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控制情緒,是成年人的一場修行
發布時間:2020-08-09
2311閱讀
1
丈夫被停職,自己被人肉,“所長夫人”恐怕想不到自己的一巴掌會有這么嚴重的后果。
前不久,重慶渝北區發生保時捷女車主打人事件,伸手打人的女車主反被對方打翻了帽子。
事情本是一場再普通不過的剮蹭,隨著保時捷女車主“惹不起”的架勢,和囂張喊話、伸手打臉的“神操作”,事件瞬間引爆網絡。
前兩天她借助自媒體采訪發聲,她說,事發當天,她被老公罵了半夜,完全被“罵到飛起”;
因為家庭住址被曝光,每天都有無數媒體和熱心群眾等待圍觀,無奈之下她只能暫住親戚家里“避風頭”;
在派出所任“所長”的丈夫,工作經歷被掛到了網上,網民開始質疑他們財產來源,上級單位迫于壓力開始調查,“所長”被停職;
還有網友搜查她女兒的姓名、照片和就讀學校的詳情,女兒一度被嚇哭……
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她多次泣不成聲。她說如果時光倒回,她一定會克制自己的脾氣照章辦事。
華仔說過:“發脾氣是本能,控制脾氣才是本事”。
不會管理自己脾氣的人,最后都為自己的火爆脾氣買了單。
你張揚跋扈,自有“社會規則”教你如何把脾氣調成靜音模式。
2
作家李筱懿就曾經吃過暴脾氣的虧。
那時候她在報社業務部門工作,需要跟蹤一位占總業務量50%以上的重點女客戶。
女客戶是公認的難打交道,方案修改了無數遍依舊不滿意,合同談判了十幾個來回依舊簽不下。
想起自己辛苦又無效的付出以及合同簽不下來的慘淡影響,她又悲又怒在電話里大聲對女客戶說:“你的要求特別沒道理,你也特別變態,別以為甲方了不起,我不伺候了!”
很快,她對重要客戶發脾氣的事就人盡皆知,并被直接領導問責。
女客戶繪聲繪色地把她們交鋒的段子講給同行聽,她成了行業里的一個笑話;曾經“姑娘不受這口氣”的爽氣也被絕望深深覆蓋,那段時間她過得天昏地暗。
平靜之后,她不止一次后悔:我圖什么呢?
再后來,她雖然拿下客戶,卻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和雙倍的時間。
怒火是虛弱的前奏,是我們對這個世界毫無辦法之后最無力的發泄。
它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卻輕易燒光我們的清醒和認知,讓我們最終不得不背負更沉重的責難和壓力。
奧里森馬登在《一生的資本》中寫到:“任何時候,一個人都不應該做自己情緒的奴隸,不應該使一切行動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緒,而應該反過來控制情緒。
3
我認識的一個客戶H姐,性格討喜,個性溫和,是個脾氣超好的人。
接觸久了,我才知道原先H姐也有過張牙舞爪的時候。
H姐自小就是一個懟天懟地懟空氣的主兒,父親脾氣暴躁,她也跟著養了一身“驢脾氣”。
成家后,有點不順心的事情就要跟丈夫和孩子發脾氣。家里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孩子也在這種高壓氛圍之下噤若寒蟬,不太愛說話。
有一天先生加班,開車回來的路上她又因為某件雞毛蒜皮的小事在電話里不依不饒。先生掛斷電話她就瘋了一樣繼續打。一直到先生因為闖紅燈躲避車輛開進綠化帶撞上路燈桿。
及時彈出的安全氣囊保護了先生沒受到重大傷害,車頭卻嚴重變形。
自那以后,H姐跟變了個人似的。
她說,吵了這么些年,也沒吵贏個什么。丈夫撿回一條命她才明白:世間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
脾氣收斂后,她的生活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丈夫溫和了許多,孩子似乎也沒有那么木訥了。
脾氣是最鋒利的雙刃劍,刀刀見血,疼的卻不止對方一人。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馬的腿上吸血。它們吸飽血后兀自飛離,而不少野馬卻被生生折磨死。
動物學家說,蝙蝠吸的血量其實非常少,遠不足致野馬死亡。這些野馬的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要么把脾氣關起來,要么被脾氣吞噬。
4
心理學上有一個情緒ABC理論。
A是發生的事情,B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C是這件事情引發的后果。
通常情況下,我們以為是A直接引發了結果C,但事實上,A只是個事件誘因,決定行為結果的,其實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B)。
比如,孩子打碎了一個碗,惹媽媽生氣。傷害媽媽的并不是碗打碎了的這件事,而是媽媽對這件事的憤怒情緒。當媽媽情緒冷靜的時候,她的行為結果可能只是打掃碎片,而當媽媽情緒激動的時候,她可能沒辦控制自己不打孩子一頓。
當某件不可控的事情發生的時候,事件的后果其實是由我們自己的情緒決定的。
大多數人在盛怒之下智商都成負數,言行舉止缺乏理性,發脾氣一時爽,爽完還是得自己回來收拾爛攤子。
那些能控制情緒的人們,可能是同事眼里大氣穩重的典范,也可能是朋友心里想到就覺得溫暖的所在,更可能是親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傾訴、示弱的避風塘。
沒有人天生就懂得控制情緒。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時刻提醒自己,不栽在壞情緒中的人。
學會控制情緒,是成年人的一場修行。
畢竟成年人的世界里,比發脾氣更重要的事情,多了去了。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