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相信,能有什么力量?
發布時間:2021-04-22
1346閱讀
疫情對學生/孩子們來說,是一次學習、生活、生命上的巨大挑戰。同時,它也帶給我們一個反思:我們可以如何陪伴學生/孩子成長?
-不是疾病,也不是治療-
在傳統的視角里,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咨詢工作中,我們更傾向于找出“錯誤”、“問題”,并對它們進行“糾正”、“治療”。在后現代的視野里,不強調“問題”,而更重視資源、關系、未來。尊重每一個人,不用一種方式要求所有人,充滿希望地去看到每個人的在地智慧。即使面對挑戰、危機或創傷,也去看有沒有機會,看到其中難得的地方是什么、發現成長過程中的力量、幫助他們發現自己的優勢。
-看到不一樣的他們-
在陪伴孩子/學生的過程中,不同的角度會看到不一樣的他們。你準備用什么樣的“眼鏡”看到什么樣的他們?
如果我們只看到負面的故事,只看到他們哪里沒有做好、哪里做得不對,用單一的方式去要求他們,可能只會讓他們感受到打擊。
如果我們換一副“眼鏡”,會不會看到不一樣的可能?
這并不是忽略負面的部分,而是在不同的角度中,看到繼續往前走的力量與可能性。
可能我們會看到疫情期間,孩子在家學習的不自律,可能也可以看到孩子面對新的境況的適應與學習。
對于家人,也同樣可以看到不一樣的故事。爸爸的嚴厲的背后是什么?媽媽的壞脾氣的背后有什么故事?當我們帶著這些好奇的不同角度去看待他們,也更能理解他們的脈絡,而不是讓“嚴厲”、“壞脾氣”把整個人否定了。
-我們可以看到哪些資源-
面對挑戰,可以試著不停留在情緒與感覺,而是往前走,去看有什么可能性。在挫折與挑戰中,看到人的力量、韌性,看到難得的地方是什么。一個人所在的社會系統也是一種資源,ta所在的團體、家庭、組織,都可以成為ta的支持,家人、同儕在我們的生活中也能夠帶來不同的力量。跨時空對話也是一種資源。在和學生/孩子對話的時候,可以邀請他們看看35歲的自己,會對現在的自己說什么,讓35歲的自己帶領現在的自己去面對疫情與各種挑戰。
-我們的相信,能有什么力量?-
相信能夠帶來很大的力量,老師/家長的相信能夠讓學生/孩子更加相信自己。無論是年輕人還是父母,失敗都沒有關系,相信可以在失敗中看見資源。相信自己,也可以更好地相信學生。對話讓虛無縹緲的東西變成落地的東西,好好的對話可以建構想要的生命,用好奇、不批判的對話陪孩子去創造未來。
當下的陪伴:
在面對疫情的過程中,也是在腦力激蕩,可以創造哪些新的可能性。許多商店都在面臨挑戰,而它們也漸漸摸索出外賣、線上運營等不同的工作方式。學生/孩子面對疫情的挑戰,是不是也可以創造出不一樣的可能?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