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關系中,我們要學習理解他人。
你可能一聽就覺得委屈,畢竟他還不理解你呢,你憑什么理解他?去理解別人,的確不容易,你要付出耐心、真誠、精力等,你可以有無數個拒絕的理由,不是非要去做。
理解別人是個加分題,而不是必選題。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加分題:做了會得到更多,不做也不會有別的損失。我們無需只是因為累不累苦不苦而做不做,也無需因為得到的好處多不多而做不做,我們只是去問:性價比如何,值不值。
這種感覺就像是在對待一份不完美的工作。你可以吐槽它的100個地方,事多、離家遠、老板變態、錢少、前途低、同事不和諧、愛加班…… 很多缺點。但只要你問自己一個問題:你覺得給的這些錢、前途、收獲值嗎?
然后你就知道要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了。
因此,你要明白一個基礎的問題:理解他人,我可以得到什么?
2
首先,可以保護自己。
當你在關系里受傷,不僅在于他人做了什么,更是你潛意識里同時對他人有2個默認的理解:
他是強大的;
他是敵意的;
當你受傷的時候,你便退行到了一個無助的嬰兒的狀態,而對方則是嚴厲的父母的角色。在你潛意識的感知里,對方是一個壞媽媽、壞乳房、壞客體。“她”掌握了你的乳汁,卻不給你。“她”給你乳汁,卻百般條件。
如果你理解到了他人雖然有敵意,但并不強大,就像是個嬰兒對你發起攻擊、一個無所謂的人發起攻擊一樣,是傷害不到你的,因為這些人并不夠強大,不能把你怎么樣。
如果你理解到了他人是強大的、但沒有敵意,他對你來說就是一個溫柔而有力的保護,不會傷害你。即使不保護你,你也知道了他沒有敵意而你不會害怕。
理解他人的過程,其實就是破解這兩個幻想的過程。去理解他為什么傷害你,他真實的動機是什么,他真實的力量是怎樣的,然后你就不會被傷害到了。即使你理解到了真實的他是強大和敵意的,那你也知道具體怎么針對性的應對保護自己了。
理解他人,不是低姿態,不是付出,不是遷就對方。而只是一個知道對方怎么了的過程。是一個一層層剝離幻想、知道怎么了、看到真相的過程。
你就像一個間諜一樣,無論你的目標是什么,你要先打入對方內部去了解。正如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己不知彼,百戰百殆。你要哪層呢?
3
其次,如果你想維護和改善關系,理解他人可以給你提供有效方法。
你要知道的是:能果斷放棄的關系,都不會傷害到你,黏著、糾纏、共生的關系才有傷害。而關系在糾纏,是因為它對你來說不僅有傷害,更是有好處。
當你不放棄關系,你會自動嘗試大量的你熟悉的指責、講道理、冷漠、付出、討好等方式在維護,低效又費力。而理解對方,則可以找到對方的盲點,是更針對性地高效地建立關系、挽回關系、促進關系、讓關系更親密的高效方式。
在做什么之前,你可以先問問自己:跟他搞好關系,能帶給你什么呢?
獲益,是我們做每一件事背后的動力。通過梳理我們在關系中的獲益,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評估我們去理解他人的動力。
在關系里,你可以獲得的可能是:獲得被陪伴、被指引、拓寬知識面、促進成長、一個完整的家、關鍵時刻有人幫助、經濟支持、性、有人做飯、有人分擔生活等。跟孩子搞好關系的獲益可能包括:不給我添亂、成就感、被陪伴等。
很多好處你當然可以自己獲得。但你的潛意識里會自動評估,其實從對方這個人這里得到更簡單的。那這個時候,花費一些小力氣去維護關系,就比較劃算。
有獲益的關系是個聯盟的過程。我們對一個人好,其實不是對他好,而是對自己的另外一部分好。你照顧好照顧者,照顧者就會更有能力照顧你。就像個飯碗一樣,你的飯碗雖然難看且嬌貴,但如果你的這個飯碗盛得更多,你照顧下它還是很有意義的。
4
你當然不是非要維護每一段關系。你只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就好了:
這段關系你還想要嗎?
這個問題也許很難判斷。因為你在每一段關系里,獲益和受傷是并存的。潛意識會自動權衡,產生讓人想要離開還是留下的感覺。當潛意識區分不了哪個更重要的時候,就會糾結。這時候我們如果能把糾結提升到意識的層面,問問自己到底是獲益更多還是受傷更多,就能幫助我們作出更理性的決策。
因此你可以理性思考下:
如果保留,你能從這段關系中收獲什么?
如果保留,這段關系中帶給你的痛苦是什么?
兩者綜合,這段關系你還想要嗎?
然后做一個要不要去照顧下對方需要的決策。
5
有的人覺得理解和照顧對方的需要都很難,自己做不到。有的人覺得我滿足他他也未必滿足我,沒希望。
如果對方說什么、要什么,你就做什么,那這個是嘗試在現實層面去迎合對方。這不僅很難,而且低效。你做多了,不僅自己累,對方還容易覺得理所當然。
理解他人,就是理解對方沒有表達出來的情感需要。
這時候發生的照顧,是一個有自我、能自主、有界限的過程。理解的過程,遠比照顧的過程重要。理解后在情感需要層面的照顧,可以產生的是感動,這種感動是可以換來合作,換來感動的。
而且,并不難,因為情感層面上人更需要的是態度而非做事。態度,需要的是敏感而非用力,理解到位后,只是真誠的幾句話就夠了。
我們很多人都在著急處理關系問題,卻很少停下來想想:怎么了,發生了什么。
是和是走,都不要著急處理關系。磨刀不誤砍柴工,多花點精力先理解關系中你怎么了、他怎么了,可以幫你做出性價比更高的選擇。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
文章來源公眾號:叢非從(ID:congnotc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