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什么時候,取悅自己,豐富自己,為自己而活,比什么都重要。
聽過一句話:“少年不識愁滋味,中年才知萬事難。”
深以為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步履維艱。
此時更要明白:渡人先渡己。
生活諸多不易,先管好自己,才有精力去管別人。
善良有尺,付出有度,少替別人操心,多為自己著想,方能自在過余生。
01
別人的求助,不必勉強
俗話說:“一人不知一人難,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人到中年,父母已老,孩子尚小,事業也陷入了瓶頸期。
一睜眼,壓力和焦慮撲面而來,每天都在連軸轉,恨不得把自己掰成兩半用。
所以,面對別人的求助,千萬不要勉強自己。
正如《增廣賢文》中說的:“力微休負重,言輕莫勸人。”
自己生活尚且艱難,如果別人求一句就大包大攬,沒有原則的做爛好人,那只會透支了自己,也連累了家人。
朋友之間,不幫是本分,幫一把是情分,幫不了的,不能幫的,一定要果斷拒絕。
這并不是冷漠無情,而是一種成熟和清醒。
活到這個歲數,早就知道了不是所有人都懂得領情和感恩。
打腫臉充胖子,結果“斗米恩,升米仇”,很有可能養出忘恩負義的白眼狼。
中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
與其想著為別人排憂解難,不如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讓自己開心,讓家人舒心,才是最高級的活法。
02
別人的閑事,不必多管
古語有云:“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少管閑事,不是冷眼旁觀他人的苦難,而是不輕易插手別人的生活。
年紀越大越明白,無論是親戚朋友或是陌生人,閑事管得越多,錯得越多。
世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種相同的生活方式。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你看不順眼的事情,不代表別人不舒服。
非要去干涉別人的生活,很容易給自己招惹禍端。
生活是筆糊涂賬,我們能算清楚的,只有自己的酸甜和苦辣。
少管別人的閑事,是歲月沉淀的涵養;管好自己的事,是中年人的生活智慧。
鄭板橋說:“多讀古書開眼界,少管閑事養精神。”
不管閑事終無事,讓自己成為自己,讓別人成為別人,才是最好的狀態。
人生短暫,余生很貴,踏踏實實過好自己的日子,就是一個人最深的福氣。
03
別人的傷害,不必原諒
《論語》中有一段對話。
弟子向孔子請教:“以德報怨,何如?”
孔子反問道:“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弟子不解,孔子又說:“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年紀越大,經歷的事情越多,越能明白話中的深意。
對于別人的好,我們需要回以善意;但別人的傷害,不必勉強自己原諒。
因為,如果原諒不是發自內心,對別人來說是欺騙,對自己而言是背叛。
而且傷害,就是傷害,沒有一種傷害是心存善意的。
很多時候,自己的原諒,換來的不是對方的感激,而是變本加厲。
魯迅先生也說:“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巴掌不打到自己身上不知道痛,那些不知你的苦,還勸你大度的人,一定要早早遠離。
人到中年,不必虛與委蛇,不報復已是大度,不忘記才是最好的保護。
把自己的好,留給珍惜自己的人,留給善待自己的人,才是余生的重中之重。
04
別人的心意,不必討好
著名主持人何炅說:
“感覺自己40歲后變化特別大,以前總考慮別人的感受,忍著不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滿足所有人的要求。
現在不一樣了,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勇敢表達自己的感受,也不再顧及別人會說什么。”
人生上半場,為這個遷就,為那個犧牲,寧可委屈自己,也要顧及別人。
結果到最后,不僅沒有討得別人的歡心,還把自己弄得身心俱疲。
經歷過太多是非,咽下過太多委屈,終于明白:
人生下半場,與其討好別人,不如取悅自己。
無法重來的一生,一定要懂得為自己而活。
別再放低姿態,刻意討好誰,別再挖空心思,勉強迎合誰。
別為不值得的人忽略自己,別為不值得的事壓抑自己。
把取悅別人的精力,用來善待自己,把遷就別人的心思,拿來富養自己。
悅人者眾,悅己者王。
無論什么時候,取悅自己,豐富自己,為自己而活,比什么都重要。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