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潛意識指引著他的人生,我們稱之為命運;
當潛意識被呈現,他的命運就改寫了。
——榮格
在心理學行業呆久了,我越來越發現——
很多人感受不到快樂,不是源于物質匱乏,也不是源于事業受阻;
而是源于:
他們將自己禁錮在一個固定角色里,封閉了自我,也封閉了感受。
從而導致:
他們無法活出真實的自己,自然也沒辦法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這里所說的角色,始于功能不健全的原生家庭,主要有6種形態。
接下來,我將帶領大家一起去看看:
角色,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生命走向?
第1種:付出者
A是家里的長女。
父母長年在外忙碌,A負責在家照看弟弟妹妹。
村里人都夸她懂事、能干,是個好姐姐。
然而只有A知道,一旦弟弟妹妹出現差池,自己將會面臨怎樣的責罰。
初中畢業,她去城里打工,把賺來的錢都寄回給家里。
父母越來越依賴她,并常常對外炫耀,他們養了個有擔當的好女兒。
然而只有A知道,女孩子獨自在外打拼,是何等地無助、孤獨與心酸。
她不敢向父母訴苦,因為她知道父母多半會這樣回答:
“我們大半輩子都熬過來了,你這點苦算什么!”
直到有一次,她生病了,病得很重,在醫院躺了3天3夜。
好不容易緩過神,給父母打了個電話。
電話那頭,沒有關心,沒有問候,只有很直接的一句:
“家里這個月的生活費,你什么時候轉過來?”
她強忍著淚水,掛斷了電話。
A的角色,屬于典型的「付出者」。
付出者做很多事情,為家庭提供大部分的照顧、撫養功能。
功能不健全的家庭無法回饋Ta同等的愛與關懷。
所以Ta不斷被占便宜、被忽略,內心時常覺得疲憊、孤單和空虛。
但從中,付出者也能獲得滿足和成就感——
比如外界的稱贊,家人的依賴,都會無形中鼓勵Ta繼續這樣做。
從而形成過度發展的責任心,并繼續付出。
Ta照顧了所有人,卻唯獨忘了,好好照顧Ta自己。
第2種:獨行俠
B是家里的獨生女。
父母長年外出打工,將她寄養在鄉下外婆家里。
外婆體弱多病,很少回應她的情感需求。
兩個舅媽情感淡漠,一直將她視為外人。
有一次,她在玩耍時跟鄰居小孩發生沖突,對方哭著跑去找媽媽。
鄰居媽媽將她劈頭蓋臉痛罵一頓,罵她是“有娘生沒娘教的XX”。
外婆躲在房間里,充耳不聞;
兩個舅媽跑過來,協同鄰居一起訓斥她。
她一個人面無表情地站在那里,思緒神游。
從那以后,她不再跟小朋友一起玩耍。
一個人上學、放學,一個人躲在房間里讀書、寫字、畫畫、鉆研習題。
她成績越來越好,常常獲得老師嘉獎;
她變得越來越獨立,令父母深感欣慰。
然而只有B知道,在無數個靜寂無聲的夜晚,是多么地孤獨。
后來慢慢長大,她始終一個人,沒有朋友,跟世界格格不入。
B的角色,屬于典型的「獨行俠」。
獨行俠看起來很堅強、很獨立,能自行解決生活中絕大部分問題。
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被迫獨立」——
因為養育者根本無法滿足Ta情感依賴的需求,從而迫使Ta不得不通過獨立來隔離情感,保護自己。
美國心理學家魏士德·克魯斯指出,
迷失的孩子用逃避的方式,來面對家庭功能不良的情況——
常常一個人待在自己的房間里,或是獨自在外面玩耍。
Ta不是不想依賴,而是不敢依賴,內心充滿了深深的孤獨感。
第3種:英雄
C是家里的次子。
他們家是村子里最貧困的一戶人家,情況比較特殊:
父親右腿殘疾,母親體弱多病,大哥7歲時重度腦膜炎,智力發展遲滯。
作為家里唯一健康的孩子,C感受到的不是幸運,而是羞恥。
平時走在路上,村里小孩常常戲謔他為“跛子的兒子”、“傻子的弟弟”。
每次去村公社領取救助金,村主任都會故意刁難他,找各種理由克扣金額。
“未來一定要出人頭地,為家人贏回尊嚴。”C曾無數次在心里暗暗發誓。
他成績很好,考上了市里的高中,繼而考進了軍校,一直念到博士后。
后來,他被分配到一線城市工作,娶了當地一位有權有勢人家的姑娘。
這些年,他陸陸續續給村子捐了不少錢,扶持貧困家庭的小孩上學,成了遠近聞名的“慈善家”。
每次回家探親,村長都會組織鄉親父老去村口迎接他,場面非常熱鬧。
但他從來不會讓別人知道——
因為出身貧寒,他在單位被領導區別對待,在家被妻子瞧不起,過得很憋屈。
C的角色,屬于典型的「英雄」。
扮演這個角色的,往往是成長中尊嚴缺失的孩子。
英雄為了讓家庭贏回名譽和尊嚴,很上進,很努力,對外界總是展現出美好的一面,做出了很多普通人望塵莫及的成就。
但英雄也是有代價的——
Ta們不敢向外界袒露脆弱,更不敢袒露自己的真實情感。
他為家人帶來了驕傲和尊嚴,卻犧牲了自己的幸福。
第4種:開心果
D是家里的幺女。
出生在一個重男輕女的家庭,從小不被家人待見。
小時候無論她怎么哭鬧,父母都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宛如她不存在。
直到有一天,她在飯桌上吃面,打了個噴嚏,面條從鼻子里噴了出來。
二哥看了她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其他孩子看見了,跟著大笑起來;
父母跟著瞄過去,也被她逗笑了……
盡管鼻腔非常難受,但她心里卻充滿幸福與滿足。
那她生命中第一次,成為全家人的焦點,并體驗到真正的存在感。
從那以后,她開始在餐桌上進行各種“戲劇表演”——
不是用各種滑稽的姿勢吃飯,就是講各種弱智的笑話,把大伙逗得哄堂大笑。
后來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無論是在學校課堂,還是在工作聚會,她都很容易讓自己成為娛樂的焦點,給大家帶來歡樂。
然而只有D自己知道,她從未真正融入人群。
她說感覺自己就像個卑微的小丑,不斷踐踏自己逗笑大家。
她從不曉得:什么是真正的快樂。
D的角色,屬于典型的「開心果」。
扮演這個角色的往往是家中年紀最小的孩子。
開心果提供家庭幽默感和喜劇般的解壓效果,為家中注入一絲有趣的氣氛,或是傻里傻氣、扭曲的歡樂。
但做為家中的開心果,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Ta們沒有任何表達痛苦和孤獨的機會,而這份情感的缺陷會持續存在,直到接受治療。
第5種:替罪羊
E是家中的幺子。
出生于一個看似美滿的家庭——
爸爸白天工作,晚上喜歡窩在沙發上電視;
媽媽工作忙碌,還常常要操心孩子的瑣事;
哥哥成績優異,是高中畢業班的杰出代表。
但與此同時,
爸爸媽媽開始對婚姻生活感到空虛,兩人越來越疏遠,交流越來越少。
這讓這個緊繃的優秀家庭出現一股無形的壓力,但誰也不愿意談論它。
于是爸爸越來越沉迷電視,媽媽越來越忙碌,哥哥越來越熱衷學習……
這時,小兒子E卻出問題了。
他開始翹課、打架、偷盜,被班主任送到學校的心理輔導中心。
爸爸、媽媽、哥哥終于放下各自的事情,一起來到學校去了解:E到底怎么啦。
那一刻,E覺得自己會慢慢變好,因為他感受到了家人團結一致的愛與力量,也感受到了自己是被看見、被重視的。
但很快,他就發現自己錯了。
爸爸媽媽并沒有誠實面對搖搖欲墜的婚姻,哥哥也沒有察覺自己在用學習來回避家里的壓力。
大家都覺得是E一個人出了問題,讓E去接受心理治療。
在這樣的氛圍下,E只能變本加厲,一次次用脫軌行為來發出信號:這個家庭出問題了。
E的角色,屬于典型的「替罪羊」。
往往一個家庭,父母關系不和,孩子就會為了拯救家庭,成為一個替罪羊。
Ta可能會吸毒或是偷竊、成為害群之馬、常常打架,或有不當的性行為。
通過這個方式,讓家庭團結起來,共同面對Ta的問題。
但替罪羊付出的代價十分明顯——
最后大家會覺得是替罪羊出了問題,禍害了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
第6種:爸爸的小公主&媽媽的小王子
F是家里的獨生子。
從他記事起,父母就常年吵架,最后鬧到分居兩地。
他跟媽媽一起生活。
媽媽很寵愛他,也很依賴他,常常在他面前訴苦,講爸爸的壞話。
他認同了媽媽,覺得媽媽很可憐,并覺得爸爸很可惡。
他成績很好,也很懂事,常常體貼媽媽,替媽媽分擔生活的煩惱。
長大后,他開始交往女朋友。
每次把女孩子帶回家里,媽媽都會一副可憐兮兮的模樣,抱怨女孩子不尊重她,變相逼迫F跟對方分手。
如今年近40的F,依舊未婚,依舊跟媽媽生活在一起。
F的角色,屬于典型的「媽媽的小王子」。
它其實是一種嚴重的虐待形式,很多專家稱之為“情感亂倫”。
父母自身的情感需求,無法從配偶處獲得,也無法自行滿足,
從而將孩子視為自己的迷你版配偶,向他們尋求情感支持,稱他們為“媽咪的乖男孩”或是“爸爸的好女兒”。
當父母這樣做的時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很有力量,也心甘情愿地成為父母的“專屬小配偶”。
但代價卻是:孩子無法好好地做一個小孩。
身為一個孩子,Ta本該可以從父母身上獲得愛的滋養,助力Ta活出自我,活出豐盈的生命。
而如果父母自身太過虛弱、心理失調,并誘使孩子來扮演“小配偶”的角色,將會無形中掠奪孩子童年就有的安全感。
如果一個孩子小時候被賦予這樣的角色,長大后通常感情關系中受到生理或心理的虐待。
因為在Ta們小時候,角色的界限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
寫在最后
這些角色之所以功能不良,是因為它們只是角色。
在功能不健全家庭中,孩子不得不扮演這些角色獲得生存,從而不斷壓抑自己的本性,隔離自己內心的感受。
我們之中絕大多數人,都成長于功能不健全的原生家庭,都或多或少地在無意識層面,扮演著一個或多個角色。
如果我們覺察不到它的存在,就會像個木偶一樣,不斷受它牽制,無法活出真實的自己。
只有覺察到它的存在,并清楚地知到它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生命走向,改變才會成為可能。
就像心理學家榮格所說的:
一個人的潛意識指引著他的人生,我們稱之為命運;
當潛意識被呈現,他的命運就改寫了。
具體怎么做呢?
答案很簡單:尊重自己的感覺。
當準備做一個事的時候,先誠實地問問自己:
這是不是我發自內心想去做的?
我能否真正從中獲得快樂滿足?
但凡你感到一絲猶豫、糾結或憋屈,那就說明:
很有可能是潛意識里的角色正在牽制著你。
這時,試著先停下來,仔細想一想: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也許,
付出者想要的,只是一份真摯的關懷;
獨行俠想要的,只是一份真誠的看見;
英雄想要的,只是一份無條件的肯定……
要知道,在良性的關系里,
你不需要演出特定的劇本,不需要扮演任何角色,
你只需要真實地做自己,誠實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這就足夠了。
愿這篇文章,對正在努力跳脫角色羈絆、活出自我的你,有所價值。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