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型思維VS固定性思維
發布時間:2021-03-18
2148閱讀
在跑步圈里,有一則有趣的故事:
1945年,一英里賽跑的世界紀錄是4分01秒。當時所有運動員的目標都是想跨越這一秒之差,但這一突破,有如登天之難。
就連最杰出的運動員約翰·蘭迪都說:“4分鐘跑完一英里,就像穿越一堵墻,根本做不到。”而一些生物學家則表示,4分鐘跑1英里,已經突破了人類極限。
于是,在整整近十年的時間里,這個紀錄始終沒有被打破。
可是十年之后,竟有一名醫學院的學生刷新了記錄,創造了奇跡。
更有意思的是,當這一紀錄被打破之后,僅僅三年時間,就有16名運動員不斷刷新紀錄,4分鐘障礙再也不是難題。
為什么一個世界紀錄會被保持10年之久,最后卻由一個醫學生打破?
為什么在4分鐘障礙被打破之后,運動員們就能不斷刷新紀錄?
其實,能不能突破4分鐘障礙,原因不僅在運動的能力,更在于思維方式。
一個人一旦被固定型思維操控,就再難突破自己的局限,最終只能呆在原地,碌碌無為。
成長型思維VS固定性思維
都說“思路決定出路”。面對同一個問題,每個人的思維不同,采取的行動也不同,最終人生的走向也不同。
在《終身成長·重新定義成功的思維模式》中,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把人的思維分成了兩種: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
這兩種思維的差距有多大?看完這四點,你就明白了。
第一種區別:如何看待努力
固定型思維的人之所以碌碌無為,其中一大原因,就是他們對“努力”帶有偏見。在他們眼中,努力是能力不足的人才需要做的。
于是,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看到這樣的人:
在讀書時代,他們用“不愿努力”證明自己的聰明,結果成績越來越差;
踏上就業崗位后,他們習慣不去努力,拖延工作,以此掩飾自己的能力不足;
就算是遇到心愛的人,他們也不愿意努力經營感情,因為在他們看來,需要努力維系的愛情,注定不屬于自己。
就這樣,固定型思維的人一次次錯失了機會,最終走上了失敗者的人生。
反觀成功型思維的人,在他們看來,即使是天才,也需要后天的努力。
他們不為努力羞恥,于是獲得了更多成長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強大。
第二種區別:如何看待自己的不完美
假設你正準備一場重要的考試,前一天晚上給自己做了個詳細的計劃表:早上六點半起床,之后每個小時都安排得很充實。
結果第二天,你一不小心,睡到了八點。
這時候,你會怎么辦呢?有的人可能會選擇從8點開始后面的計劃。但有些人卻覺得,因為晚起,今天已經被毀了,明天再開始復習計劃吧。
于是,這整一天的時間,就被你的“完美主義”浪費了。
可見,過度的完美主義,會讓我們的容錯力特別差,任何事情只要一點瑕疵,就被全盤否定。而這,其實也是一種固定型思維。
固定型思維的人常常把“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當成了人生信條,以為只有追求完美,才能做到最好。但現實是,為了避免“不完美”,他們往往什么都沒做。
第三種區別:是否愿意去嘗試
固定型思維的人總會抱怨幸運女神不垂青于他,但其實,很多時候機會已經在敲門,可固定型思維的人卻聽不到。
20世紀,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來到中國。而當時的林語堂,只是文壇上寂寂無聞的無名小卒。
在一次宴會上,賽珍珠說:“各位如果有新作,我可以做介紹人,在美國刊行。”
大家都覺得賽珍珠只是客套話,誰也沒當真,可是林語堂卻連夜翻出了自己在英文報紙上發表的短評,送到了賽珍珠下榻的酒店。
林語堂的想法很簡單:“管他呢,試試再說。”沒想到這一試,成就了林語堂。
在賽珍珠的幫助下,林語堂一炮而紅。
同樣一件事,固定型思維的人又會怎么想呢?他們會想:“要是失敗了怎么辦?別人會不會嘲笑我”;“要是被拒絕了怎么辦,豈不是很尷尬?”
你看,固定型思維的人就是這樣,沒有人拒絕他,他先拒絕了自己。
其實,我們只要抱著“管他呢,試試再說”的想法,也許人生就會多出一萬種可能。
第四種區別:如何看待失敗
喜歡看網球賽的人,一定聽說過約翰·麥肯羅的名字。
他,是網球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球員,卻也是網球史上最偉大的天才。巔峰時期,他曾連續第四年保持年終球王地位。
然而,約翰·麥肯羅的輝煌是一時的。不久之后,他就從高峰一路下滑,甚至還在比賽時辱罵裁判,摔壞球拍,結果名聲也一敗涂地。
巨星隕落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輸不起”。
因為輸不起,所以他總會給自己的失敗找各種借口:
發燒、后背疼,身體不適;
朋友戀愛刺激了他,狀態不好;
組委會提供的食物有問題、小報八卦刺痛了他……
反正失敗不是他的錯,總有這樣那樣的原因,讓他的天賦無法充分發揮。
你看,固定型思維的人總是容易進入一個死循環,一失敗就喜歡找借口,而越找借口,就越容易失敗。
當理由找得越來越無懈可擊,成功也就越來越遠了。
如何成為成長型思維的人?
如果你發現,自己確確實實就是一個固定型思維的人,那么我們的人生,是否還有轉變的可能呢?
當然有。想要告別固定型思維,建議你做好這幾點:
第一步:接受
承認自己處于固定型思維,并相信這種思維是可以被改善的,這本身就是一種成長型思維。
比如,如果你覺得自己生來就笨嘴拙舌,口才不好,你就要認識到,自己正處于固定型思維中。
第二步:觀察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一個人想要突破自我,就必須做到“知己”。
在自我觀察中,你會漸漸發現究竟是什么激發了你的固定型思維。比如:當公司有了個新項目,你擔心失敗被同事嘲笑,于是不敢嘗試。
這時你就該知道,是因為過分追求完美,讓你陷入了固定型思維。
第三步:命名
給自己的固定型思維人格取一個名字。可以是一本書名,一個電影人物名,也可以是你不喜歡的人的名字,用它來警醒自己。
第四步:教育
當固定型思維人格出現的時候,你要保持警惕,嘗試教育它。
比如,當你害怕失敗時,你可以對自己說:
“大衛(我給固定型人格取的名字),你又來了。我知道我現在還不擅長做這件事,但誰都不是生來就擅長的。就算結果不好,我也愿意去試一試。”
正如史鐵生說的:“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大于人與豬的差別”。而人與人本質的區別,就在于思維模式的不同。
當你轉變為成長型思維后,你會發現,之前你給自己設定的框框,不過只是為了讓自己感到安全的盔甲。這個盔甲或許能給你帶來虛假的安全感,但卻阻礙了你的成長。
剝掉盔甲,你的人生將有一萬種可能性。擺脫固定型思維,你將遇到更好的自己。
衷心希望你能邁出最困難的一步,你會知道,通往成功的道路,其實很多。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