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寫東西了,正好現在不能出門,我想來談談最近發生在自己內心的一些變化——這些變化讓我覺得,25歲的我,頭一次開始真真正正地活著。本文很長,寫給我自己,如果您有耐心看完,那么十分感謝!
此時此刻,我的書桌上還擺放著那本王宇老師著作的《社交恐懼癥》,這是我一年前剛來北京的時候買的,可是一直沒有翻開它,直到一個多月以前,我才開始細細閱讀,可那時我沒想到的是,這本書幾乎將我整個人徹底改變了。
按理說,僅閱讀一本書根本不足以改變一個人,我想,這大概是我之前種種經歷、想法與痛苦所積淀下來的成果。
王宇老師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工作室叫“森知心理”,我并沒有找他咨詢過,可他對我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如果熟悉我的朋友應該多多少少聽說過,我在2019年夏天,心理生過一場“疾病”。當時我正在考研,有一天躺在出租屋里,忽然就想到了“死亡”這個話題,然后越來越痛苦、越來越難受,最后不得不退房回家,在家又是吃抑郁藥、又是看心理醫生。就是那段時間,我第一次在網絡上了解了“死亡恐懼癥”這個名詞,也是第一次接觸到了王宇老師的視頻。當時我的痛苦幾乎達到了極致,我覺得世界都是假的,無論看到任何人和事,都會想到死亡,那種極度的恐懼讓我發抖、嘔吐……過了一段時間,我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再這樣我就要瘋了……于是我決定不再逃避,我就想看看這個讓我恐懼的死亡究竟是何物,于是我買了兩本書《直視驕陽》《活出生命的意義》,于此同時強忍著痛苦在網上搜索死亡的相關資料,無意中就點開了王宇老師的視頻。
王宇老師給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簡單來說,就是面對和接納。“死亡”這件事從古至今都是存在的,從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終將要死去,這就是實實在在的現實啊!可我為什么要害怕這種現實呢?而且是在一瞬間爆發性地害怕?答案就是:我一直都沒有活在現實中。我一直在逃避,通過各種方式、各種外在的東西去減輕死亡恐懼,可終有一天我是逃不過的,當我意識到這一點后,自己的“幻想世界”在一瞬間被撕得粉碎,所以引發了痛苦。所以那段時間我每天都要看王宇老師的視頻,看完之后,我就試著將自己內心的恐懼盡可能地釋放出來,然后直盯著恐懼看,面對它,并帶著它生活,如此一來,我的恐懼反而越來越輕,最后完全消失了。我知道,恐懼消失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我戰勝了死亡,而是因為我接受并承認了死亡。
從那次以后,我又回歸到平淡的生活中,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一樣,我繼續考試、找工作、上班。
2021年4月10號,我第一次來到北京,到現在有一年多的時間了,這一年多我經歷了很多事。首先在密室上班,逼得我不得不放下自己那份拘謹和內向;后來又自己做音頻主播,在艱苦的條件下堅持了幾個月;后來又去滕老師那里學習了配音,上完表演課之后,我的天性好像確實解放了一些……我不知道這座城市到底帶給我多少東西,一年多一來,我哭過、也笑過,酸甜苦辣各種事都經歷了一遍,我也在不斷地反思自己,可一直很迷茫——直到我翻開那本《社交恐懼癥》之后,一切的一切在一瞬間豁然開朗了。
這本書的語言并不華麗,甚至我覺得整本讀下來翻來覆去地只是在講同一個道理,語言有些拖沓,它絕稱不上是一本經典的心理學著作。但就是它所要表達的那個道理,如果真的能悟到,那整個生活都能得到改觀。它講的道理很簡單,也就是我上面提到過的:接納自我。
“接納自我”幾乎是老生常談的一個話題,過去的我也時不時把這四個字掛在嘴邊,可那時候根本沒有明白它的真正含義。
在我童年的時候,我也被稱作過“別人家的孩子”,乖巧聽話,那時候我就覺得,只要我屈服和順從,就能獲得大人們的肯定、就能被喜歡,于是直到后來很多年,我都習慣于遷就別人、一味地順從,希望能維持自己的良好形象,將很大一部分自我想法壓抑在內心,十分沒有主見。從小學到大學,都被人稱作“老實人”、“老好人”,可每次聽別人這么評價我的時候,我并沒有開心,而是覺得自己不正常、不合群。
記得高中的時候,情竇初開,我也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情感萌芽,可我是以一種近乎病態的方式去處理它。自從那個女生出現在我生命里,我徹底迷失了自我,每天從早上睜開雙眼的一刻起,到晚上睡前閉上眼睛,我腦子里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想著她,可我又過于內向,真正在面對人家的時候又特別懦弱……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高中結束,甚至到了大學再次聯系起來,我還是一點長進也沒有,一旦進入親密關系,就會失去自我,將對方視作生命的全部,最后不歡而散。后來經過了幾次戀愛也都是那樣的狀態,我一直很苦惱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大學期間在網上接觸到了配音,因為我聲音還算好聽,就一直在玩配音軟件,并且結識了很多很多網友,在網絡的虛擬世界里,似乎只要我隨便發布一條作品就會有很多人喜歡,我再次迷失在了虛幻的海洋里而不自知。每次現實生活有解不開的煩惱、解決不了的事情,我就去錄點音,發發作品,然后心情就會好很多,因為又找到了被認可的感覺。大二到大四每年都會參加一次配音大賽,每到比賽舉辦的時候我就極度興奮,因為在臺上展示自己的同時,收獲觀眾的贊嘆之聲,讓我感覺整個人飄飄然……可每當比賽結束,又回到枯燥的生活中的那幾天,我的心情都會非常非常低落,甚至大四最后一次比賽結束,回到宿舍放聲痛哭。
從小到大,我好像一直在努力想讓自己變得更好,面對自己的優點,我總有些孤芳自賞、沾沾自喜;而面對缺點,我只有痛苦和急切想改變的沖動,改變不了就更痛苦、陷入無盡的內耗。童年之時,有一次拉褲子里了,被別人知道并嘲笑,這件事在后面的二十多年都讓我陷入自卑;上小學的時候,別人都放學回家,而我被數學老師留堂做作業,我就感覺自己特沒面子,想找個地縫鉆進去;初中的時候被老師罵了一次“泥胎子”、被老師冤枉扇了一巴掌,我記了十幾年;高中因為成績下滑,我總感覺在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大學的時候因為掛了科、四級沒過,我一直一直把自卑埋在心底,為了讓老師給我加0.4分,焦慮了幾天幾夜,卑躬屈膝地去求老師,可還是沒有通過;畢業后到了北京,我不敢告訴別人我找了什么工作,有多少收入,生怕自己不如別人,試圖遮掩……
這段時間我反復思考過去二十多年發生的種種,為什么我明明也沒那么差勁,可就是很自卑?為什么我在一些人面前總覺得抬不起頭,甚至不敢正眼去看他們?為什么我總是痛苦、總是內耗,怎么都好不起來?為什么我連一條朋友圈都不敢發,發一次還要各種選擇性屏蔽?為什么別人說一句我怎么怎么樣,我就難受很久?為什么我內心這么脆弱?為什么……
我不服!憑什么?!
在我合上那本《社交恐懼癥》之后,我徹底想通了!所以從看完那本書之后的一個月以來,我感覺從未如此真實、如此暢快地擁有過自我!
道家有言:“大道至簡”,其實真正的道理特別簡單。我總結了一下:
*不再為可能受到任何否定或指責而擔憂,從而不敢放開自己;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管那是否會引起尷尬,是否會對“好人”形象有損,不管事情有多不符合道德標準;
*真的受到指責、謾罵、批評、尷尬、輕蔑,冷靜地分析對方說話的內容,有用的部分就吸收,其他自己覺得不高興或感覺不對的內容,要自動過濾掉,從內心覺得無所謂;
*當看到別人比自己強、看到某些事情自己想得到而沒有得到的時候,不要惋惜、不要自責、不要有那種求而不得的失落。很多東西得不到就是得不到,不行就是不行,心安理得地承認真實的自我;
*不再通過任何手段去逃避生活、緩解孤獨。包括但不限于運動、飲酒、被愛、配音、讀書、心理學;
*做錯了任何除觸犯法律和實質性傷害別人的事都不必自責;
*不再因為要保持道德模范的形象、被肯定被贊賞的需要、逃避不被愛的可能、想要通過愛獲得所謂的救贖而去刻意討好任何人,特別是在親密關系中;
*恐懼什么就面對什么,痛苦什么就去直面并經歷什么;
*明白很多事情沒有答案、很多事情沒有對錯;
*不在糾結于自己內在或外在哪一點不夠好而嫌棄自己,不帶評判地面對并接受自己的一切;
*清醒地面對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不活在別人的陰影里、不活在過去、不活在未來。
人生很長,而且很無聊,會有很多很多煩惱和痛苦,正確的做法不是消除它們,而應該是接納它們,接納自身產生的一切情緒和想法。
從高中那會開始,我就特別喜歡一個電影,叫《和平戰士》,也叫《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而直到現在,我才真正體會到里面那個充滿智慧的老師所說的話:“活在當下”、“人生是個過程”、“你永遠不會比別人更好,也永遠不會比別人更差”……
現在,我的生活清醒而自由。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我承認自己的平凡、接受自己的孤獨和一切負面情緒、接受過去發生在我身上的所有尷尬和糗事;我欣賞自己的優點,我也接納自己缺點。我可以減肥、也可以頹廢;我可以讀書,也可以玩鬧;我可以自律,也可以放縱。我是為了看到更美好的風景而登上山峰,而不是因為恐懼而爬上大樹。我再也不要做那個懦弱的小孩!
這所有的種種只關乎我自己,與任何人無關。
作者:十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