“悲觀”的后遺癥
強者之所以能登頂,并非他們不曾經歷悲觀和絕望。
當自身能力和外部現實不再約束你的時候,你反而既不安心,又無法放松。
人正是在這種矛盾下,陷入了過度疲勞和倦怠中;
又在「優績主義」的驅使下,停不下來,不斷逼迫自己行動起來的。
自我完美主義者是令人羨慕的,但同時也是可悲的。說羨慕往往這類人擁有良好的人品,良好的婚姻,良好的人際,良好的外表。說可悲,就好像是一個富翁還覺得自己是窮光蛋,還乞求別人的施舍,當別人施舍的時候他才??會有安全感,當沒有得到的時候就好像會挨餓一樣。
取悅別人的??人,一定是丟了他自己——一個自我價值缺失的人,才如此需要別人的肯定來填補。但此種“解決法”就好像創可貼一樣,治標不治本,當獲得他人肯定的時候我們似乎感到了安全,但失去周圍人肯定的時候我們又成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可憐蟲。所以在別人的眼中找尋自我價值只是在緣木求魚而已。因為我們丟了我們自己,自己又無法從別人那里來獲得,就算找到估計也是一個假我,而非真我。
無論是養育孩子、談戀愛、處理新工作中的人際關系,還是面對人生道??路上無窮無盡的挑戰,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犯錯。我們會粗心大意,做出一些事后才發現這是錯誤的選擇和行動。盡管人際關系中有各種內在的缺陷,但從嬰兒期到老年,我們會一直從中汲取能量,從而擁有克服痛苦與不適的能力,獲得心理一致感、復雜性和創造性。正是重建聯結的快樂產生了??成長所必需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