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挺討厭自己的孩子?
如果,我們假裝我們對孩子只有愛,我們就不會去面對自己對孩子恨的部分。那結果就是,我們會以為我們做什么都是對的,都是因為愛。殊不知,我們對待孩子的很多行為,諸如打罵責備羞辱,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討厭孩子而引發的,畢竟沒有哪一種愛是這樣表達的。
如果,我們假裝我們對孩子只有愛,我們就不會去面對自己對孩子恨的部分。那結果就是,我們會以為我們做什么都是對的,都是因為愛。殊不知,我們對待孩子的很多行為,諸如打罵責備羞辱,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討厭孩子而引發的,畢竟沒有哪一種愛是這樣表達的。
我想起曾奇峰老師在《外表與內心》這篇文中曾寫道:
“外表的任何改變,其意義絕不僅僅在于多引起一些別人的注意,??或制造更多?的街頭風景。這些改變帶給我們的全新的自我感受,會導致我們整個人格的震蕩。它既是我們內心改變的結果,也是我們醞釀下一次更大改變的推動力”。
教育家蒙特梭利說:
“兒童自有其精神胚胎,當我們表現中有微小瑕疵時,孩子并沒有我們想的那么脆弱,相反,一定程度的挫折,是他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對于‘不完美’這件事,最好的適應起點,就是自己的父母。”
做父母不必事事追求完美,而是給孩子呈現最真實的自己,敢于調整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長的步伐就可以了。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重要他人”,指的是在孩子心理人格形成及社會化過程中,對孩子有決定性影響的人,這個人也是孩子模仿的榜樣。 這個“重要他人”的角色,通常是由父母承擔的。孩子會通過模仿父母來認識這個世界,孩子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加上自己本身原有的天生氣質,以及成長的實際經歷,都會影響孩子將來面對情緒問題時的處理方式和處理態度。
現在的女人,只要你覺得自己在婚姻里面的痛苦?大于快樂,婚姻無法滿足你的核心需要,而你又不依賴丈夫養活自己,離婚后你有飯吃,有房子住,能養得起孩子,只要你想,你就無需繼續忍耐婚姻的不幸,可以因為任何原因和理由而選擇離婚。
因為真正的正能量,本就源自我們和負能量相處的過程。一味地表現出“正能量”,或許并不“正常”。
比如其實大姑姐是有些自我屏蔽的,她會營造各種“好”來呵護自我,相反的是,她并沒有真正看得見完整的自我。太多?的正能量,不?但不會鼓舞到人,反而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無形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