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斗爭中,孩子便成了工具
發布時間:2020-09-16
1861閱讀
海燕給5歲的女兒報了一個線上的數學課程,在旁邊陪同著一塊上完之后,海燕忍不住拉著女兒教育了一番,說她上課的時候應該積極回應老師的問題,老師問你的時候,你要說話來回應老師,而不是一直沉默不語。
女兒應聲點頭,趁著海燕去廚房,她又跑到爸爸那邊偷偷哭起來。
鴻劍一向愛女如命,一見女兒哭泣,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安撫:“怎么啦寶貝,有什么不開心的盡管和爸爸說!”心里立刻涌上了對海燕的不滿和憤怒。但他也懶得和她去爭執,只是一味地保護自己的女兒:“好了好了,別聽她的!爸爸帶你出去玩。”
海燕沒聽見女兒怎么描述剛才的事件,又是怎么說自己的。
但是她聽見了鴻劍最后那句話:“別聽她的!”
這樣的口吻,她已經聽到過不止一次了,他不能在孩子面前稱呼一下“媽媽”這個稱謂。就像他在心里,從來不曾認可過海燕作為“媽媽”的這個角色一樣。
門被鴻劍“砰”的一聲帶上了。海燕的心頭又猛的,咯噔了一下。像被針戳了一下子。
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關于孩子的養育,教育問題,成了海燕和鴻劍日漸疏離的原因。
好像懷孕的時候,以及孩子出生的頭兩年,他們還是那么的和諧,一起為孩子的每一天的成長而感到幸福。兩顆心似乎被孩子緊緊地系在了一起。
而隨著孩子的長大,彼此之間的分歧也越來越多。
1.
謹慎過度育兒
當市面上開始充斥著各類育兒理念,育兒課程的之后,“無條件的愛”“允許和自由”等育兒觀點開始變得讓父母們走火入魔。
讓孩子隨便玩隨便鬧,不打罵不設限,永遠接納和允許孩子。成了很多家長得意為之炫耀的教育理念。
鴻劍也算是這一大軍中的一員,他極力渴望將這種完美的養育模式帶給自己的女兒。
而海燕則看不慣他完全的放任。
海燕從鴻劍那里感受到的蔑視和白眼越來越多,無法調和的價值觀沖突,讓他們的心迅速的彼此遠離。同床異夢的開始,讓海燕日益疲累無奈。內心深處還涌動著巨大的憤怒:“憑什么你永遠在孩子面前做好人?而把我置于壞媽媽的位置上!”
分歧的不是夫妻的教養理念,而是夫妻的關系。當兩個人之間的愛流走了,權力斗爭則立刻上線。你一拳我一腳,你選擇了輸贏,則放棄了快樂。
而這場斗爭中,孩子成了你們最好的工具。
鴻劍對海燕的攻擊,借助于孩子,表達了出來。“別聽她的!”這時候,海燕只是作為一個女性在鴻劍的心中,而不是一個母親。所以這句話更像是鴻劍在對他自己說的。是他自己的一個心聲的表露。
海燕傷心的是,丈夫沒有和自己站在一邊,還將孩子也拉向了他那邊。
一個內在已經對自己很苛責的人,不僅承受了外界的一把刀,還有自己捅向自己的,作為媽媽對孩子的愧疚。真是妥妥的腹背受敵之苦。
這可能是很多家庭都會面臨的沖突,尤其隨著孩子的長大,到了上學之后更甚,因為學習成績,可能衍生出的矛盾和爭執會更多。
我的好多朋友都抱怨,孩子的所有缺點,老公都會說是像她。于是孩子出了什么問題,都好像會有意無意地把責任推到媽媽身上。
而女人確實也在家庭中,衣食住行,學業交友,都有媽媽的嘮叨聲。
說越多,錯越多。那么,背鍋也是必然了。
2.
現代女性千難萬險
我估計大家都會有這樣的體會,我們回憶自己小的時候,好像都有一段時光,是覺得媽媽哪兒哪都不好的,啰里啰嗦嘮嘮叨叨東管西管。雖然爸爸的聲音沒那么多,出現的密度也沒有媽媽大,但是爸爸好像就顯得更通情達理深明大義多了。
一個女人從懷孕到養育孩子,絕大部分的時間都和孩子在一起。而父親這個配角,即便是天使爸爸,出現的比例也一定是小于媽媽的。媽媽們在生養孩子的過程里,一個人獨處的時間真的很有限,所以好多媽媽都感嘆,上班和帶娃比起來,真的就是放假。
雖說現代女性越來越獨立,但是她們面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多。不僅僅要完成慈母孝女的義務,還要兼顧社會身份,功成名就的要求也不亞于男性。
而從結婚到懷孕到生產再到哺乳養育,實際這整個一系列的過程,對女性這個個體來說,是有著許多喪失體驗的。
進入婚姻,是少女身份的死亡,接收到一個新的,作為妻子的責任,這是一個少女光陰的連續性的中斷;而后懷孕,是母親這個新的身份和新的責任,是妻子光陰的連續性的中斷;而后生產,孩子脫離母體,又象征著連續性再次被打斷。連續的打斷本身就是應激反應,體驗為:威脅。
絕大多數的女性在產后都會有或重或輕的抑郁情緒,變得更敏感和更脆弱。除了生物學醫學上的原因外,這個階段的母親也會以一種心理上退行的方式以便和自己的新生兒對接。所以這個階段也會和嬰兒一樣,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和愛護。而丈夫這時候可能就會是妻子心目中提供這一愛護的唯一人選。而如果丈夫所有的關注都放在了新生嬰兒的身上,那么妻子潛意識里就會有丈夫,這個被自己投射為對養育者的諸多不滿。
3.
分歧不是問題,拒絕分歧才是問題
觀點的沖突,價值觀的沖突,這些沖突本身并不會給誰造成傷害。
很多時候,我們不自覺地就利用了孩子,表達自己對伴侶的種種不滿。使得孩子成了炮灰。
占據孩子的那一方,往往容不下其他養育者,孩子對他們來說是自體的延伸,將孩子拉在自己這邊,而站到了伴侶的對立面。
痛苦婚姻的本質,是向父母討債。兒時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愛,就會到親密關系中去向伴侶要。當感受到伴侶的不尊重,就激活了你內在的自我攻擊。過度激活也就帶來摧毀。
很多媽媽會說,我們一個人來學了沒有用啊。回去以后,家里的爸爸,爺爺奶奶都還是老樣子去對待孩子。當然,我們倒是都想,全世界的人都學習成長了,就天下和諧了。但這也當然不可能實現。
我們也都知道,他人無法改變,唯有改變自己。
但是這話其實你也可以不用照單全收。
你不需要從一個打罵吼的媽媽變身成溫柔軟的媽媽。而是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態度,我們至少是多出了一個視角,多出了一條道路。可是在打罵吼完之后,有意識的觀察一下自己,刻意練習這種觀察自我的能力。直到在打罵吼的過程中也能觀察一下自己,再到打罵吼之前就觀察到自己的感受變化。至于觀察到之后是否還會打罵吼,我們也不需做任何評判,給自己定罪。
只有拒絕,才會帶來強迫性重復。所以,分歧不是問題,抗拒分歧才是問題。
既不要期待他人在育兒這個事情上有多翻天覆地的轉變,也不要期待自己能有顛覆性的不同。對接納和不接納都表示接納,對可以和不可以都說可以。
沈家宏老師說:一個問題在家庭中出現,其實是剛剛好的。離開了對錯,問題就消失了。進入因果,理解就開始了。對錯源于人們的發明創造,問題也是。
可以在現象的背后找因果,找因果時,理解就來,找對錯時,問題就來。理解來時,和解就來,和解來時,能量就來。問題來時,糾結就來,糾結來時,消耗就來。
生命沒有多余的東西,生命所有的部分都是來支持我們的,為我們服務的。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