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一定得心大
我們需要多花點心思來讀懂他們的行為。就會發現,原來他們也需要我們的抱抱和鼓勵。當你的心夠大時,就不會那么“嫌棄”他們,反而覺得他們也很溫暖、很可愛。
父母遇事不責備,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影響著孩子,長期以往,孩子也會深受父母的影響而變得樂觀向上。
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不管在哪都會頂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工作,此時擁有一個樂觀的心態真的是太重要了。不然生悶氣,只會氣壞身體。
為孩子做事,不如教孩子做事,教會孩子勇敢,不如先教孩子樂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速度,很多時候,需要我們主動走進孩子的世界,去了解他們,而不是一個勁的把孩子往自己的世界里拉,打造成我們期待的模樣。 兒子順利學會自己入廁,很幸運在他成長的這一步中,我沒有給他制造太多的壓力和焦慮,而是選擇相信和等待。 慢養孩子需要耐心,而耐心反而是最有效率的。
從生理角度來說,男孩的左腦普遍更為發達,因此講故事對于促進他們全腦發育非常有效。可別小看了這些小小的故事,正是在那有趣又精彩的情節里,男孩的認知得以發展,多項能力得到了培養。
基督教的一個傳說中,上帝問耶穌和撒旦,如何與人類相處。 撒旦說,派出獎懲天使就可以了。 耶穌則說,請給人類以自由意志,但是,且讓我做他們的榜樣,讓他們知道,上帝是愛他們的。 這兩種思路,隱喻了兩種常見的父母路線: 一種,可以稱為威權主義路線,在親子關系中,重要的是父母的意志。
大多數的父親,在孩子早期的時候不在場,卻在孩子克服了父親不在場的失落和艱難險阻,進入青春期,有了自己認同的男性偶像以后,父親們才背著沉重的行囊回到孩子的世界里,想教他們做人,想傳授自己的人生經驗。晚矣!你沒有陪伴我經歷過我最脆弱的那段日子,當然,你也沒有資格享受我今日最完整的這個樣子。能量守恒也好,天道循環也罷,做父親實在不易。因為一不小心,你不知道怎么,就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失去了他們的心。
世界上最無力的四個字就是“我本可以”有一項調查說,92%的人后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注意,不是后悔一事無成,而是后悔因為??不努力而導致一事無成。有句話說得好,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我不行,而是我本可以。“我本可以考更高的分。”“我本可以上更好的學校。”“我本可以過更好的生活。”這一切都是在遺憾“我本可以更努力!”
從心理學的角度我們知道,我們的生長發育一直到老去,始終貫穿了就是我們的依戀。傳統上來說,依戀指的是在兒童和照顧者之間的關系,尤其是和母親之間的關系。但是呢,依戀其實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母親和孩子之間發生的二元事件,與不同的家庭成員形成的不同的依戀模式,將會對孩子內在客體的形成產生影響,接著再影響長大后對伴侶的選擇。內在的依戀工作模式會影響在親密關系中我們如何感受我們的伴侶,同時每一對夫妻都會形成復雜的依戀,在這樣的關系中,他們彼此依賴,彼此支持亦或是彼此消耗、彼此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