羞恥感的4個偏見
發布時間:2021-12-21
3671閱讀
偏見1羞恥感是一件壞事
大多數人很難承認,自己感到了“羞恥”。
光是這個詞就讓大多數人不舒服了。約翰·布雷蕭(John Bradshaw)是諸多研究羞恥感的學者之一,他寫道:“羞恥本身就會帶來羞恥感。雖然人們愿意承認自己內疚、受傷或恐懼,但不愿承認自己產生了羞恥感。”
尤其是在這個自戀的年代,有那么多人迫切地想成為社交媒體上的贏家。如果你承認自己感到了羞恥,你就有可能變成可悲的失敗者。我見過的大多數人都不愿承認自己的羞恥感,他們更傾向于否認羞恥感的存在,或用其他沒那么多負能量的字眼來稱呼它,以此來與羞恥感保持距離。
研究羞恥感的學者邁克爾·劉易斯(Michael Lewis)說:“我們通常用‘尷尬’這個詞來避免承認羞恥感。”
你可能會發覺自己對本書的核心觀點心懷抵觸,不相信羞恥感其實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無處不在的體驗。盡管你可能愿意承認在公共場合犯錯時會感到尷尬,但你會反對我把它稱作羞恥感。
“人人都會犯錯,這有什么大不了的?這沒什么可羞恥的。”
此時,請嘗試回想那有害的、極具破壞性的羞恥感,與作為一個情緒家族的羞恥感之間的區別。羞恥感家族中的許多情緒是輕微而短暫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偏見2羞恥感是我們的敵人
自從約翰·布雷蕭在1988年出版了他的開創性著作,了解心理學的大眾就基本上把羞恥感與他提出的“有害的羞恥感”這一概念等同起來。有害的羞恥感是由父母、教育者和兒童生活中其他重要的成年人傳遞給孩子的毀滅性信息,讓孩子感到自身是有缺陷的,不值得被愛。
布琳·布朗(Brené Brown)認為,社會鼓吹和標榜自相矛盾的角色期待,給女性強加了許多難以達到的理想化標準(這些標準最終會導致羞恥感),她的相關著作也強化了對于羞恥感的這類觀點,即把羞恥感看作外部有害影響的結果。
如果你也像大多數人一樣接納了這種觀點,你可能就會把羞恥感當作敵人。你可能會認為無論何時何地,羞恥感都是一種來自外部(社會、傷人的父母,或想要你懷疑自己并掏錢購買他們產品的廣告商)的負面體驗。
如果你相信抵制羞恥感、擺脫羞恥感的束縛是必要的,那么你可能很難接受我關于“羞恥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的觀點。
盡管某些羞恥感的表現形式毫無疑問是有害的(我會在后面的章節討論這些感受),但請你盡量保持開放的態度,嘗試理解其他形式的羞恥感可能并不是那么大的威脅,甚至可能對我們是有用的、有啟發性的。
我相信,羞恥的體驗有時包含著重要的課題,能幫助我們認識到我們是誰,或我們想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如果我們忽略或抵制羞恥感,我們就會失去成長的機會。
本文摘自華章心理新書《超越羞恥感》
偏見3羞恥感是自尊的對立面
如果你把羞恥感等同于“有害的羞恥感”,那么你當然會認為它有損于自我價值感。一個感到自身滿是缺陷、不值得被愛的人,怎么會覺得自己好呢?
在自尊研究領域,多數受歡迎的文章都持有這種觀點:強調自我肯定、激進的自我接納,抵制社會中充斥的帶有羞恥基調的信息,提供培養自愛的方法。
一旦你將羞恥感理解為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不一定是一種外界施加的有害的體驗,羞恥感和自尊看上去就不那么水火不容了。我會在后續章節闡明,當孩子1~2歲時,羞恥感(不是有害的羞恥感)的出現對于其真正自尊的發展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在我看來,自尊和羞恥感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關聯的體驗,二者彼此依存、相互影響。
我寫作本書的最終目標是解釋我們怎樣做才能自我感覺良好,也就是說,我們怎樣做才能在生命的每個階段發展出真正且持續的自尊,我邀請你再思考另一個偏見。
偏見4自尊只與自己有關
“自尊”這個術語似乎表明了它是一種獨立的體驗,與外界無關。你對自己的感覺似乎與他人無關,自尊體現了你與你心目中的自己之間的關系。高自尊表明了一種積極的關系:我喜愛并尊重我這個人。在自戀時期,我們尤其會產生高自尊。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動物,我們的身份認同在很大程度上與他人有關,即與我們所在部落的成員有關。我們是子女,也是父母,與重要的人有著親緣關系和情感聯結,即便我們的自我概念極其清晰,重要的人對我們的感受和看法也總會影響我們的自我感覺。
有觀點認為,孤立的自我是存在的,并且我們無須以他人的意見為參考就能理解自我。這種觀點是不成立的,正如精神病學家弗朗西斯·布魯切克(Francis Broucek)所說,“在人際關系的領域里,原子論意義上的孤立自我是一個不真實的概念”。
真正且持久的自尊發展最終取決于人際關系,具體而言,取決于那些共享快樂體驗的關系。
這四種偏見在社會中非常普遍、根深蒂固。我并不指望你在讀完這短短的論述之后就突然拋棄了這些偏見,我偶爾會提醒你有害的羞恥感和本書的羞恥感之間的區別。如果你對我的觀點持開放態度,充分理解羞恥感在你的生活中出人意料的作用,那么我向你保證,你最終會有所收獲。如果你有自尊問題的困擾,你就會收獲更多。
在我從事心理治療實踐的35年里,最重要的收獲是,羞恥感的原野橫亙在通往真正自尊的必經之路上,尋求自尊的旅人永遠不會完全走出這片原野。一路上,我們會收獲喜悅與自豪,尤其是與最重要的人分享過后,這些喜悅與自豪會改變我們遭遇的羞恥感,把它們從痛苦的挫敗變作成長和自我實現的機會。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