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留面子效應”嗎?
“留面子效應”是指人們拒絕了一個較大的要求后,對較小要求接受的可能性增加的現象。為了更好地使人接受要求,提高人的接受可能性的最好辦法,就是先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這種方法被稱為“留面子技術”。
如果定義聽起來比較抽象,那么我想中國著名作家魯迅曾經打過的一個比方,應該能幫助更好理解這個概念:
一個屋子太暗,想要打開一扇窗戶,如果大部分人不同意,你可以先主張拆掉屋頂,這時候人們就會主導你過來調和,也就愿意打開窗戶。
然而我們真正的意圖并不是拆掉屋頂,是讓人們同意打開窗戶。拆掉屋頂是讓人們不得不拒絕的要求,而開窗戶就是人們大多數情況下會答應的真實要求。
心理學家認為,“留面子效應”的產生原理主要是因為人們在拒絕別人的大要求的時候,感到自己沒有能夠幫助別人,損害了自己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的形象,辜負了別人對自己的良好愿望,會感到一點內疚。這時,為了恢復在別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也達到自己心理的平衡,便會欣然接受再次提出的小要求。
沒錯,就是因為內疚心理,我們才會不好意思再次拒絕別人,想要給別人留面子,很容易因為不好意思而接受別人提出的小要求,這就被稱作“欲得寸,先進尺”。
在人際交往中,由于人際關系的相互作用,當個體拒絕了他人的一個要求后,會愿意作出一點讓步,給他人留一個面子,使他人獲得滿足。人際交往是個體自我價值意識最重要的來源。他人的不愉快,正是個體不愉快的主要原因之一。個體會自然地傾向于選擇對交往雙方都會帶來最大滿足的行為,出于補償,拒絕他人一個較大要求后,接受其另一個較小要求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但是,“留面子效應”也是一面“雙刃劍”,利用好了是互惠互利,使溝通、交流事半功倍。利用不好就是損人害己,時間久了被別人識破就是虛偽的表現,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當然,如果你是面對他人救助的幫助者,運用“留面子效應”就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適當地滿足別人。既可以恰當地拒絕過分索求,又可以維持人際關系的穩定。
在這里要強調的是,留面子效應能否應用成功的關鍵,在于雙方關系的親密程度,以及你的需求和合理程度,可千萬別貿然向他人提出求助。如果既無責任,又無義務,雙方素昧平生,無論用再高情商的技巧,被拒絕都是完全在情理之中的。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在一起不是唱對臺戲,而是相互扶持,“共情他人”是使用心理學效應的唯一原則。要看到你的真摯感情,對方才會愿意給你“留面子”呢。
你曾經有過給別人“留面子”的經歷嗎?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