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一個人面對自己會那么難受呢?
發布時間:2020-11-22
1779閱讀
1
有的人在關系里,特別需要被重視和被回應。
經常有同學說,跟伴侶說話他也不愛搭理,父母總是更關心另外一個孩子而不是自己,需要幫忙的時候伴侶總是不能陪伴自己。覺得自己無法得到想要的回應,覺得自己特別不被重視。
被回應和被重視,雖然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心理需求。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
為什么被回應和被重視這么重要呢?不被回應和不被重視會怎么樣呢?為什么得不到想要的這種感覺,人就會那么難受呢?
因為被回應和被重視是在防御孤單。
一個人的內在太孤單了,他沒有辦法和自己待著。他就必須要抓住一個人,來逃避掉這種內在的孤單。
他會通過憤怒、吶喊、乞求等方式,希望一個人參與到自己的生命里來,驅趕孤單。
在他的內在感受里,他一個人沒有辦法活下去,一個人沒法面對這個世界,所以他必須要抓住一個人。
而重視和回應,才是實現讓對方參與到自己世界來的第一步。
對他們來說,得不到回應和重視,就是被拋棄。
2
那,為什么孤單會那么可怕呢?
為什么一個人面對自己會那么難受呢?
孤單到底是一種什么感覺呢?
孤單是一種被世界拋棄的感覺,是你跟這個世界沒有任何關系的感覺,是你獨自存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連接,被遺忘了的感覺。
你不是被別人拋棄了,你是被這個世界拋棄了。你在這個世界上無法確定自己的位置 。
被世界,拋棄了又怎樣呢?
你和世界形成了一個對立,那會直接激活你的無助。因為你不知道前方會有什么困難,你不知道如何獨自面對生活,你不知道未來會怎樣。
你跟偌大的世界比起來,你簡直是太渺小了。你跟生存下去比起來,你簡直是太無助了。
這時候抓住一個你認為的強有力的客體,就是最直接的解決之道。而抓住這個客體的標志就是——
他回應你,重視你。
3
這種孤單,叫做退行。
你可能在很小很小的時候,就得不到母親的回應。
對你來說,母親并不是一個穩定的存在。
對母親來說,你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一個客體。
母親會時而回應你的需求,時而不回應你的需求,這時候你內在就沒有辦法建立一個安全的依戀對象。
那對小孩子來說,怎么確認自己的安全呢?
他必須通過哭、鬧、喊來喚起母親的關注,強行讓母親關注和重視自己。
如果失敗了,他就會通過乖、順從、聽話、妥協等方式,滿足母親的期待,來得到盡可能多的關注。
但無論如何,母親這個客體都是不穩定的。嬰兒面臨著隨時失去母親的風險,他的確不知道如何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長大后,人一旦陷入沒有關系的恐慌里,瞬間就會激活早年這個創傷。仿佛自己還是那個早年的嬰兒,不知道怎么跟這個世界相處,害怕極了。
4
這么說,并不是要責怪母親或原生家庭,畢竟被嬰兒理想化的母親,自身也是個極其脆弱的女人。
而是你要知道,你長大了,你所處的環境,和嬰兒時期不一樣了。嬰兒時期,你必須要抓住一個人才能活下來。但現在不一樣了。
雖然現在你也經常沒有力量獨自面對這個世界,沒有能力跟自己相處,也會感覺到害怕和無助。
對于這個世界來說,我們的渺小程度并沒有什么改變。
但有一個地方,你和幼年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你是一個有很多人可以求助的人了。你不必再死死抓住一個人,才覺得安全。
這個真實的世界是這樣的:
只要你主動,就有人回應你。只要你求助,就會有人幫助你。
我身邊有很多離異或單身的人,跟我訴苦生活多么艱難和無助。我就會跟他們說:
這時候你需要的是求助。
其實對誰來說都一樣,無論已婚還是未婚,一個人面對這個世界都會很無助。世界是無窮大的,個人的力量卻是有限的。
所以你需要學會發出自己的聲音,告訴別人你的困難,問別人是否可以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你更好一點。
然后你就會累積一顆顆的力量,內化為自己的力量。
當你覺得害怕,你就去主動尋求安慰。當你發出足夠的信號,總是有人會回應你,安慰你,會在那一刻為你停留,愿意陪你聊天,哄你,逗你開心。
你會發現,“朋友”、“家人”都不會局限于淺淺的存在。
5
一個人之所以會害怕孤單,是因為他不懂得主動發出聲音,不懂得向這個世界主動求助。
因此,他也就無法接受到這個世界的善意,無法與世界形成連接。
他會被自己內在的無助嚇到,會被“沒有人真正喜歡我”的念頭所局限。可,
雖然不會所有人都回應你,但你要相信,總有人會回應你。
雖然總有人會想傷害你,但總有人會想保護你,幫助你。
伴侶,只是其中的一個。父母也是。
他們是最有可能甚至最應該幫助、回應、關注你的人,但不是唯一。
你不能因為自己偷懶,或自己沒有勇氣面對,就把希望寄托到一個人身上,渴望緊緊抓住他。
這是害了你,更是害了他。
當你在孤單和無助的時候,能從更廣闊的世界得到重視和回應后,你就會發現,其實你也沒那么迫切地需要伴侶、孩子和父母的回應了。
那一刻,他們不一定是最有力量的人。但那一刻,很多有力量的人會愿意幫助和陪伴你。
如此,你也就能原諒——身邊這個人,也只是一個普通人。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