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就是你最大的成就
發布時間:2022-01-06
3418閱讀
前幾天和家人一起去看了一部暖心電影:《心靈奇旅》。
電影探討了一個有趣的主題:
如果你為一個熱愛的目標奮斗了大半生,為它吃很多苦,受很多累,做了很多犧牲。
而就在這個目標實現的前夜,你死了,你會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
故事講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到中年的爵士樂手,一邊在中學當兼職音樂老師,一邊努力追求自己的音樂夢想。
有一天,他終于等來了與一個著名爵士樂手同臺演出的機會,卻在演出前夕意外去世了。
他帶著內心的不甘偷渡回了人間,順便還帶了一個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因此不甘心投胎的小孩靈魂,重新看他因為執著于夢想沒來得及看的世界,尋找新的人生意義。
電影很好看,我身邊那些為夢想掙扎過的朋友紛紛表示被治愈。
反而是那些從來都安安耽耽過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的人表示一般。
比如我愛人看完就說:"這個電影講的不就是要活在當下嘛?可是我每天都是活在當下啊!"
我當然也屬于被治愈的那一類,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6個感想。
01
匱乏和富足
我們生活的時代,有很多東西被定義為稀缺品。
比如財富、名聲、社會地位、美貌……
稀缺品本身當然好。
但是有時候,是否擁有這些稀缺品,會變成了衡量一個人人生是否成功的標志。
似乎只有獲得這些,你的人生才算開始。
否則你就一直處于某種匱乏當中,為獲得那些稀缺品做準備。
而這個電影討論的稀缺品是特別的,它討論的是夢想。
主人公渴望的不是一般的功名利祿,是自己真正熱愛的爵士夢想。
他渴望的,不過是一個能夠發揮自己才華的舞臺。
如果在一些好萊塢電影里,這簡直就是勵志故事的開始。
但在這個電影里卻不是。
這個電影說的是,有時候夢想所制造的這種匱乏太顯眼,它遮蔽了我們所擁有的另一種富足——活著。
“活著”這種富足,因為平時太習以為常,不容易意識到。
有時候,你非要經歷了一些事,才會有發現它的眼光。
我們的主人公,是怎么意識到“活著”是一種富足呢?
他在以為夢想要實現的前夕,“啪唧”一聲掉進了下水道,掉到了死亡的虛空里。
最開始他想重回人間,心心念念想的還是他的演出,而重新發現世界,靠的是跟他一起偷渡來的那個原本對人間沒興趣的小靈魂。
原來,這些生動的細節都隱藏在日常的小細節里:
香噴噴的披薩餅,社區的朋友,母親的支持,學生的信任……
只是因為夢想實在太大,才看不見這些小事。
目標沒有完成當然會有匱乏。
可是所有的匱乏都有一個大前提下:活著的這種富足。
就像所有的目標,都應該統一于"好好活著"這個大目標下一樣。
生命,才是最大的稀缺品。
如果你還能聞花香,嘗美味,聽音樂,能和家人朋友交談,能通過感受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而感受這種存在,那你就生活在富足里。
02
目標和夢想
那么,人應不應該有夢想呢?
我想,有沒有夢想,都是一種活法。
如果只是別人告訴你應該有,你就覺得要有,這樣的夢想通常也不是你的。
夢想的好處是,它幫助你組織現在的生活,幫你確定什么重要,什么值得,什么現在要做,什么可以等等。
而夢想的壞處是,當它這么組織生活時,有時候夢想會變成貼在現實生活中的標簽,它變成了我們看待當前生活的某種偏見。
你有沒有覺得,那些尚未達成的目標,有時候會嘲笑你:
你有什么了不起?
跟我(理想的生活)相比,
你現在的生活實在太不值一提了。
如果你同意了這種嘲笑和偏見,那你就會跟著這種嘲笑,厭惡和否定現在的生活,并因此失去跟它的聯系。
我經常想:
這么多人有過夢想,又有這么少的人實現了人生夢想,那些沒有實現人生夢想的人去哪里了?他們要怎么才能從失望中擺脫,才能活得好呢?
電影里那個受人歡迎的理發師倒是給了一個答案。
他說他年輕時候的夢想是當獸醫,后來就當了理發師,原因是"當獸醫的培訓費比理發師貴太多了"。
可是當有人要同情他時,他卻說:"那也不能這么說,我現在也很好。"
他的手藝很精湛,對顧客很熱情,也喜歡現在的工作,很多人都喜歡他。
這可不是大多數人的現狀嗎?
沒有實現夢想的人,這現實的生活里,找到了新的意義。
這些意義也許沒有夢想那么宏大,甚至不用言說,可就是有種生活的熱情在。
能投入,有興趣,這就是生命豐盛的證據啊。
夢想是在生命這條河流中產生的。
生命力是這樣的東西:
它需要夢想制造的張力,可是,就算生活中哪里阻塞了,原先的夢想中斷了,它還是能兜兜轉轉為自己找到出路的。
只不過它所找到的出路,跟世俗意義的成功,未必是同一條。
就像那個理發也理得津津有味的理發師,和那個愿意去傾聽和安慰失落的學生一樣,夢想不夢想的,人還是可以活得高興一點。
03
迷失的靈魂
電影有一段,是在生命的荒漠里,有很多因為失去跟生命的聯結而迷失的靈魂。
荒漠的上空,還有很多神游的靈魂,是人們在物我兩忘的境界中獲得的神游體驗,也就是心流(flow)。
電影里說:
心流和心魔其實很像,那些迷失的人和神游的人也很像,只不過迷失的人太執著了。
專注和熱愛某件事,能創造心流;一定要達成某件事呢,就會變成心魔。
心流能讓我們更好地體會自己活著。
而心魔卻會抹掉目的以外的東西,把人變成實現目的的工具。
04
誰配活著
電影里有一段,孩子的靈魂跟著主人公去了一趟地球后,找到了自己的活力。
可是主人公卻跟他說:"你找到的活力是我的。"
于是孩子一直在自己不配活著的拷問中,也變成了迷失的靈魂。
有時候,太多的人告訴你該這樣該那樣,這些外在的聲音會變成我們內心的聲音。
我們失去的夢想,也會加入這個合唱,變成這個聲音的一部分。
如果你覺得不配活了,你所有的感覺、快樂、成就,都會失去意義,就像是偷來的東西,好像它們不再是你的了。
也許,真的有很多事需要別人的認可和同意。
但活著,不需要任何人的允許。
你在,你就活著。
你的生命不是別人給的,是上天賦予的。
你的每一份感受,就是你活著的證據。
05
魚和大海
歷經波折,主人公終于迎來了實現夢想的一晚,那晚的演出完美極了。
別說初次登臺的他,就算作為觀眾,我也很感動。
實現夢想的感覺怎么樣呢?
從舞廳出來,他說:
為這一天我等了一輩子,我以為我會有所不同;可是我發現,它和以往沒什么不同。
如果讓我來想,這哥們經歷這精彩的一晚以后,還是會感覺不同的。
不然的話,我們太低估了夢想的分量,也低估了投入忘我的演出所帶來的美妙體驗。
他說發現沒什么不一樣,要么是他還在想著死的事,要么是編劇為了湊下面這段臺詞。
只不過,但這段臺詞實在太精彩了,就算為了湊臺詞,我也原諒編劇了。
生命,就是我們所在的大海。
無論我們有沒有目標,這個目標有沒有實現,都不要否定它。
06
你的成就
多年以前,我曾讀過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
那也是一個夢想的故事。
毛姆筆下那個主人公,人到中年,忽然拋妻棄子,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生活,要做一個畫家。
他輾轉變成了一個流浪漢,又做了水手,到了某個島國,娶了原始部落的妻子,最后還感染了麻風病。
在他生前最后的日子,他把一生的感悟,在山洞里畫成了一副壁畫。
看過的人都被震撼,驚為天人。
可是在他去世前,卻一把火把這幅絕世的藝術品親手燒了。
以前我不明白,這么好的壁畫,他為什么要燒呢?
后來我想,也許對這個畫的主人來說,他最大的成就不是這幅壁畫,而是他自己的生活。
畫了一副美妙的壁畫,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生活是他的,不需要別人評價。
你的生活,就是你最大的成就。
所以好好過它。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
陳海賢:浙江大學心理學博士,知名心理咨詢師,《幸福課》《了不起的我》心理暢銷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