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的只是接納自己
科胡特在《自體的分析》一書里引用了“鏡像自體客體”的概念,即通過外部(通常是父母,如鏡子映照)的肯定、關注和接納而逐步建立的真實自我價值認識和力量內聚。如果形成理想的健康的凝聚的自體夸大感,就不需特別渴望外在的欣賞、關注和鼓勵,自身是自信的,確認的、自由的。而缺少這個部分,會持續去尋找外在的力量,如不斷試圖控制環境、過度追求成功,特別需要被肯定,來彌補空虛無力感。
科胡特在《自體的分析》一書里引用了“鏡像自體客體”的概念,即通過外部(通常是父母,如鏡子映照)的肯定、關注和接納而逐步建立的真實自我價值認識和力量內聚。如果形成理想的健康的凝聚的自體夸大感,就不需特別渴望外在的欣賞、關注和鼓勵,自身是自信的,確認的、自由的。而缺少這個部分,會持續去尋找外在的力量,如不斷試圖控制環境、過度追求成功,特別需要被肯定,來彌補空虛無力感。
長大之后,她才知道了“冷暴力”這個詞,和自己所經歷的折磨是多么吻合。“原來并不只有拳腳才叫暴力。情感上的虐待也是暴力的一種。”
但是,這個新發現讓她感到沮喪——因為她察覺到自己對別人也有這種暴力傾向。
在親密關系中:
一來整合自己“軟”和“硬”的部分,有益身心健康、狀態穩定;
二來表達了自己的需求,更容易得到伴侶的照顧和滿足;
三來讓對方感覺到被需要和依賴,肯定了她的價值,且在被喚起的母性潤澤之下,隔閡消弭,愛意更濃。
眾所周知,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卻很難做到。想想我們從小到大,曾經立過多少FLAG?又成功做到了多少?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我們半途而廢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下如何下養成新習慣的問題。
信念對我們非常重要,相信什么就會呈現什么,相信奇跡就會獲得奇跡。
在心理學上,信念被稱為潛意識。那么,如何讓潛意識變好?大量積善,借助圣賢的精神和力量。
有時候人處在關系中,容易變得過度盲目和愚蠢,無法客觀地看到自身深陷的處境。別人覺得一眼就能看出來的問題,自己卻渾然不知,當局者迷,越陷越深。
到底是什么力量,讓一個女人在最美好的年紀,扮演著犧牲者的角色,奉獻家庭而忽略了自我呢?
當我們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投射的是理想化,意味著我們還沒有復活我們內心深處的客體關系模式。
一旦感情足夠親密,我們就會把自己早年的客體關系模式投射進來,然后可能就會有很多的攻擊、敵意指向對方,開始強迫性重復,矛盾和失望,幾乎是必不可少的。
人腦有很多鏡像神經元系統,專門用于執行和理解他人的行為甚至是意圖,以及他人的行為與??情緒的社會意義。Rizzolatti博士說,“鏡像神經元讓我們能夠通過直接的刺激而不是通過概念的推理,通過情緒感受而不是思考領會他人的心智。”
哪個少年沒有煩惱?正因為我經歷過,也好端端的活著過來了,所以在我看來,一個男孩從小到大如果沒打過架,沒失過戀,沒被老師冤枉過,沒刻骨銘心的失敗過那都不算見過世面。
正如暢銷書《堅毅》里講到的,孩子的價值感是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建立的。
若是在成長過程中,個體分離化比較成功,那么他既能享受這種親密融合,也能適時靈活的調整邊界,將彼此再分離成獨立的兩個人。
但是,對于因創傷而未能順利完成心理分化的人來說,可能會?在親密關系中強迫性重復共生的體驗,只有呆在這種狀態里,我才是活著的、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