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離,是親子關系的終極命題
發布時間:2021-05-15
1644閱讀
分離,是親子關系的終極命題。
嬰兒和媽媽剪斷臍帶的瞬間,是分離;孩子第一次上幼兒園,是分離;成年后建新的家庭,也是分離。
這世間所有的關系都指向聚合,唯有父母子女之間,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
涂磊說:“我很欽佩一種父母,在孩子年幼時,能夠給予強烈的親密;當孩子成人后,又學會得體的退出。
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必須完成的任務。”
孩子健康的成長、卓越的未來,離不開父母的悉心照料,更離不開“分離”這門必修課。
聰明的父母,懂得通過這3次分離,給孩子插上騰飛的翅膀。
第一次分離:讓孩子的興趣離開父母的愛好
良好的興趣,能帶給孩子強烈的激情、不滅的熱情,和富足的精神世界。
2019年,浙江省高考狀元徐嘉驁的成績,讓不少網友舔屏羨慕:
物理化學生物,全部滿分,就連被稱為“一部血淚史”的數學,他也拿到了近乎滿分的成績。
褪去學霸的光環,生活中的徐嘉驁,也是個圍棋高手,曾兩次在市比賽中獲得冠軍。
受爸爸的影響,讀小學一年級時,徐嘉驁就在圍棋方面嶄露頭角。
曾有人建議他走職業選手的道路,然而徐爸爸認為,想要成為圍棋界的世界冠軍,不是件簡單的事,會給孩子增加負擔,應遵從孩子的想法。
正是徐爸爸開明不強求的態度,保護了他對圍棋的熱情。
后來不管在學習,還是興趣發展上,徐嘉驁都一路高歌。
而圍棋,成了他學習之余最好的減壓方式。
演員孔維曾表示,從小培養的興趣,是孩子成長道路上最好的伴侶。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會像徐爸爸、孔維一樣,給孩子興趣愛好的自由。
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有這樣一位媽媽,為了不落后于“別人家孩子”,自作主張給女兒報了13個興趣班。
年僅七歲的孩子,不得不每天放學后,再參加兩個小時的課外班。
即便如此,依然沒有撫平媽媽的焦慮。
節目中,孩子怯怯地問:“媽媽,你是不是不愛我?”
為人父母,難免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濫用家長的權力,把想法強加給孩子。
而是應幫助他們從小發現興趣,尊重并守護他們的興趣。
作家戴爾·卡耐基說過:
“人人都應有一種深厚的興趣或嗜好,以豐富心靈,為生活添加滋味”。
未來難以預測,有個人愛好的孩子,更容易從中汲取能量,積極面對來自現實的考驗,成長為能夠抵御風雨的參天大樹。
第二次分離:讓孩子的思考離開父母的干涉
每個父母都對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們有獨到的見解、創新的思維,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
然而,生活中卻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景:
“別總穿那件黃色衣服,太土了。”“以后不要和小明玩了,他經常搶你玩具。”“你見過紅色的月亮?撕了重畫。”
捫心自問,我們是不是經常打著“愛”的旗號,有意無意地干涉孩子?
交友要管,穿衣服要管,就連走路應該先邁左腳還是右腳,有的家長也要控制。
本應母賢子孝一片祥和,卻每天上演“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霸總戲碼。
孩子真實想法,在一次又一次的“較量”中被忽視。
殊不知,習慣性對孩子的思想視而不見的父母,會一步步把他們塑造成不自信、沒有自主意識、缺乏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明智的家長,會在恰當的階段主動退出,創造機會,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作家駱曉戈就是這樣的媽媽,她不但鼓勵女兒岸子做自己思想的“主人”,還經常讓她參與家庭事務的討論。
在岸子很小的時候,家里要購置一臺電視機,從品牌、價位、尺寸,到擺放位置,媽媽都會征求她的意見。
岸子長大了一點,媽媽干脆把家里的財務狀況透露給她,收入有多少,支出有多少,講的明明白白。
甚至,為了給她更多鍛煉,連一部分支出決策權,也交了出去。
媽媽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方式,成就了岸子強大的思維和決策能力。
大學畢業后,她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公派留學的資格,開啟了全新的生活模式。
雖然身處異國他鄉,岸子卻絲毫沒讓父母擔心,因為她已經完全可以靠自己拿主意,解決大部分難題。
有人說:“獨立思考能力,就是孩子的競爭力。”
深以為然。
擁有獨立思考品質的孩子,往往擁有縝密的思維、廣闊的視野,他們更容易抓住機遇,邁進成功的殿堂。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思想家孟子有句至理名言:“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
大概意思是說,只有勤于思考,才能洞察事物背后的真諦,有所收獲。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避免孩子陷入人與亦云的誤區。
第三次分離:讓孩子的夢想離開父母的期待
“如果沒有夢想,是睡是醒,是死是活,都毫無意義。”
這段臺詞來自電影《神秘巨星》,講述一個14歲印度少女伊希婭,沖破阻撓實現夢想的故事。
伊希婭的爸爸是家里的經濟支柱,性格暴躁,稍有不滿就對妻子拳腳相加。
媽媽是全職家庭主婦,為了維護一家人表面的完整,對丈夫的暴力言行忍氣吞聲。
伊希婭從小熱愛音樂,渴望成為全世界最好的歌手。
可這一愿望遭到爸爸的強烈反對,他認為,女孩子的職責是做家務、嫁人,夢想都是不靠譜的事。
他甚至一意孤行把未成年的伊希婭,許配給了朋友的兒子。
幸運的是,伊希婭得到了媽媽的支持。
媽媽偷偷拿錢買吉他,用嫁妝金項鏈換電腦,只為了在女兒追夢道路上助一把力。
通過電腦,伊希婭把自彈自唱的視頻發布到網上,引起了巨大轟動,命運也由此獲得了翻盤的機會。
在影片末尾的頒獎典禮上,當著所有觀眾的面,伊希婭向媽媽深情道謝:
“我不是神秘巨星,媽媽才是,是媽媽陪著我一步一步完成了夢想。”
如果不是媽媽用柔弱的肩膀給她依靠,伊希婭的人生將會是截然不同的打開方式。
縱有超出常人的天賦,要想當歌星也是遙遙無期。
林語堂曾說過:“夢想無論怎樣模糊,總潛伏在我們心底,使我們的心境永遠得不到寧靜。”
每個孩子都是小小夢想家,有的想當醫生,有的想當畫家,還有的想當擁躉無數的大明星。
無論哪種夢想,都藏著孩子對未來的渴望,無關對錯。
然而,現實中有很多父母像伊希婭的爸爸一樣,希望兒女聽從自己的想法。
知乎上就有關于“夢想和父母沖突怎么辦”的求助貼,道盡了孩子心里的不甘和迷茫。
有網友回答說:“你是獨立的個體,不需要為誰的想法買單,更不用對父母規劃好的路線亦步亦趨。”
明智的父母會精心呵護孩子夢想,并用實際行動和孩子一起設計未來的藍圖。
這樣夢想的種子,才有可能生根發芽,破土而出,給孩子的人生增添一抹濃重的色彩。
分離,是孩子受用一生的財富
武志紅曾寫道:
“分離和愛同等重要,它們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主題,它們一起作用,讓一個人成長,讓一個人成為他自己。”
父母是有有效期的,即便是血濃于水的親子關系,也并不等價于恒久的占有。
成功的教育,是一場體面的退出:
引導孩子發現興趣愛好,幫孩子豐富精神的世界;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幫孩子提升思維的深度;
鼓勵孩子追求夢想,幫孩子編織多彩的未來。
好的分離,必將成為孩子受用一生的財富。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