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她聊了一小時,我得了抑郁癥
發布時間:2021-04-24
2564閱讀
前幾天,朋友有氣無力地跟我說:“我好像得抑郁癥了。”
她還預約了心理門診。而10天前,我們剛見過面,她正安排著復工計劃。現在,她辭了職,最寵愛的貓也送回老家,就剩自己在家躺著,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
問起來,她也不過是在這幾天里聯系過一個大學同學,這個同學因為不滿家庭和工作的一些瑣事,陷入抑郁狀態,正在吃藥治療。
那個同學和她傾吐了很多煩惱,兩人聊了大半天,聊完朋友就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之后幾天也陷入了消極悲觀的狀態。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本來心情不錯,和一些人聊天后變得低落;原本充滿信心,和某個朋友會面后,也開始變得憂郁懷疑,甚至絕望。
不得不說,生活中常見這樣的“低氣壓人格”,像是自帶負面氣場,分分鐘壓低相處的愉悅度和你的好狀態。讓人極易陷入壓抑、悲觀甚至自我懷疑的糟糕體驗里。
生活中常見的這類人格有三種——
01第一種低氣壓人格唉聲嘆氣發牢騷型
豆瓣上,有個網友直呼受不了姥姥。
因為她每天不離口的就是“唉!”“哎吆”“真倒霉”。有次她好久不見的閨蜜剛到家,兩人坐一起敘舊,其樂融融。
姥姥一回家,滿臉寫著嫌棄,時不時還絮叨句:“哎怎么這么煩人……”
原本和諧的氛圍瞬間變得尷尬冷卻,閨蜜也沒好意思多聊就提前離開了。
一家人在一起時也這樣,很多時候聊得火熱,姥姥一進門,氣氛就瞬間變壓抑了。
網友說,每天在家,快要被這低氣壓逼瘋!
我也有過類似體驗,剛工作那會,我有個室友特別愛嘆氣,晚上我會吃點東西看會書,然后準備心滿意足地睡覺,但關燈的那一瞬間,她會長嘆一口氣。
很快,我的心里也會莫名咯噔一下,舒服的愉悅感戛然而止。甚至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會害怕那個關燈的瞬間。
從心理學上講,有的人之所以唉聲怨氣發牢騷,是情緒壓抑的表現,因為內心的不滿得不到釋放,就投射為對外界的指指點點。
對方當然不是故意,但情緒是有喚醒能力的,看似簡單的一句牢騷或一個嘆氣就能喚醒我們的負性情緒記憶。當情緒共鳴,我們就會感到不爽。
如果不得不面對這種牢騷型低氣壓人格,不妨試著在對方祥林嫂模式啟動時,不帶評判地提醒他“我聽到你在嘆氣哦。”這樣會幫助他把無意識的行為,意識化。
當然,如果對方并不想改,那我們就要學會盡量遠離。
02第二種低氣壓人格自我標榜型
來訪者小童和我分享過這樣一件事,她們團隊趕了7個晚上,終于把設計圖紙交給總經理,但很遺憾沒有達到要求。
大家都很沮喪,小組長本想安慰大家,但開口就是:“你看,我就說吧......”
小童說對方并不是一個真的要搶功的人,但她常說的話就是:“這是我做的”、“我早就說了”,完全一副求贊模式,不顧及對方感受。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我在心理群里,也見過這樣的學員,大家一起分享感受和打氣,她會一口氣發了5段文字兩個語音,還不忘說一句:“你們快先看看我今天的收獲。”
她也會在群里講述自己平日工作上的成績,偶爾有糟糕感受也會發一長串語音,但大家給她回復時,她早就跑得無影無蹤,過很久又來句:你說的其實我都知道……
總之,她習慣自嗨式表達,不管多么和諧的氛圍,她幾句話,總能將氣氛拉到冰點,重要的是,完全不自知。
擁有自我標榜型低氣壓人格的人,就像一個“認可”磁鐵,隨時尋找一切可以刷存在和獲認可的機會。
可是,這些看似過度標榜自我的表現,恰恰是自我匱乏的表現,他制造各種沖突場景,很多時候只是為了驗證自己的存在感。
面對這樣一種人,我們要做的就是界限清晰,盡量避免在群體中過多與他溝通,要很清楚而且很堅定地,向他表達自己的立場、感受和想法。
03第三種低氣壓人格:過度正能量
如果第一種低氣壓人格是負能量爆棚的,相反,過度正能量也是低氣壓人格的一種。
朋友蘇蘇的大姑姐就是一個看似充滿正能量的人,有好多道理可以信手拈來,早起、養花、養小動物、人際和諧是常態。在她那里展示出來的,永遠是生活充實、母慈子孝,然后自己忙得不亦樂乎。
蘇蘇坦言,害怕和大姑姐見面,不管聊什么,收尾時,大姑姐都勸她開心點,婆婆和老公也勸她多和大姑姐逛街、喝茶,這總會讓她產生一種自己有問題的錯覺。
大姑姐的確很關心蘇蘇,隔三差五就提醒蘇蘇養植物、多散步,蘇蘇說患了“大姑姐信息綜合征”,每次大姑姐來信息,她就各種逃避,而問題也很相似,打招呼都是:“最近有沒有天天都開心向上?”
蘇蘇也想和她坦誠聊聊生活中的小開心和小煩惱,但根本開不了口,似乎這是天大的錯誤。因為任何“不開心”在大姑姐那里,都是不應該的。
所以,她只好編造自己的各種幸福來回應大姑姐。但不得不說,這份關心恰恰成了她的負擔。
之前TED上有一個 “專為負能量拍手叫好” 的斯坦福心理學家的演講視頻,說那些一味強調、每天都在尋找和宣揚正能量的人、否定負能量的人,其實很可怕。
因為真正的正能量,本就源自我們和負能量相處的過程。一味地表現出“正能量”,或許并不“正常”。
比如其實大姑姐是有些自我屏蔽的,她會營造各種“好”來呵護自我,相反的是,她并沒有真正看得見完整的自我。太多的正能量,不但不會鼓舞到人,反而會給身邊的人帶來無形壓力。
總之,無論是哪種低氣壓人格的人,即便沒有大聲責罵和過激行為,他們的言行也會把人推入低氣壓的環境中,讓氣氛變得不愉悅,讓壓抑彌漫。
而與對方交流的我們,能尊重自己的內在體驗,減少代入和共情,并適時抽離暫停,就是對自己心理界限最好的保護。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