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內心強大,就請學會“揭下面具”吧
發布時間:2021-01-17
1654閱讀
1.那些怕黑的人,究竟在怕什么?
最近我在讀一本書,《心靈的面具》。
書里說:
“人類的大腦有著一種令人驚異的能力,可以去發明一些能夠掩護一個人,使他不會意識到不愉快的感情的機制。”
這讓我想起李松蔚老師分享過的一個故事。
他說他有個朋友,家里大概有上百盞燈,睡覺時候也要燈火通明。
主要原因是,他特別特別怕黑。
我們都怕黑,但程度這么深的我還沒見過。
李松蔚和朋友詳聊之后,他發現朋友的怕黑,起源于小時候的經歷。
朋友記憶中,小時候總是突然就搬家。
“每次搬家,要進入新的班級,重新認識鄰居,重新去了解周圍環境。”
小孩子并不喜歡搬家,但又很無奈,畢竟他無法決定什么。
搬家次數多了,小小的心靈會烙印上兩種感受:
第一,我控制不了我的生活;
第二,未知的事情真的很討厭。
久而久之,這位朋友便害怕一切讓他覺得不安全的因素。
當他覺得不安全的時候,會喚起他兒時搬家的討厭記憶。
每次遇到無法掌控的事,他就會下意識逃避。
他把家里安排得燈火通明,就是想逃開黑暗。
他極度追求穩定;對細節特別在意(考試答題卡反復確認三遍的那種);對關系也非常較真。
他自己可能無法察覺到,這一切性格,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心靈的面具》里有解釋到這種現象:
他其實是一次次采用“逃避”的面具,避免了心靈再次重現被搬家支配的恐懼。
心靈是很脆弱的,我們一輩子,都在盡自己所能去保護它。
而“面具”,就是潛意識保護心靈的一種方式。
2.心理健康的人,懂得運用成熟的面具
你我都會戴上面具,毫無例外。
曾奇峰說:
“如果沒有意外,我們會自然地學會成人應該具備的成熟的心靈面具,在相當大的程度上,這幾乎等于心理的健康。
不幸的是有一些人,成年后還持續使用早年學會的低級而落后的面具,所以他們也許會終身處在心理的疾病狀態上。”
成熟的面具,比如“幽默”。很多人緩解尷尬的時候,會以幽默方式輕松化解,同樣的,在他們遇到挫折和低谷,他們也會用“幽默”來激勵自己,走出悲傷。
又比如“贊美”。由衷地贊美,是一種爭取同盟、避免敵對的積極的面具,當存在競爭和敵意時候,他們也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對手。
發現嗎?
一個人的面具會有相當程度的一致,你會在很多種相似的問題上,采用同一種面具。
就像上文那位怕黑的朋友一樣,有些人面對不安全感,會采用“逃避”。
而有些人面對這樣的問題,會變成一個孩子(比如“找媽媽”、“想回家”),這就是“退行”。
這類不成熟的面具,會把人包裹起來,吞噬我們的心理免疫力。
想要內心強大,就請學會“揭下面具”吧。
3.察覺自己的面具開啟不一樣的人生
進入了心理學行業之后,我一直在鍛煉一種能力——
將潛意識,意識化。
簡單來說,就是嘗試去觀察潛意識。
這其中很重要的一個課題,就是察覺自己的面具,看到它對我的影響。
也就有了開頭的那本書,《心靈的面具》,看書是我了解自己的途徑之一。
我們主筆有一個朋友,媛媛。
她說,當她看到自己的面具之后,自己終于解放了。
在感情中,她走不出最終分手的輪回。
為此,她一直摸不著頭腦。
即使是大家公認的暖男,最后也總是無法顧及到她的感受,反而要她幫忙做決策、處理負能量。
原來,每當她進入一段關系,那個想被照顧的她,總是第一反應迫不及待地跳出來照顧對方,考慮對方的不易。
她有2個弟弟,從小她就是一個照顧者的角色。
在她內心深處隱藏著一個聲音:
我要付出,才能防止被拋棄;我要付出,才能持續地被愛。
她潛意識里,用“付出”來保護自己。
保護什么?
保護那個不想被拋棄的弱小心靈。
所以,這種極力地討好,也是一種面具。
當她察覺到這一點的時候,她既驚訝,又覺得情理之中。
摘下面具的媛媛,可以放心去愛去依賴,這對她和另一半,都是一份沉甸甸的禮物。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