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打開書本,或者準備專心的做一件事的時候,有沒有無法安靜的時候,心里好像有只貓,在銀河系漫游,腦中全是各種各樣與當下無關的想法。
為什么人會無法安靜下來,除了睡眠和身體的營養,以及少刷些能干擾注意力的短視頻,還有什么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對事物的專注?
融合
在生命的最初,嬰兒是不分彼此的,他們認為外在的世界,是自己的一部分,包括母親。當下的需求,要立刻的得到滿足,新生的寶寶無法忍受饑餓以及不舒服的狀態,只要這些感受來襲,就馬上要得到喂養和安撫。
雖然每個母親,都無法做到完美的回應,但在大部分情況下,只要盡量的滿足孩子這個時期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寶寶們會逐漸認識到自己和外界的區別,并驚喜的發現,原來媽媽是如此的“愛”著自己,這種經歷會成為他們內心世界的一部分,在成人后,可以安心的和某個人或事,進行連接。
但有的時候,母親可能會很焦慮,或是沒有辦法,長期和持續的去回應孩子,在生命最初這種高度融合的狀態下,嬰兒們會“不分彼此”的感知到這些情緒,以及那種沒有被回應狀態的下挫敗以及恐懼感。
換句話說,這種沒有被回應的狀態,會觸發對死亡的焦慮,因為他們需要完全的依靠外界,或者外界的回應生存。
這些在生命早期沒有被滿足的需求,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在關系中體現出來,閱讀或者專注于某項事物,是種高度融合的狀態,需要我們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想法,以及和某些本質進行連接,但早年對融合的恐懼和焦慮,會阻止這些事情。
外在的表現,可能是無法忍受書中的那些“廢話”,只想迅速的找到正確答案,或是在學習或是專注于某項事物時,潛意識層面期待那種立即的回應,而這些事情無法立即“回應”,同時又無法延遲的滿足,意識層面就會衍生出種種幻想或者想法,來替代當下。
幻想從另一種角度講,是可以立即滿足我們的。
有時候曾經可以專注的我們,突然發現在一段時間內,無法集中注意力了,可能是有其他的事情,觸發了我們早年的創傷。
需求
當根據外在的現實,意識層面設計好了事情的輕重緩急,決定先完成什么,后續在做哪些事情,但來到當下的任務時,各種思緒就涌上腦海,在撕扯著注意力。
意識層面的排序,有時候和潛意識是背道而馳的。
在企圖完成當前任務的時候,潛意識有些更“重要”需求沒被滿足,用各種形式干擾著自己。這可能是某些未完成的事件。比如:某位女士和男友發生了沖突,在兩人進行了交流后,她覺得有些事還難以說出口,這是場沒有結束的談話,部分想法和情緒被壓抑了起來,沒有得到表達。
但壓抑并不代表著消失,潛意識總是用獨特的方式提醒,可能是軀體的癥狀,或是讓一些莫名的情緒,不斷地入侵意識,干擾著當下的事情。
當自己想被照顧,但卻要壓抑這種想法的時候,而獨立完成工作或學習和潛意識深處的愿望產生了沖突,那些更“底層”的需求,干擾的當下的事情。
有時候過多的需要,或者對目標太多的要求,也會影響專注,那些同時涌入的欲望,會搶奪注意力,而過于豐富的目標,迫于時間的壓力,導致在短時間內,想要得到的太多,反而會制造焦慮。
這些未完成的事件,被壓抑的底層需求以及太多欲望和對目標貪婪,反而成了企圖安靜時,最擾人的噪音,影響著對事物的專注。
黑暗
我們和世界連接的方式很多,有的人是用邏輯和思維去理解事物,對某件事的本質,進行拆解和理性的分析,另外的人可能更注重感受,在體驗中獲得反饋,那些對情感的需要,和靈光乍現的直覺,構成了內在和外在現實的通道。
榮格將其稱之為“心理類型”,用思維、知覺、情感和直覺的視角,來劃分不同的人格,他認為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擅長某種方式,也會無意識的忽略或壓抑另一種,和內在或者外在連接的渠道。
有位男士在半夢半醒之間,隱約的看到了一個畫面,全身赤裸的女人,被萬箭穿心。
在童年時期,他的母親有一種溫柔的嚴厲,給孩子制定了很多目標,如果沒有達到,這位媽媽就會十分悲傷,反復的提及別人家的孩子有多么的懂事,那樣才是招人喜歡的,甚至在報名其不喜歡的興趣班的時候,會先和鄰居與親戚打好招呼,說他聽話和聰明,主動要求學習和進步。
迫于這種柔軟和“積極”的壓力,這位男士每次只有順從,在學業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這樣的代價是,他要壓抑自己的感受和體驗,完全的在理性上理解母親,是為自己好,這種模式持續到成人,在工作時,強大的邏輯和思維,確實幫助其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但與此同時,在事業的高峰期,他感到巨大的空虛和莫名的焦慮情緒,難以安靜下來,理性的思維已經無法解釋那些感受性的信息,半夢半醒之間看到的女人,象征性的表達的他當前的狀態。
被壓抑、否認和“受傷”的感受,那些人格中關于“女性”特質的部分。
安靜
1 回應之地
當早年和母親的融合而產生的種種情緒,在成人后在新的關系中,會無意識的重現,當我們和書本上的知識,以及某項正在進行的事物,深度連接時,那些不舒服的感覺會讓人感到焦慮。
而潛意識為了進行保護,會用阻斷這種連接的可能,首當其沖的,就是去干擾專注力,把我們拽出當前的系統,斷掉連接的弦。
可以先覺察這種情況,然后嘗試的和那些書本上的知識,以及事物進行短暫地連接,接納自己暫時無法安靜的狀態,允許自己離開系統,然后再回去,對于那些書寫的“廢話”保持恰當的耐心,以往之所以無法忍受這些,是因為我們潛意識希望“對方”可以立即的回應心中所需。
如果隱藏的自戀,希望完美的搞懂每一句話和每一件事,可能會導致挫敗感時常的出現,這種情緒會讓人逃離現場,去理解自己的不理解,反復的嘗試幾次,不斷的去練習,讓融合保持在一個比較純粹的狀態。
2 需求之死
當被壓抑的渴望,因為種種原因要為現實讓路時,并不會消失,不是以變形的方式呈現,就是不斷的用各種方式去提醒自己,讓個體離開當前的連接,回頭去彌補那過去的遺憾,潛意識并不會理會那些理性的設置,只是想要獲得滿足。
未完成的重要事件,總是悄無聲息的吸引注意力,去覺察這種狀態,根據實際的情況,決定是否要先去完成,只要這些潛在的需求被看到,就會安靜許多。
還有生活中那些“底層”的需求,往往非常簡單,也最容易被忽視,這可能是躺在床上追一天劇,一場性愛、和某個人大吵一架、好好喝頓酒,根據每個人不同的個性,實際的情況也不盡相同,結合現實的情況,優先去滿足這些,或者答應自己,之后會找時間去滿足這些。
而那些太多的,想要完成的事情,會使自己的注意力渙散,每種欲望都要嘗試的表達自己,此時可以嘗試做減法,尋找那些對自己成長最有價值的目標,并做出必要的舍棄。
3 怪獸的哀歌
當我們用完全的理性思維和這個世界連接的時候,關于感受的部分會被壓抑,在潛意識里,或者下潛到更深的集體無意識,那些全人類整體經驗和歷史的遺跡中,和種種的情節珠胎暗結,化身為兇猛的怪獸,闖入意識,用夢、癥狀或是不經意的奇怪行為,來擾亂著個體。
或者相反,拋棄了理性的部分,用完全的感受,去和世界融為一體,被遺忘的任何一方,都不會善罷甘休。
在生活中,可以看到那些極具理性思維的人,卻在情感方面,有著非常幼稚的表現,或是感知能力強大的個體,有著最基本的邏輯錯誤。
首先可以先看到自己最“脆弱”的部分。
有時候思維走的比感受要快,就忽視了體驗,思想在飛速的旋轉,卻把其他的部分拋在腦后。
或者只體驗,沒有思想,我們只沐浴在體驗的風中,躺在寧靜的大地用目光去撫摸白云,但等到煙消云散,一切又回到原點,過去、現在都沒有改變,只會得到一個相同的未來,忘記了現實的生活中,需要理性的思維,去總結、理解和轉變。
嘗試去覺察和理解到整體,就可以讓自己安靜下來,看到“大象”的全部面貌,有機會拿到生命豐盈的鑰匙。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