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欲望牽著走,是人生的必備技能
發布時間:2020-07-09
2270閱讀
前段時間有不少關于網貸的文章,呼吁大家要量入為出、遠離網貸,有個同事看了我的文章就問我:
“我不買奢侈品,化妝品也很少買,按說收入也不低,但每個月都不剩什么錢,錢都花到哪里去了?”
我看到她辦公桌上的一杯咖啡,就問她:“你每天都喝一杯咖啡嗎?”
她點點頭:“每天都要喝,不然上班沒精神。”
我就開始給她算:“按照星巴克的價格,一杯咖啡30元,一天一杯,一個月就是900元,一年就是8100元。”
她皺了皺眉頭:“居然這么多的嗎?”
我繼續給她算:“不僅是你,如果你男朋友也是這樣,兩個人一年就是2萬,5年就是10萬,這在我老家都夠一套房子的首付了。”
每個人每天都會有一些可有可無的習慣性支出,比如跨行取款的手續費、每天一杯奶茶或者咖啡、每天必吃的小零食…
這些支出,被稱為“拿鐵因子”,它看起來數額不大,花起來也難以令人注意,但積少成多,慢慢就積成一筆大錢。
就像有的人喜歡用拼多多,每筆支出10幾塊錢從來不過腦子,直到有一天算賬,發現一個月下來花了小一千。商家利用的其實就是小額支出的陷阱。
這也就是為什么,你薪水不少,可是卻總感覺缺錢的原因。
拿鐵因子,就像一個小偷,在不經意間,掏空你的錢袋子。
1
你不是收入太少
而是花錢太多
“拿鐵因子”這個概念是由美國作家兼金融顧問大衛 · 巴赫首先提出的,之所以會這么稱呼,是源于一個故事。
他通過觀察一對夫妻的日常生活,發現他們每天早上都會喝一杯拿鐵咖啡。
一杯咖啡,貌似是很小的花費,但累計30年,總花銷居然高達70萬元。
前幾天作家周魚就在微博上曬出了兩張截圖,他經常出差,到處跑都是用打車軟件打車,一年多兩個號打車用了5萬多。
連他自己也非常驚訝:“尼瑪,打車這么費錢的嗎?”
或許對于周魚而言,打專車只是他的習慣,這也在他的承受范圍內。
可他的驚訝也說明了,那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小錢,日積月累,就會成為一筆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大錢。
記得我剛畢業的時候,第一次拿到薪水,心里別提有多開心。
于是,我開始了隨心所欲的花錢日子——
路過報刊亭,看到一本喜歡的明星當封面的雜志,想都不想就買了;
同事們每天都在星巴克買咖啡,我也有樣學樣,每天一杯咖啡;
為了看喜歡的NBA和英超,我充了好幾個體育網站的會員…
花這些“小錢”,每次幾十塊上百塊,對我來說毫無壓力,覺得都是小錢,也不認為自己有什么要節省的,反正自己開心就好。
可是每個月我都要拆東墻補西墻,整個人一直處于焦躁不安的狀態。
我自己也很奇怪,我一個男生,不買奢侈品化妝品,平時也沒啥聚會應酬,錢都花到哪里去了?
后來開始記賬才發現,那些平時我從來不留意的“拿鐵因子”,居然在不知不覺中耗掉了我的收入:
每天一杯咖啡,一個月600元;
各種體育網站的會員,一個月200;
各種雜志、書籍,一個月200…
哪怕支出再小,積少成多,也會成為令人無法承受的龐大支出。
大衛·巴赫就一針見血地說出真相:“錢的問題通常不在于收入太少,而在于開銷太多!”
2
量入為出
才能打理好人生
其實,很多人不是沒有意識到拿鐵因子的存在,但他們找不到放棄的意義。
正如我有個朋友說的:
“我喝奶茶只是為了讓自己開心,要是我連這一點小錢都不能花,那么人活著還有什么意思?”
那么,為什么我們要正視“拿鐵因子”的危害?原因有二:
第一、 積少成多,不是一筆小錢
上面也說了,一天一杯咖啡,5年就能交一套房子的首付。
等你真正有需要的時候,你節省下來的這筆錢,沒準能在關鍵時刻拉你一把。
第二、積蓄,是改變人生的本錢
很多人都說,想要像馬云、馬化騰這些富豪學習,努力奮斗,改變自己的人生。
那你知道,向這些富豪們學習,第一步要做的是什么嗎?不是辭職不是創業,而是——存錢。
所有富豪開始做生意,都有一筆啟動資金,哪怕有一部分是和親朋好友借的,但大部分還是自己苦苦存下來的錢。
馬云第一次創業是開辦海博翻譯社,開辦翻譯社的錢就是自己幾年來當老師的積蓄;
曾經的首富施正榮,初次創業的啟動資金就是自己做科研存下來的40萬元,沒有這筆錢就沒有他后來的一切。
哪怕你不創業,想要投資理財,起碼也要有一筆資金吧?
想要改變自己的生活,咬牙存下一筆錢是基礎,這是“1”,沒有了它,后面的一大串“0”都失去了意義。
3
不被欲望牽著走
是人生的必備技能
如果任由自己去滿足“拿鐵因子”,就會造成一個后果,我們的生活會被自己的欲望牽著走。
走在街上,這件衣服好好看,買了;那雙鞋好漂亮,我要試試…再加上人美嘴甜的導購姐姐的忽悠,不知不覺就買了一大堆東西回家。
這樣下去,自己就會完全失去控制力,就是把自己人生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自己的欲望和情緒。
真正成熟的人,都是戒掉了情緒的,讓自己的欲望牽著自己走,這樣的人不會有好后果。
有句話說得好,理財就是理人生,能把花錢和賺錢研究透了的人,能減少生活中80%的煩惱。
放棄拿鐵因子,其實只需簡單3步。
第一步,通過記賬,找出自己的“拿鐵因子”到底是什么。
每個人的興趣和習慣不一樣,拿鐵因子也不盡相同,只有堅持記賬,才能讓自己從日常開支中總結出規律,發現自己真正花錢在什么地方。
第二步,反思拿鐵因子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
有個心理學家曾說過: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其出發點都是“滿足內心中的某種需求”。
拿鐵因子也不例外,要想真正戒掉它,就必須知道它到底滿足了我們什么需求。
比如,很多人喝咖啡,并不是真的喜歡,而是通過這種方式,擺脫工作的乏味感。
那么,第三步,問問自己有沒有更健康也更實惠的方法代替?
要知道,花錢不是我們的目的,緩解壓力才是,如果有辦法能夠不花錢地緩解壓力,實在沒必要隨隨便便就把錢花出去。
4
你存的不是錢,是底氣
俗話說“好鋼用在刀刃上”,減少生活中的拿鐵因子,并不是讓你不消費,而是要你去審視每一筆支出的必要性、合理性與可替代性。
畢竟,我們還沒到馬云、馬化騰的階段,不是想買什么就買什么,與其把錢花在可要可不要的東西上,還不如盡力減少不必要的支出,讓我們的錢都用在該用的地方。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真的萬萬不能。
正如一篇刷屏爆文說的那樣:
社會不會因為你一句“我沒錢”就對你網開一面,命運也不會因為你一句“我很窮”就給你格外開恩。
沒事的時候,請控制住自己花錢的雙手,因為錢并不只是一串數字,更代表一種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力。
你存的不是錢,更是你的底氣。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攢下錢,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