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自己是一個耳熟能詳卻又令人困惑的話題。
尤其在今天這個高速運轉的時代,成年人的世界里難免各種挫折:
工作壓力、感情受挫、迷茫、空虛、把人淹沒的孤獨感……
面對這些困難和創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強調愛自己的重要性。
什么是愛自己?
愛受傷的、脆弱的自己,將認知自我的覺察帶到內在感覺受傷的地方;
把友善、慈悲帶到那個脆弱的地方;
把連接、聆聽、友善、慈悲帶到那里……
不排斥、不抗拒……
當你把慈悲帶給自己,就是愛自己;愛受傷的自己,就是愛自己。
如何做到呢?就從停止對自己做這5件事開始吧。
停止比較
生存于這個世界之上,我們習慣透過比較,去確認“我在哪里”,“我可以成為誰”。
在學校里的成績排名、班級排名;
出到社會的績效排名、年收入……
我們也常常看見,很多人的名片上有很多的頭銜,這是一種方式,去告訴這個世界,“我存在的價值”。
這在外在世界、在社交的層面是完全行得通的。
透過讓別人知道我是誰,我可以貢獻的是什么,去找到彼此合作的地方,創造我們想要的現實。
比如更好地合作、創造更多的財富、或者是建立一個更好的組織……
但是,我們也會發現,透過這種比較,會帶給我們很多身份層面的焦慮和挫敗。
這種外在層面的比較,可能會不停地激活我們內在古老的聲音。
“我能力不夠”,“我不夠聰明”,“我不夠好”,“我不夠自信”……
這時候,請把覺察帶進內在,這代表了舊的心靈地圖和受限制模式被釋放,開始松動了,這時候正是成長和轉化的好時機。
瑪莎·格拉漢姆是美國最有名的現代舞先驅,她90多歲時,仍非常享受舞蹈,用她的生命在編舞、在跳舞,跟年輕人的能量是一樣的。
她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生就問她,“老師,我怎樣做可以做得比別人更好一點?”
瑪莎·格拉漢姆跟他說:
“你根本就問了一個錯誤的問題。
如果你覺得你比別人好,你是錯的;
如果你覺得你比別人差,你也是錯的。
你唯一需要去做的是,聆聽自己的聲音,唱自己的歌曲,跳自己的舞蹈。”
要去建構一個新的身份,最重要的就是先回歸到一個中正的狀態里,打開一個空間,在那個空間里重新去組織自我認知、自我身份,去覺察關于“我是誰”,而不是別人的看法。
意識到這一點,開始重新認識自己,是很重要的。
別人有好的,不代表你差;你也有好的,也不代表別人差。
所以,讓我們有一個空間能夠去抱持更多的真相。
停止情緒內耗
當人們說:我生氣了,我恐懼了,我擔心了,我害怕了,我抑郁了……
這背后的意思往往是,我們認同了這一個情緒——我就是情緒。
那么,這時候,管理應用情緒的人在哪里?
如果沒有一個人在場,而被情緒占據了我們整個生命空間的時候,我們就被情緒操縱了。
這個時候很重要一點就是,和情緒創造一些距離,“他/她”在這里,我在這里。
這里有一個前提,這一個“他/她”,我們用的并不是動物的它,而是人性化的,單人旁的、女字旁的“他/她”。
這意味著,我們把情緒看成是一個人的存在,我們與情緒的關系也如同與人的關系——
把我們作為一個人的臨在,帶到另外一個人那里,和“他/她”連接,建立一個好的關系。
用人性抱持著這個動物性的能量,讓情緒綻放著人文的、人性的光芒。
當這些生命的自然能量流過我們的時候,我們帶著人性的回應,和“他/她”去互動。
生命的能量流過我,我也流過生命,這種互相的支持,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如果你能夠在情緒之外,創造一個更大的空間,你就自由了。
把你的感官細節、精微的覺察、持續的關注,完全專注在當下,和當下的事物完全融合在一起,這個時候,你就融入一個更宏大的場域之中。
當生命里面這些問題、挑戰、創傷、目標來來去去的時候,你會體驗到,你比這些更大。
所以,它們不是一個問題,它們只是你生命空間里面的一部分,在這個空間里,你可以選擇如何回應。
因為,你沒有掉到里面去,成為問題的本身;
你也沒有離開問題,解離,活在你的幻想里;
而是,你創造了一個比問題更大的空間。
停止完美主義
擁有完美主義信念的人,和自卑者有相似之處。
他們常覺得一定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否則就顯得自己一無是處。
他們希望一切事情都井井有條,按照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否則可能會感覺到煩躁和沮喪。
一旦當他們發現自己所做的沒有達到預期,就會對自己產生難以忍受的失望情緒,甚至對未來也會失去信心。
如何改善完美主義的傾向呢?
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就是:練習友善地對待自己。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有很多自我貶低的負面催眠:我不夠好、我沒有能力、我不夠優秀······
那么現在,我邀請你去聆聽這個"我不夠好"的聲音,TA背后有這樣一種智慧:
TA在召喚你,把連接帶到TA那里,把友善帶到TA那里,把資源、把愛帶到TA那里……
一旦TA能感覺到你的連接,你友善的對待,你的愛,那么TA就放松了。
當TA放松了,我們就放下了這個完美主義的傾向。
你不需要完美,你只需要完整。
這就代表了你會受傷,你會挫敗,你會體驗到不知道該怎么辦……
但是,當你把每一個不同的部分歸納到你的生命之中,跟他們說:歡迎,歡迎……
那么,你就是一個完整的人。
完美代表僵化,而完整會帶給我們無限的創造力,就像陰和陽在一起就可以創造萬物。
當你允許了自己不完美,
你也就允許了身邊的人完整。
兩個完整的人在一起,我們會把真實帶到關系里——
我把真正的自己帶給你,你也把真正的你帶給我,再沒有比這更美好的事情了。
完整,無論是對我們自己,還是對于關系,都非常重要。
當我們懂得——
在內在,完整地接納自己;
在關系,完整地表達自己,完整地看到他人。
我們就在踐行著深刻的生命智慧。
停止改變自己
我們常常把“改變”變成一種懲罰,把“改變”變成一種要求。
許多人在學習成長和自我改變的道路上,常常懷揣著一個虛幻的希望:
希望能夠有一天,變成一個不同的自己,那么我就可以得到愛;
希望有一天,我變得不再自卑了,我就可以獲得想要的生活;
希望有一天,我變得更強大了,我就可以活出自己;
……
我們常常以為去掉生命里那些“壞的”東西,剩下的就會是“好的”——
以為去掉了擔心、無力、恐懼、煩躁,剩下的就是勇氣、力量、平靜、信心、熱情了……
但正是這樣的“努力”改變,讓我們陷入無休止的戰爭與內耗之中。
我們對自己發出了一場內在的戰爭,而戰爭的形式,你一定不陌生:
我們想改變自己討厭的狀態,帶著緊繃的肌肉嘗試讓一個改變發生,想把它從我們的生命里面去除掉,卻又緊緊地鎖上它。
這種試著去解決“問題”的努力,變成問題本身。
我們試圖要去改變一個問題的努力,反而讓問題變得更糟糕。
真正的改變,不需要費力去掉“不好的”、“壞的”部分。
而是輕柔地把生命里面每一個不同的部分帶回到完整里,從完整里進入世界,你就可以把和平帶到世界里。
人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感受到被愛;
人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感受到很多尊重;
人是不會改變的,除非他被允許不改變也是可以的。
與其改變自己,不如歡迎自己。
停止自我攻擊
我們頭腦的“聰明”往往會非常討厭內在那個“不聰明”的那個自己。
也許是自卑,也許是自我價值感低落,頭腦的“聰明”會想盡辦法去掉所有“不聰明”的部分。
我們為內在的那個不夠好、不夠聰明的自己施加了更多的壓力和繃緊。
變得越來越焦躁,失去耐心,想要放棄,苛責自己,也責怪他人,責怪這個世界,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之中。
我每一天都有一萬次以上的自我懷疑,這不是環境的問題,這是生命的本身,是人性的一部分。
而慈悲,是我能夠對待自己的唯一方式。
對待內在自我責怪的聲音,我們恰恰要像蘇菲派詩人魯米的一首詩所寫的那樣:
人就像一所客棧,
每個早晨都有新的客旅光臨。
“歡愉”、“沮喪”、“卑鄙”
這些不速之客,
隨時都有可能會登門。
歡迎并且禮遇他們!
即使他們是一群討人厭的家伙,
即使他們
橫掃過你的客棧,
搬光你的家具,
仍然,仍然要善待他們。
因為他們每一個
都有可能為你除舊布新,
帶進新的歡樂。
不管來者是“惡毒”、“羞慚”還是“怨懟”,
你都當站在門口,笑臉相迎,
邀他們入內。
對任何來客都要心存感念,
因為他們每一個,
都是另一個世界
派來指引你的向導。
也許這一刻,光臨你內心客棧的是“我不夠好”的聲音、是“自卑”、是“懊惱”、或是自責……
無論那是什么,如果你可以友善地對待“他/她”,和“他/她”喝茶,和“他/她”跳舞……
把人性的連接重新帶回到“他/她”身上,這將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禮物。
如果可以用這樣的一種回應,跟這些不同的部分有和諧正向的關系,那我們就停止了一場內在戰爭了。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