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爬出“受害者”的陷阱
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部的責任,我??????????????????????????們才能在過往的土壤里開出嬌艷的花朵,真正綻放自己。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內在成熟,而不是徒增歲月,只成熟了外表。
為自己的人生負起全部的責任,我??????????????????????????們才能在過往的土壤里開出嬌艷的花朵,真正綻放自己。這是真正意義上的內在成熟,而不是徒增歲月,只成熟了外表。
面對改變,很多人心理都會有不平衡感,會不斷感到委屈并追問“為什么”、“憑什么”。
這種感覺就像是在一條船上的兩個人,卻只有自己在劃,受益人卻是兩個人。
我們討厭對方的差異,其實就是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意愿改變。
一旦這種想法成為執念,那就變成了一種控制。
控制,意味著不遺余力改造對方,但這樣的企圖背后卻是痛苦。
正如親密關系專家克里斯多福•孟說的:“通往地獄之路,是用期望鋪成的。”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專業名詞:內耗效應。
這主要是指人在管理自我的時候需要消耗心理資源,當資源不足時,人就會處于內耗的狀態,長期如此,會讓人覺得疲憊不堪。
焦慮、猶豫、糾結、自責……這些看不見的內耗可能正在拖垮你。
精神內耗的人總是喜歡想很多,時長陷入糾結,從而變得愈發敏感、自卑,心中總有一塊大山重重的壓著。
這種感??覺,就像在精神世界,住了兩個小人,他們觀點不同,相互拉扯,讓人時長感受到壓力?,躊躇不前。
教育家博恩·崔西曾經說過:
“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
二胎家庭中,那個不被看見的孩子?,一生都在黑暗中掙扎,而那個迎著陽光站立的孩子,又何嘗不想找個陰影躲一躲。
夫妻之間、親子之間要hold住對方的脆弱、而不是嫌棄。如此,孩子才敢把他的憤怒、脆弱展示給你。家長才可以成為孩子的容器,孩子只有在家里越放松,越獲得支持,他才越有勇氣、越有能力,去應對外面殘酷的世界。
讓自己過得輕松快樂,是所有的父母能夠送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因為這樣的你使孩子敢于遠走高飛,就不會成為那個擔心你過不好的孩子心里的負擔了。一個越愛自己、越接?受自己的人,才會越愛和接受自己的愛人,同樣,也會越放心地讓自己的孩子自由的長大。因為你熱愛自己、熱愛生活的樣子,就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榜樣。
加不完的班,忙不完的事,被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雙面夾擊。忙忙碌碌,不斷地為生活奔波,很容易讓我們陷入一種無力的感??覺。這種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在心理學上稱之為職業倦怠。
“在不遺余力為孩子提供完美童年的時候,我們可能正讓他們的成長變得更加艱難。”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美國《大西洋月刊》的這篇文章,值得每一位父母認真品讀。
一句話歸納,那就是:當我們掌握越來越多所謂前衛的育兒理念時,要記得魚和熊掌難以兼得的基本道理:
我們不能既渴望孩子取得高成就,又努力幫他們規避競爭和本應當經歷的掙扎。
有一個媽媽哭著問我,怎么愛孩子才算是真正的愛。
她兒子曾狂吼著指責父母,說他們根本不愛他。
她很委屈,認為自己已為孩子付出了所有。
我對她說:允許孩子有自己的獨立空間。父母不控制、不侵入。簡單說就是,父母做父母應該做的事,孩子做孩子應該做的事。
她瞪大眼,有些難以置信:就這么簡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