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過得比我好?
發布時間:2021-04-10
1389閱讀
1.
聽說,你過得比我好?
先來看幾個場景。
場景一:
國外疫情蔓延得很快,形勢嚴峻。
兩個女人正在聊天:
女人A:現在美國情況很糟糕啊,感染人數世界第一了,你美國那個閨蜜情況怎么樣?
女人B:關我什么事兒?
女人A:你們感情不是挺好的么?
女人B:一直以來她的狗屎運最多,考博士、拿高薪、定居海外,也正好讓她嘗嘗倒霉的滋味唄,太順利的人生多無趣。
女人A不再說話,表情復雜。
場景二:
這段時間,美股大漲大跌,某同事踩準了點,狠賺了一筆,于是在微信群里發消息:
兄弟姐妹們,今天下午我請下午茶,想吃什么,隨便點!
一時之間,群里熱鬧起來,各種調侃逗趣,其樂融融。
突然,一句話劃過屏幕:
平時小里小氣的,現在這么大方?我看就是故意炫耀吧,真是缺什么炫什么,省著點吧,沒準明天就跌沒了。
頓時鴉雀無聲。
場景三:
朋友剛領結婚證,老公帥氣體貼,年輕有為,是一家創業公司的CEO。
親戚聚會上,朋友一臉幸福地給大家介紹老公,收獲很多溫馨的祝福。
這時,表姨半開玩笑地說:
你呀,就是命好。金龜婿可得看牢咯,不然就你那點姿色和本事,當心將來被人拐跑了。
朋友一時無語,眾人尷尬不已,最后還是老公解了圍。
《來自星星的你》里,千頌伊有一段話:
人性就是如此,看到別人比你爬得高,不是說我也要去那里,而是對別人說,你下來吧下來吧,也到這泥潭里來吧。
當你過得比我好,我就難以克制地想要毀滅你。
2.
比嫉妒更低級的情感
很多人把這稱之為“嫉妒”,那可就冤枉嫉妒了。
嫉妒存在于三元關系之中,指向的是客體之愛(重要他人的愛),是由于被“第三者”搶走了本屬于自己的愛,而對這個第三者產生的復雜情感。
比如,家里突然多了一個弟弟,搶走了爸媽對老大的愛,老大對弟弟充滿敵意,這是嫉妒;
比如,跟老公過得有滋有味,被另一個女人橫刀奪愛,原配悲憤交加而怒斥小三,這也是嫉妒。
嫉妒誕生于俄狄浦斯期,在孩子的世界里,出現了一個叫爸爸的男人,總是占著媽媽,晚上還要跟她睡覺:
嫉妒背后,是擔心失去客體愛的焦慮。
而“見不得別人好”是一種比嫉妒更原始、更低級的情感,叫“嫉羨”。
嫉羨僅限二元關系,指向的是愛之客體(重要他人本身):因為你擁有我所渴求卻沒有的東西,所以我要摧毀你,帶著一種憤怒。
上文的三個場景里,雖然沒有付諸毀滅的行動,但都存在著言語上的刻薄、攻擊和毀滅沖動,屬于程度較輕的嫉羨。
再舉個例子。
之前有個新聞,一個男人因為女友認為兩人不合適(不存在第三者),堅持要分手,準備了一桶硫酸行兇,最終女友慘遭毀容,終身殘疾。
在這個案例里,男人因為渴求女友的美貌和愛,而女友不再提供,于是摧毀了女友。
這是典型的嫉羨。
嫉羨的原型,存在于母嬰二人之間,從出生第一年就形成了這種情感。
母親的乳房是糧倉,掌控著嬰兒的生死大權,可是,母親的喂養不可能總是及時。當嬰兒感到饑餓,又沒能吃到乳汁時,就會激發起內在一種強烈的被迫害感:
你有這么好的乳汁,居然不給我吃,是想故意餓死我,是個壞乳房。
嬰兒既依賴乳房,又痛恨乳房,這種無力感讓人挫敗、憤怒,于是嫉羨就產生了:
毀掉你和你的乳房,我就不必如此痛苦了。
所以,有時候嬰兒會有攻擊乳房的現象。
由于嫉羨觸發的是原始生存焦慮,“死亡”比“吃醋”的程度要強烈得多,所以,從情感發展軌跡來看,嫉羨比嫉妒更低級,破壞性也更大。
這種情感內核保存下來,就會“見不得別人好”:輕則心里不爽、言語打擊,重則怨恨叢生、付諸戕害。
3.
得不到,就毀滅?
前兩年有一個鬧得沸沸揚揚的新聞:
河南的黃女士,通過自己的調查,認定堂姐在15年前頂替她上了大學。
鏡頭前的她,傷心欲絕,自稱因為被頂替,“一輩子都被毀了”,只能當農民。
此事引起了當地教育局的關注,經過調查,堂姐當年確實用了她的高中學籍考上了許昌師范,如今成為了一名老師。
隨后,教育局停了堂姐的職務。
但這件事并未就此平息。
原來,堂姐雖然用了黃女士學籍,但是成績和學校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考取的,并非黃女士所說“用她的成績冒名頂替”。
當記者采訪二人,堂姐能夠侃侃而談當年考試的情形,而黃女士卻支支吾吾,一問三不知。
真相也隨之浮出水面。
黃女士的一出鬧劇,并非為自己爭取實際利益,而是把別人拽入“深淵”:堂姐幾十年來工作穩定、家庭幸福的局面被打破了。
嫉羨背后,是吞噬性的痛苦:你過得這么好,而我卻只是個農民,這不公平!
面對這種痛苦,可能會產生幾種主要的防御方式:
①毀滅
你有好工作、好生活,我卻得不到,那我毀了你和你的美好人生,令我痛苦的人和事就消失了。
黃女士采取的就是這種防御。
②貶低
通過自我貶損,讓自己感覺配不上所渴求的美好,也就不會再癡心妄想。
如果采用這種防御,可能會想:我天生苦命,不配擁有別人那種幸福,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這種防御避免了傷害別人,卻可能讓自己陷入萬劫不復的抑郁,正如《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那句讓無數人心疼的: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③隔離
為了不體驗到強烈的敵意和痛苦,壓抑并隔離全部情感,不僅僅是恨,也將愛和愉悅一并扼殺。
如果采用這種防御,可能成為一個情感淡漠之人,喪失與他人聯結、建立關系的能力。
④彌補
通過自己的努力,爭取成功,成為讓別人嫉羨之人。
這是相對而言高級一些的防御方式,比如有些人在失戀、離婚之后,迫切地想要通過變美、變瘦、變有錢,活得更加瀟灑自在,以此激起對方的嫉羨,安撫自己。
但由于依然建立在與對方的情感聯結之上,因而也是脆弱的,若沒能激起嫉羨,可能會導致加倍的痛苦。
4.
如何與“嫉羨”相處
很多人說,“見不得別人好”是一種“病”,一種“壞”,并對其大加聲討和斥責,其實倒也不必。
人格發育越成熟,防御機制越靈活。
如果能夠理解:這是一種原始情感在作祟,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是每個人防御能力不同。
也許,能更柔軟一些。
所以,若是自己總“見不得別人好”,不妨先嘗試一下自我接納。而接納之后,采取何種方式來處理被激發的嫉羨,才最為關鍵:
①毀滅、貶損、隔離都是比較低級的防御方式,損人又損己,應對此保持覺察;
②彌補可以讓自己暫時進入一個比較積極的狀態,但也不是完全靠譜;
③嘗試將注意力回收,專注發展自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同時,也要看見和接納自身的局限性,學會與局限共舞,才能擁有更多心靈的自由。
那身邊有“見不得別人好”的人呢?
事實上每個人多少都會保留著嫉羨的情感,如果對方讓你捕捉到了這縷氣息,說明他的防御有破綻。
可以觀察一下他的防御方式。
比如,有一次講座結束后,全場掌聲雷動,大家都被主講人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所打動。
這時候,有一個男人站起來,大聲說:
老師,您真是太優秀了,我好嫉羨。所以我決定好好努力,將來和您一樣優秀。
這種“主動暴露”,恰好體現了對方較為飽滿的人格,這是一個值得交往的人。
但如果對方有毀滅的傾向,比如言語攻擊讓人不舒服,或者是有圖謀不軌的苗頭,甚至有過蓄意破壞的經歷,就需要保持警惕:
一方面要看見對方的“痛苦”,避免敵對激起更大矛盾,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持距離,保護好自己。
當然,不論是自己,還是關系密切的他人,當依靠自身力量無法耐受嫉羨之苦時,最好是尋求專業的幫助,在咨詢師的陪伴之下,在一個足夠安全的環境里,進行人格的修復和成長。
精神分析學家梅蘭妮·克萊因說:
嫉羨是嚴重不快樂的來源,相對的,免于嫉羨被認為是滿足和平靜的心理狀態的基礎,最終也是精神健全的基礎。
事實上,這也是內在資源和恢復能力的基礎。
嫉羨這種原始情感,誕生于搖籃,影響至墳墓,與一生的幸福息息相關。
與其總在“見不得別人好”的痛苦里掙扎,不如停下來,好好反思一下:
我的幸福在哪兒?又是什么阻礙了它呢?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