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教授:不打不罵不罰是培養不出優秀孩子的
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鼓勵,沒有錯。
那么,懲戒呢?
教育可以沒有懲戒手段嗎?
單憑鼓勵就可以完成教育了?
我不相信。
孩子從三歲開始進入戀父或戀母情結時期后,就不該讓孩子再玩爸爸媽媽的私處。孩子等于是把爸爸媽媽當玩具,這種行為必須禁止。
如果說孩子的私處是屬于自己的,爸爸媽媽的私處也是屬于爸爸媽媽的,孩子不該隨便亂碰。同樣的道理,爸爸媽媽也不該隨便摸孩子的私處。
我認為個人的私處應視為最私密處,最好不要讓孩子有機會看到。
必須要承認的是,子宮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復雜,它強大到可以孕育新生命,可以給新生命提供一切生存條件,還可增大縮小。似乎就是我們最初關于“全能”的所有理解。
最重要的是,它與情感記憶緊密相連。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我們給予孩子生命,我們不是他們的主宰,他們也不是我們手里的牽線木偶。
出生起,他們就開始飛向自己的天空,那片天空,注定是我們做夢也無法企及的地方。
我們不知道孩子將來會遇上什么樣的人,發生什么樣的事,過上什么樣的生活。
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自尊、自律、自愛,在對待他人時善良正直,在艱難困苦時不輕言放棄,在面對人生時謙遜豁達,以及發自內心的樂觀向上。
這些都會成為滋養孩子一生的源泉。
孩子選擇了你,就是為了引領你成為他最好的父母。
我們值得更好的人,也值得更好的關系。而在贏得更好的關系之前,我們需要做的是:正視自己的需求。首先,自我滿足自己的需求,其次,還要在關系中表達自己的需求。這個??時候,當我們意識到對自己需求的滿足變得重要之后,我們會發現,那些不能滿足我們的關系,我們是不能忍受的。這有助于幫助我們終結一段痛苦的??關系。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分床睡覺,大多是害怕失去父母的愛。
他們從出生開始一直備受父母呵護,身邊總是有人陪伴,但現在讓他們自己睡在一個房間里,孩子會覺得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了,甚至會有被拋棄的感覺。
可是,如果不讓孩子和父母分床睡覺,就很容易像上面說的那個男孩子一樣,發展為不健康的戀母情結。
無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在面對失敗時都很難接受,憤怒的父母不僅是在完成孩子投射性認同的過程,也是在隔離和否認自己情感的過程。我們常說的共情能力,在面對孩子失敗時,和他一起去面對,體驗由此帶來的挫敗和痛苦時,也是自我修通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和孩子一起正確認識,接受和處理失敗,然后不否認,不懼怕失敗,唯有這樣,失敗才能成為成功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