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所愛,便能抵歲月漫長
現代職場很流行一個說法,叫做“長板效應”。一個人做自己擅長的事,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一天,快3歲的女兒拿著一條白色浴??巾披在身上,在客廳跑來跑去,我問她:你要當白雪公主嗎?她答:不。我又問:你要當超人嗎?她再次回答:不。那你要當誰?我問。她很堅定地說:我就當我自己。每個人都當他自??己,想干嘛就去干嘛!
今為止,真的還沒有像智能手機這種,可以360度立體環繞無死角地幫我們浪費時間的神器。
無論你是躺著坐著站著走著,無論你是在家在外還是在上課在開會,也不管你是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手機都可以為你服務,每時每刻,隨時隨地,讓精彩內容紛至沓來地呈現在你面前。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小時候,我們總盼望著長大。長大后才知道,成年是世上最可怕的事情。小時候,畫在手腕上的表,永遠不會走,卻帶走了我們最美好的時光。
我們終于都到了小時候羨慕的年紀,卻沒有成為小時候最想成為的人。
童話帶有一種古老的力量,所有流傳下來的故事,都有口口相傳的檢驗,濾去了個人化的表達,體現的正是集體共有的經驗,并深入到潛意識水平。
榮格派的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因為童話中蘊含著原型(比如英雄、公主、巫婆),有著全人類心靈深處的秘密。
因此,童話跨越高山大海,受到人類全體的歡迎。
溫尼科特曾說過: 當假自我成長到某個階段,個體就會變得貧乏……最終,真自我開始冒險涉入,來體驗生活。
這個真自我冒險的過程,就是黑化的過程。 那么是什么導致了人要黑化、冒險呢? 人的一生基本有過兩次冒險行為,第一次是在青春期;第二次多數就是我們說的“中年危機”。 青春期叛逆是孩子為獨立打響的第一槍。 但遺憾的是,那時他們的力量很弱,所以絕大部分都被學校、父母、社會聯合壓制下去了。 而等到他們中年了,像紫月一樣, “活下去”這個基本需求滿足了,“活得更好”這個需要便浮出了水面。 “活得更好”的本質是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并把它活出來,也就是心理學說的“活出自我”。 也就是我們這個專題說的,黑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