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贊的力量
發布時間:2020-08-09
1730閱讀
人,絕對不可以一直生活在否定自己的環境里,那會讓你整個人變得灰心喪氣,如果你身邊有那種成天打壓你嫌棄你,處處看不上你的人,趕緊遠離他,去跟那些不帶評判的,愿意看到你的努力,你的不易,去肯定你的人一起,他們才是真正可以改變你人生的人。治好成年人的喪,有時候一句話就夠了。
節目《松子與松子》中策劃了一個實驗:
不減肥不整形,就可以將一個人變得好看。
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21歲的女生Kyouka。
節目組對她的改變是零投資,既沒有改變她的住所,也沒有改變她的工作環境。
她只是被一位老師連續夸贊了50天,就肉眼可見地變美了。
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她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第1天,她是一個帶著口罩、將“打擾了”掛在嘴邊的女生。
第50天,她已經摘掉口罩,畫起淡妝,不再躲閃別人的目光,像是換了一個人。
很多網友在留言區表示:
不必糾結角度和化妝問題,比起變好看,變自信更重要不是嗎?
夸贊能使人變好,才是節目最想告訴大家的。
有人愿意鼓勵你是一件幸運的事,應該好好收藏,妥善保管。
人生總是有低谷,但是在自己心情舒暢的時候;
偶爾做一次別人的小太陽,也會是一件幸福的事。
這不是我第一次認為,語言是很有力量的東西。
“連續夸一個人50天”這個活動在微博上發起時,公司有個女生參加了。
第50天的時候,她取消了朋友圈的三天可見。
“我的夸友告訴我,我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我可以帶給人快樂。”
我們經常需要別人的肯定,才能完全的認識自己。
小時候經常被教育要謙虛,卻沒有人告訴我們謙虛的前提,是正確認識自己的實力。
謙虛是做人標準,正確認識自我是教育目的。
在一期《圓桌派》里,作家馬家輝說他在淘寶花了88塊錢加入了一個夸夸群。
每天都會有人給他發15條消息,內容沒有別的,就是夸他。
馬家輝說:“你想象不到,本來剛開始只是覺得好玩;
每天被夸15次以后,覺得成就感高了很多,小說寫得特別快。”
不管是誰,無關財富或者名氣,都喜歡被真誠的夸贊。
被夸贊,可以讓一個人的自我認同感進行提升,幸福感也會隨之而來。
你對別人的一小份善意都會被對方放大甚至傳遞,同樣的,惡意也會。 日劇《坡道上的家》中,女主里沙子一直被否定。小時候被母親貶低和否定,結婚以后被丈夫的語言攻擊。 因為家庭的語言暴力,她整個人精神狀態很差,差點害了孩子。
她的母親想要她過的更好,但總是用打罵反向激勵,丈夫也總是將不信任的話放到嘴邊。
讓一個人變好的辦法很多,為什么偏偏選擇這樣一種方式呢?
語言暴力,往往是家庭破裂的開端。
有時候給我們傷害的,可能并不是事件的本身。
而是最親近的人,打著“為你好”的名義肆意傷害。
我有個做設計的朋友平常不太講話,可是夸贊丈夫時卻從不吝嗇。
她丈夫創業失敗后待業在家,很焦慮煩躁。
她并沒有逼他趕快找個工作,而是鼓勵他好好調整自己,她可以賺錢養家。
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的不足,也明白很多事情只能自己一個人扛過去。我們真正想要的不過就是一個安慰。相互鼓勵,將心比心,委婉地告訴對方答案。
好好說話,互相贊美,兩個人才能更好地一起成長。
很多人覺得,因為是朋友,所以對方應該接受自己的壞脾氣。
其實這是對朋友的濫用和傷害。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里,易遙被全年級的人誣陷;
但壓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青梅竹馬的齊銘對她的不信任。
最親近的人會傷你最深,因為你對他們毫無防備。
因為親近,所以更要注意說話的分寸。
在無助、沮喪的時候,我們不想要別人用惡劣的語言激發斗志。
一個擁抱,一句“你已經很棒了”,就足夠讓潰不成軍的我們打起精神來。
成年人的世界里,朋友應當互相溫暖而不是互相傷害。
互聯網時代,每個人在網上表達意見時,成本變得很低。唐國強、井柏然等太多明星,都因為不堪忍受語言暴力,而退出微博。
語言真的是一把利器,好好使用,可以保護人;使用不當,亦可以害人。
這樣的暴力沒有傷害身體,卻誅心。
我們不能讓語言,在表達愛意的時候無力,但在傳遞傷害的時候卻又如此鋒利。
一句話,在某個時刻也許就會改變一個人的心境。
成魔成佛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在紐約有一個男孩子,每天都會跟他乘坐的公交車司機說一聲:
“辛苦啦!” 他的朋友很不解,覺得他是在多此一舉。 可是他說:“如果因為我的贊美,他一整天都能對全車的人友好。 那么這車上的人也會因為好心情,繼續傳達這份善意。”
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那你就先這樣對待別人。
這是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提出的黃金法則。
當你收到贊美時,你的心情是愉悅的。
同時這種心情也會轉化到對方身上。
如果你想要得到一份開心,請不要吝嗇,先溫暖別人。
我夸贊你并沒有帶功利性的目的,我只是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
如果你遇見了人生低谷,一定要相信自己,至少還有我一直欣賞著你。
曾經是,現在亦然。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