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己在親密關系中受過的傷
發布時間:2021-03-23
1725閱讀
咨詢中,不知聽多少人哭訴過自己在親密關系中受的傷。
聽來聽去,幾乎就是一個模板的老好人血淚史。
從小就被父母教育要做個善良正直、童叟無欺的人,孝順父母,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熱心助人。
聽大人的話,凡事要忍,要寬容大度,就算被打被罵也不還手、不還嘴。
長大后真誠面對世界和他人,對所有人都好,自己利益和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犧牲自己先,別人的事情永遠比自己的事情重要,別人的需要永遠比自己的需要重要。
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輕易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想法,更不能表達內心的不滿和攻擊性。
因為,我們要做好人,做父母希望我們成為的那種好人。
01
有一次,一位被確診為抑郁癥的來訪者跟我講述她的遭遇,聽著聽著我差點坐不住了,很多地方分明說的是我啊。
咨訪關系有時就像照鏡子,一點沒錯。
她的經歷實在太有代表性了:
朋友北漂,請朋友住進自己家,管吃管喝幾個月。
朋友沒工作,幾次三番托人情幫朋友找工作。
朋友缺錢,立馬奉上,欠條都不打。
當朋友的垃圾桶,任其傾倒各種負面情緒。
朋友被孤立,為其仗義執言,自己反成了被孤立的人。
朋友落難,眾叛親離,不顧其他朋友勸阻,雪中送炭。
每次和朋友吃飯,她都搶著買單。
上下班路上寧肯繞遠,她也要開車接送朋友。
朋友是怎么對待她的呢?
如果哪餐飯朋友買了單,會跟她念叨好久好久。
無論是情感還是禮物,付出的永遠比朋友多。
利益當前,屢屢遭遇朋友的背叛和出賣。
剛幫了一個朋友,路上劈頭一碰,對方表情就像跟她不認識。
遇到一些重要事情,朋友回避或假裝視而不見,連一句安慰都沒有。
她生氣,她委屈,卻總有圣母般的人跳出來,苦口婆心勸她要大度、包容。
這一勸,她心里覺得自己不夠大度不夠包容的內疚感又出來了。
老好人最拿手、最慣用的思維模式原本就是自責:別人這么對我,一定是我自己不夠好,一定是我哪里錯了。
卻從未想過,不是自己不夠好,而是自己遇人不淑。
自己好到沒分寸,好到讓對方擁有了“怎么對你都可以”的特權。
一個高高在上享有特權的人,是看不到你的。
當你太把別人當回事的時候,別人往往不把你當回事。
不要試圖去捂熱一個自私涼薄的人,否則你會受傷。
好在惟一可安慰的是,對方的自私、冷漠、自戀、不感恩,如果你都充分體驗到了,他(她)周圍的人同樣也能體驗到。
沒有人能長期處在失衡、不對等的關系中,那樣的關系遲早會崩掉。
02
一位來訪者決心來做咨詢的原因,是他感覺到自己生活中嚴重缺乏親密關系的連接,他內心對親情、友情有很深的失望和抵觸,又難以忍受侵入骨髓的孤獨。
這樣的孤獨令他恐慌,覺得自己好象被這個世界遺忘了、拋棄了。
他的表達能力很強,描述那份孤獨凄涼時極具感染力。
說著說著我突然意識到,他在關系中顯得很被動,似乎永遠在等待別人去主動靠近他。
我把這個發現委婉地告訴了他,他被觸動了:您的話很有道理,過去我從未意識到這一點。
他回憶起2014年馬航客機失聯一事,那架至今下落不明的飛機上就有他的一位遠房親戚。
親戚的家人來北京處理相關事宜,他曾無數次萌生過要去探望、安慰他們的想法。
但只是在腦子里想,沒有在行動上做。
不但沒有做,他甚至暗暗害怕親戚哪天會突然給他打電話。
就這樣在糾結、煎熬中過了一天又一天,直到從別的親戚那里聽說他們離京的消息,他這才松了一口氣。
他說:現在想想,我覺得自己挺冷漠的。在關系中好象只看到了自己的需要,沒有看到別人的需要。
03
很多對愛情、親情失望的人,轉頭把希望寄托在朋友身上。
生活中有個奇怪的現象,很多人和自己父母、配偶、兄弟姐妹、領導同事關系不好,但看上去和朋友的關系很好,且以交際面廣、交友眾多為榮,朋友儼然已成為強大的精神支撐。
于是你總會看到,朋友圈曬閨蜜曬友情的,比曬親情曬爹媽的多。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曾經被一則關于閨蜜的新聞驚住了:
某地四位女閨蜜吃飯聚會。吃完飯,有位收入不高的閨蜜想搶著買單,被其他閨蜜阻止,搶著買單的閨蜜很生氣,扇了一個閨蜜兩耳光,并與另一個閨蜜推推搡搡,發生肢體沖突。
這時候,之前喝多了正在休息的一個閨蜜被吵醒,脾氣火爆的她抄起啤酒瓶就砸:你們要是再吵吵,我就割腕了。
說到做到,她撿起地上的玻璃碎片,狠狠扎進自己的手腕,所幸送到醫院縫針處理后,才脫離了生命危險。
眾人剛松一口氣,突然發現之前搶著買單的那個閨蜜不見了。后來才知道,買單不成的閨蜜一氣之下,跳進附近公園河里,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死者父母提起訴訟,向其他閨蜜索賠50萬元。
嚴格來講,這幾個閨蜜的關系其實并不好。
真正的好友是有默契的。要不AA制,要不輪流買單,斷不會鬧到如此不堪。
女女之間動不動就喊閨蜜,就跟但凡是個女的就會被叫成美女一樣。
有時要清醒地知道,也許自己身邊只是有一些熟人而已,真正配得上閨蜜稱號的人并不多。
04
說到閨蜜,想起最近有位來訪者跟我說:
這兩天我挺生氣的。我有一個朋友,老跟我這兒說另一個朋友的壞話,各種惡毒八卦、貶損辱罵。可是轉過頭來,她又在朋友圈發她們一起活動的親密照片,配的文字還挺感人,說閨蜜們就要這樣一起好到老......您說她是不是人品有問題,是不是人格分裂啊?
我樂了:她分不分裂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為何生氣?該生氣的是那個被詆毀的人啊。
她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都是成年人了,誰比誰傻?
對自己,對他人,早已看透的心知肚明。
一段口蜜腹劍的關系之所以能夠維系,那里面一定有雙方各自的需要。
一方需要繼續偽裝和索取,需要假裝姐妹情深;
另一方需要彰顯自己的善良和仁義,需要自己做一個人人稱道的圣人。
關系中有個殘酷的真相,那些總是標榜自己對人有多好多無私,總是強調自己如何仁慈、寬容、博愛的人,其實心里對誰都不好。
05
人到中年,一定要去偽存真,謹慎認領朋友。
摒棄“我對別人好,別人就會對我好”的幻想,把愛和真心交付給值得的人。
真正的好友,平時可能見面不多,聯系不多,但總會在關鍵時刻出現。
人生有多少重要時刻呢?這些時刻就像試金石,測出真心或假意,測出誰真的在乎你。
之前公公去世,我回到山西。多年好友悄悄從重慶飛來山西探望,就跟多年前她媽媽病重,我悄悄跑去重慶探望一樣。
有些關系到了一定程度,說“謝謝”都嫌多余。
入夜,我們在當地有名的小郡肝麻辣燙吃串串,溫暖的燈光下,看著彼此熟悉了二十多年的臉,感嘆人生奇特,怎么也沒想到我倆會在這里相聚。
好友說自己近期最大的改變是不再盲目對人好了。
她學會聽從內心的聲音,不想做的事不違心做,不值得交往的人就不交往。
人到中年,看多了世事和人心,真正稱得上朋友的人好似大浪淘沙,留下來的都是精華。
回京后給另一位要出國的好友餞行,席間也談到了親密關系的問題。
我們是多年老友,可以無所顧忌談論任何話題。
我和她曾經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老好人,也因此吃過很多苦頭,充分領略了人情冷暖。
后來我們經過很長時間的調整和個人成長,才看清自己和他人在關系中的實相,理清了各種關系里的界限和分寸。
這使我們活得明白而心安。
最后
只有確立了界限和分寸,每個人才能活出獨立的自我。
當然,確立關系界限的過程,會有一些沖擊、動蕩、磨合、反復,會讓自己產生內疚、自責、恐懼感,甚至會覺得自己是個壞人。
那位女來訪者就是這樣,她總是在糾結不定中搖擺,感覺自己很不好,有一次她說著說著又哭了,我忍不住說:你要那么好做什么呢,想感動中國嗎?
她撲哧一聲笑了。
心理咨詢的核心,其實就是兩個字:關系。
很多時候在咨詢中探討和處理的,歸根到底都是關系問題。
在親密關系中的感受,決定了我們內在的安全感和幸福度。
擁有什么樣的父母子女關系、夫妻關系、兄弟姐妹關系、朋友、同事關系,決定了我們擁有什么樣的人生。
愿我們都擁有真實、親密、可靠的關系和人生。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