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曾老師說“人是可以輕易地聞到跟哪些人在一起自己會變得更好的”,那不斷地遇見不好的人和事,是不是:1、防御,2、反向形成,3、強迫性重復早年的經歷,4、對家庭的忠誠?
我同意你的每一個解釋。而且這個解釋得真的很全面了。我看看還能不能強行地再增加一點。
我想到一個詞匯,叫追腥逐臭。
有的人呢,在生活中他真的總是能夠找到對他有利的事情,但是另外一些人呢,他們總是能夠找到對他不利的事情,或者是找到一些能夠對他產生不好影響的人。
后面這種人呢,如果我們把他說的惡毒一點,就叫追腥逐臭。就是他永遠都要通過看到一些糟糕的東西,或者是更糟糕的人和事待在一起,他才能夠活下去。
這個當然跟你說的防御是有關系的,這個防御實際上本質就是移情,因為他早年的時候就處在這樣一個狀態中間。
我們還是從剛才與融合有關系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
我想到有一次培訓,有50個人,是一次參加人數比較多的培訓,其他49個人都對這個培訓很滿意,覺得有收獲。
但是有一個大概四五十歲的女性,她在培訓完了之后,給我寫了一封大概可能有三四千字的一個email,內容全部都是說主辦方(那個時候不是我的工作室,是主辦方,是某一個城市的心理培訓機構),說這個機構有什么什么地方不好,等等。
我需要強調一下,她說的都是事實,但是那些事實呢,對于其他49個人來說都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其他的49個人注意力全部都在“我從這個課程里面能夠學到什么”上面。
但是這位女性呢,她的注意力全部都在這個機構在什么地方沒有做好。
我就懷疑因為她早年的客體關系的原因,使她如果像其他那些人一樣專心地參與這個課程,聽我講什么的話,她會覺得跟我的關系有可能是我把她吞噬,或者她把我吞噬。
這個在潛意識里面是沒有方向的,就是我吞噬她,她吞噬我是一回事,就是反正兩個人是在一起的,兩個人都沒有個人的存在了。
所以她需要從大量的挑剔主辦方在課程的安排上面,與行政關系的安排上面,這種方式來避免我們之間的融合。
大家可以想象她的這樣的融合焦慮已經到了什么程度了。
同樣的,當我們去一個什么地方,比如風景區去旅游的時候,或者見一些與自己不認識的人的時候,有些人可能也會啟動這樣的防御,就是對抗融合焦慮,他主要的表現就是各種挑剔,就挑剔這個地方的環境不好,或者是哪一些人有各種各樣的毛病,等等。
我再說一遍,與事實沒有關系,而是與他是怎么樣用這些人格來強迫性重復他早年的經歷,是有關系的。
提問:曾老師能多談一下自戀受傷嗎?感覺看65集初級視頻學習收獲最大的就是自戀這個部分,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自我瓦解的時刻,原來叫自戀受傷。但我不能夠確定自我瓦解和自戀受傷,到底是不是同一個詞匯。
我先說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們兩個好像不是同一個詞匯。
自我瓦解是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就是自我都崩潰了,這個在有一些嚴重的解離的來訪者身上會出現,而且,有一些完全正常的人,他們在某些特殊的時候也會出現解離的癥狀。
比如一個人連續熬夜很長時間之后,他可能會覺得有自我解離感。
自我解離,最重要的感受就是跟這個世界好像隔著一層紗,使這個世界顯得不真實,或者是我自己的存在感顯得不真實,而這種感覺跟自戀受傷幾乎沒有什么關系。
我們再回到自戀受傷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每個人都在一出生之后就有自戀的需要,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就是我出生之后,我從周圍的人對我的反饋中間,從周圍的人對我的態度中間,知道我是值得被關注和被愛的,是值得被尊重的。
但是有兩個原因會導致這種感覺受損。
第一,就是缺乏來自他人的共情性的回應,這就是所謂的心理障礙的匱乏模式。就是你四顧無人,你不管是希望得到掌聲,還是希望被人救命,結果周圍都沒人出來,這個就是一種匱乏的狀態。
然后呢,我就會有一種感覺,就是我的存在是沒有價值的,我不配愛,我也不配別人關注我,并且為我鼓掌,這就是導致了自戀受傷了。
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種動力學的變化,就是當我把力比多投注給別人,希望別人給我一個反饋的時候,如果這個反饋匱乏的話,那我只能夠把自戀的力比多都撤回來,這就是自戀受損。
我們再說一下專業的說法就是,自戀受損來自于力比多向外投注的受挫,如果四周空無一人的話,這個力比多就會投注過來,這是一種自戀受傷的情況。
還有一種自戀受傷的情況呢,就是有一些矛盾的信息進入到我的內心里面。
比如有人有時候的回憶是,我是值得被愛和關注的兒童,而另外一些時候的回憶是我不配被關注,或者是我不配被愛。
比如我們碰到一個情緒非常容易波動的媽媽,這個媽媽動不動歇斯底里了,在她歇斯底里沒有發作的時候,我們覺得我們是值得被愛的,但是她歇斯底里一發作的時候,我們就覺得我們是一塌糊涂,非常的糟糕。
當這種矛盾的東西進入到我的內心世界,并且內化成我的內在客體的時候,肯定也是一個受傷的狀態,因為這個給了我巨大的不確定性,就是我到底是不是值得被愛。
這就是為什么有些人情緒高度波動的原因,除了向媽媽認同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我們內化的那個客體,說我們壞話的時候,我們情緒低落,當我們內化的那個客體說我們好話的時候,那么我們情緒變得比較好,差不多自戀受傷就是這兩種模式。
問題中間,被問到最多的就是自卑。
如果我們用別的學派來說自戀、自大、自尊這些東西的話,總是會覺得有點繞,就是有點說不清楚的味道,沒有一竿子到底。
那我們現在用精神分析的東西來說的話,一句話就可以把這些東西說清楚,這句話大家可以把它背下來,并且可以把它套用在其他100種場景中間。
當然了,你如果是在語文老師這個級別,語文老師他們主要是大腦皮層的活動,就是當然這個讓我很佩服,就是比較高層的,但是一說到與精神分析有關系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活躍的不僅僅是大腦皮層,還包括大量皮層以下的那些與我們情感、與我們體驗有關系的那些東西。
語文老師講的就是純粹的邏輯嘛,而精神分析在講這些事情的時候,會有情感卷入,這是最大的區別。
下面我希望大家記住的話就是:自卑是對自大的防御,或者是自大是對自卑的防御,它們互為防御。
我會在黑板上把這兩個單詞用雙箭頭聯系起來。
現在我們知道的非常清楚,就是我為什么自卑?就是因為我潛意識里面有個非常自大的自我。
那我為什么自大呢?就是因為我潛意識里面有個非常大的一個自卑的自我,就是它們互相倒騰。
就是有時候一面向外,有時候一面向內的,這個我相信在初級視頻課程里面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如果大家不清楚的話,還是可以去看一看那些東西。
由這個聯想到就是有些人他不管是從行為還是從語言上來說,都顯得很謙卑,這個實際上也是防御,我不喜歡這樣的人,因為要是用愛因斯坦說的那句話,就是這個人可能沒有偉大到他需要如此謙卑的程度,這個我相信大家可能也聽明白了。
比如我最近看了一個非常有名的作家的自我介紹,這個作家是讓作家們都很佩服的人,是誰我就不說了,他在他的書的扉頁上面強調他只不過是一個人而已,跟大家一樣。
我看了之后,覺得這后面可能有東西,因為也許他潛意識覺得他自己不是個人,他已經到了神那個級別。
那當然也有很多人已經把他那個當成神一樣的人,但是我估計我不會,因為我清楚地知道他就是個人,所以不需要強調他就是個人,但是他潛意識里面可能不知不覺會認為自己是一個神,所以他在自我介紹上面呢,需要強調一下自己是一個普通人。這個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繞得足夠清楚了。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