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壓力下的援助之手
安妮·卡斯珀(Anne Casper)2017年領導的一項的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知道他必須應對當天接踵而至的困境時,具有積極壓力心理模式的人,會自己構想積極的應對策略、提升自己的表現,在忙碌的一天結束時,也會感到更有活力。對于消極壓力心??理模式的人來說,情況恰恰相反。
安妮·卡斯珀(Anne Casper)2017年領導的一項的研究發現,當一個人知道他必須應對當天接踵而至的困境時,具有積極壓力心理模式的人,會自己構想積極的應對策略、提升自己的表現,在忙碌的一天結束時,也會感到更有活力。對于消極壓力心??理模式的人來說,情況恰恰相反。
你不需要從一個打罵吼的媽媽變身成溫柔軟的媽媽。而是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態度,我們至少是多出了一個視角,多出了一條道路。可是在打罵吼完之后,有意識的觀察一下自己,刻意練習這種觀察自我的能力。直到在打罵吼的過程中也能觀察一下自己,再到打罵吼之前就觀察到自己的感受變化。至于觀察到之后是否還會打罵吼,我們也不需做任何評判,給自己定罪。
作為父母,意識到自己和孩子,是獨立的兩個人,不要將自己的情緒,自己的目標,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愿景,自己人生的各種未盡事宜,強加于孩子身上。因為,一旦強加太久,入戲太深,恐怕我們自己都會認為,自己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可是,事實是,受限于我們自己的認知水平、知識積累、眼界、經驗和能力,即便我們認為對的東西,也未必是對的。換個角度想,如果我們以為,我們知道的就是真相,那么,孩子的成就不會高過我們。因為,我們自己也只不過如此。
作為孩子,表達自己的攻擊性,在這里,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攻擊性一旦出現,就不會自動消失,它一定在等待著被看到、被表達出來。我們的所有情緒,都一定有原因,所以,不要輕易地無視、否定或者壓抑自己的情緒,而是要問自己,到底為什么有這種情緒?這種情緒在試圖告訴我什么?關鍵是:不要將攻擊性輕易地指向自己,因為,這無異于自殺:我們在殺死自己?的精神生命。
我們為什么活得不快樂?
就是因為我們希望每個時間都有回報,期待每件事情都有一個結果,而丟失了享受當下、享受意外、享受過程的樂趣。
喜歡生活大師松浦彌太郎的一句話:“這個世界永遠有風景,但只有懂得浪費人生的人才會看到。”
有些人生,就是要用來浪費的。
兒童如果接收到來自成人輕蔑的甚至認為他很貪婪的回應,會令兒童內在形成羞恥感、內疚感,會有強烈的自我攻擊;如果成人以尊重、允許的姿態,共情、陪伴他一起度過當要求得更多不能被滿足時深深的失望感,這會讓他不斷探索到邊界、被允許的份額,此時份額大小已無關緊要,因為他知道要求更多沒關系,只要學會面對和調整就好,??而當擁有更多也無關羞恥與內疚。這也許就是兒童內化額度的早期形成。
上海率先執行最嚴格的垃圾分類已經一個月了,路過小區的垃圾箱,經常看見居民們井然有序地扔垃圾,?就連對討厭的廚余濕垃圾,很多阿姨爺叔們也非常淡定地打開塑料袋,倒入垃圾桶,再把垃圾袋扔到干垃圾桶,覺得手被弄臟的,還可以到垃圾箱房旁邊的水龍頭沖洗干凈。一切似乎步入正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