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勤
發布時間:2020-07-11
2068閱讀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勤還是性本懶,這是一個問題。有心理學家說,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好逸惡勞的,這一結論,需要仔細討論一番。
理解人性的最好途徑之一,就是觀察幼小的孩子。只要沒睡著,孩子總是需要看點什么、聽點什么、問點什么或者做點什么的。要孩子什么都不干,要他們像成人修道者少這少那,恐怕比用勺子舀干大海還難。這就證明,勤快比懶惰更接近人的天性。
從生物學和物理學上來說,人是一個能量的聚積體。人攝入各種食物,把它們消化吸收,變成自己思考和行動的能源,這些能源應該有一種自然的傾向,那就是不斷地消耗又不斷地補充;耗能的過程,就是一個勤快的過程,生命的能量從來都不會甘于被壓制,而會倔強地要尋求釋放和表達。所以勤快是一個順應自然的過程,而懶惰是一個反自然、反生命的過程。
現實生活中觀察到的懶惰,是一件詭異的現象。我們的任務,就是窮盡這些畫皮之下的心靈的真實。即使從表面看,也看得出那些所謂懶惰者僅僅是在某些方面懶惰,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勤快,從能耗的總量來說,他們并不低于勤快者。比如在學習工作上給人懶惰印象的人比比皆是,但這些人在玩樂、吃喝或者做愛方面,卻并不一定懶惰,相反可能比一般人更加勤快。所以,需要在懶惰上加一些定語,叫做“選擇性的局部懶惰”,這跟“選擇性的局部勤快”完全是一個意思。沒有一個人會是“非選擇性的全面的懶惰者或者勤快者”,除非他或者她不是人。
往深處看,局部的懶惰本身也許就是一種勤快,而且是在這個局部的、隱秘的勤快。心理學工作者們曾經在一起做過一個搞笑的強制戒除麻將成癮的計劃。所謂對什么活動成癮,就是在這種活動上過度勤快的意思。
這個計劃具體如下:四個麻將成癮者被關在一幢小樓里,每天的任務,就是在“警察”的逼迫下打麻將。早上六點起床,打兩小時麻將才能吃早餐;吃完接著打到吃中午飯;短暫午休后,又被逼上麻將桌,晚飯后打麻將照常,直到午夜才能睡覺。四人談論的話題,只能跟麻將有關;墻壁、床單、桌面以及他們的衣服上,都印著筒、條、萬的圖案,連吃的都是麻將形的饅頭、米磚和肉塊。據樂觀估計,這樣兩個月下來,這四位同志看到聽到麻將兩個字,都會惡心,更遑論打了。
這樣在打麻將這件事情上,他們從勤快變成了懶惰。這一懶惰,是有講究的:因為他們內心深處會隱隱地覺得,只要打麻將,就是處在逼他們打麻將的“警察”的控制之下,為了對抗“警察”,就不再打了。而對抗是一種耗能的狀態,所以也是一種勤快的狀態。
一位成年男人問我:我從小就懶,爸爸媽媽老師說了我幾十年,就是改不掉,你說怎么辦。我笑了笑說,其實你很勤快啊,你幾十年堅韌不拔地維持懶惰,真的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很多的能量呢;懶一天容易,懶一輩子難;或者說,你一直都在勤快地懶惰著;而且你有一天如果變得不懶了,那豈不是“背叛”了爸爸媽媽老師對你的評語?
人之初,性本勤。關禁閉之所以是一種懲罰,是因為它剝奪了人的勤快的可能性。在身體和心靈都自由的情形下,人是自然地傾向于增加生活的范圍和數量的,在一切方面,在一切時間。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