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敢讓自己過上“有錢后的美好生活”嗎?
發布時間:2021-03-30
1344閱讀
01.我決定不調解了,我要離婚
來訪者坐到我對面,這是她第56次咨詢。
她顯得很生氣,似乎稍稍踟躅,又顯得急不可耐地告訴我:劉老師,我決定不調解了,我要離婚。
我有點吃驚。
不是沒有討論過這個話題。
一年多以前,來訪者因為兩性關系問題,走進咨詢室。三個月前,在我的介紹下,夫妻開始接受另外一位咨詢師的婚姻咨詢,同時,她還繼續在做個人咨詢。
今天,她告訴我,她決定離婚。因為,她開始意識到一個重要的問題——“性”。
“真是辜負了。”
她告訴我,曾經,她覺得“性”簡直可有可無,她幾乎意識不到“性”的存在,以及這竟然可以是一個問題,更意識不到自己有這個需求。
她說:“現在,我想想自己美好的5年的大好時光,五年啊,身體最好的狀態,沒關注過自己的需求,沒好好地滿足過自己,我覺得好后悔,好懊惱,真是辜負了自己。
02.性就那么回事,例行公事,我沒什么要求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女性,因為兩性關系,走入咨詢室,但是,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都不會自己主動提到“性”。
似乎,在我們的生活中,“性”是另外一個平行世界的特殊存在,跟現在自己的生活,沒什么關系。
而,即便我們談到這個話題,多半也是一兩句話一筆帶過,敷衍了事,意思更是趨近于一種高度一致的輕描淡寫:就那么回事,例行公事,我沒什么需求。
這種描述本身,就盡顯蒼白。
這種蒼白,讓人感受不到這個話題本身應該帶有的興奮和沖動。
就好像文章開篇提到的這位來訪者的這句話:“真是辜負了。”
這句話擊中了我。
那已經遠遠不是“性是否滿足”本身,而似乎是什么東西被生生憋住了的感覺。
這是一種自我抑制和限制。也就是說:我們限制了自己需求,抑制了自己潛能的發揮。
比如,女性對性的需求,被羞恥感所覆蓋,承認自己對性的需求、享受性愛過程帶來的愉悅感和滿足感變得非常困難,更遑論,女性進一步提出自己對性的要求。
久而久之,我們干脆直接閹割掉自己的這個需求。就這樣,對性需求,來了個徹底的隔離和壓抑。
抑制自己潛能的發揮,其實就是抑制了自己的生命力。
再比如,在自我抑制方面,我們對“錢”的態度,也特別典型。就好像,很多時候,我們很努力,就是掙不到錢。
即便能力不錯,早出晚歸,足夠努力,生活卻總是不咸不淡,絲毫不見起色,幾乎原地踏步。直到磨盡人的所有拼勁兒,讓人絕望。
03.你真的敢讓自己過上“有錢后的美好生活”嗎?
我們的生命力在多大程度上展開,決定了我們的生命品質。
造成這種自我抑制和限制的原因很多,比如,對父母的過度認同。
心理咨詢同行之間有一句玩笑話:我就沒見過有幾個人能順利度過俄期的。
一個認識的誤區是,有的人認為,俄期的問題,可能更多表現在“性”方面,以及由此延伸到“兩性關系”方面。
事實上,“俄期問題”當然不僅僅局限在3-6歲階段,而且,不僅僅局限在“性”以及“兩性關系”,而很可能會體現在生活的很多方面,甚至是錢的方面。
我的一個從事互聯網的朋友,她跳槽的時候,面試的新公司,同一個職級要招聘兩個人。最后,公司問他的期望薪酬,她說了自己的期待數字,最后,成功應聘。
入職后,她發現,同職級新應聘入職的另一個人,工資比她高出50%。她很后悔,說,如果當初自己“敢”多說一點就好了。
她跟我懊惱不已的時候,我問了她一個問題:你真的“敢”讓自己過上“有錢后的美好生活”嗎?
即便我們每個人都很努力,但是,我們可曾“敢”去想象,自己有一天,真的過上了自己夢想中的生活?真的能想象到那個場景嗎?真的能想象,自己有一天真的能實現它嗎?
從錢發散開,推而廣之,影響到的,還有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們敢不敢讓自己過的更好?敢不敢走入更親密和諧的兩性關系、組建更美好的家庭?敢不敢去實現自己的抱負、偉大的愿景?敢不敢去努力實現自我的價值?
04.你敢比父母過的更好嗎?
認同的固著會導致什么問題呢?
不但,不敢讓自己過上“有錢后的美好生活”,更不敢比父母更優秀,不敢比父母過的更好。
當然,這一切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意識層面,我們會告訴自己:我要努力賺錢,這樣,我就能過的更好,也能讓父母過的更好。
這樣的例子簡直隨處可見。
我的一位女性來訪,她本人從事銷售工作,非常能干,終于,得到升職機會,薪酬翻倍。然而,升職后,她焦慮不已,并且在不久后突然辭職。
辭職后,很多獵頭提供的工作機會甚至比辭職前職位和收入都更好。
但是,最后,她還是“鬼使神差”般地找了一份比現在職位低、薪酬也要低一些的工作,才肯安心上班。
也許,她并不會覺得自己真的能配得上升職后那個更高的職位,更無法安心讓自己領取高薪,“錢,一定要非常努力才能掙到”。
潛意識中,自己“害怕”掙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總覺得那個位置,那個生活,那個圖景,不屬于自己。
似乎,錢在她這里,是留不住的。
如果我們從小住的是小房子,同時,我們的俄期沖突非常嚴重,那么,也許我們一輩子都住不進大房子。
現實層面,一定有一些客觀因素,但是,別忘了,面對這些客觀因素,是我們自己做的主觀選擇。
潛意識的真相很可能是:你在千方百計地不讓自己多賺錢,不讓自己過上渴望的“有錢有閑追求理想”的高品質生活,千方百計地不讓自己住進大房子。
想想,也是讓人唏噓。
而總有人能做出不同的選擇。我的一位朋友,兩年前離婚。而2019年,當我再看到她時,是她在各地旅居的生活。
我開玩笑地問她:你發財了?天天跟富婆一樣,云游四方。
她笑著搖搖頭,反問我:“一定要發財才能這樣嗎?你也可以啊。”
我們當然在努力工作、賺錢。可是,歸根到底,不是錢限制了我們,而是我們的思維。比如,選擇什么樣的生活方式。
同樣這些錢,我們選擇了不同的方式去處置。有的人選擇投資自己,學習、充電、提升后,反過來能掙更多的錢;
用更多的錢,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去旅行、去吃、去玩、去生活、去體驗,去讓自己變得更漂亮,也活的更漂亮。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