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和同理心是兩種密切相關但截然不同的情感。同情涉及對某人感到難過或憐憫,而同理心涉及理解和分享某人的感受。同情更多的是情感的外在表達,而同理心則是內心的情感反應。
簡單地說,同情是對某人的感覺,而同理心是對某人的感覺。了解這兩種情緒之間的區別可以幫助我們在更深層次上與他人交流和聯系。
同情是對發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做出反應的一種情緒。當一個人理解另一個人正在經歷的事情,并對他們感到悲傷或憐憫時,這就是同情。
同理心是一種親密感受和看到他人痛苦的能力,不僅是通過理解他們正在經歷的事情,而且是通過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在表達同理心時,一個人可能會利用他們的個人經歷來理解另一個人的痛苦。
同理心和同情心之間有什么區別?
雖然同情心和同理心經常互換使用,但存在導致不同結果的關鍵差異。
情緒是主要區別
雖然同情意味著有人理解別人的痛苦,但它更具認知性,并在受害者和傾聽者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能夠強調意味著能夠體驗他人的感受。它需要真正感受對方感受的情感成分。
理解水平的差異
同理心和同情之間的另一個區別在于希望了解受苦者的經歷,而不一定是為了阻止他們的痛苦。
同理心是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相比之下,當一個人不一定涉及或完全理解某人正在遭受的情況時,通常會使用同情。 同情并不能轉化為理解,因為聽眾可能會將注意力從遇難者身上轉移到自己身上。
關系很重要
有了同理心和同情心,傾聽者和受難者之間的關系往往會有所不同。
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當同事或老板遭受損失時,同情可能更適合在沒有親密關系的情況下維持特定的社會動態。 但是,如果一生的朋友失去了親人,僅寄一張卡片或鮮花可能是不夠的。當患者和傾聽者之間的關系密切而牢固時,通常會期望更多的同理心。
同情導致脫節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同理心被認為會促進聯系,而同情被認為會導致疏離。因此,雖然同理心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并建立在牢固的聯系之上,但同情心會在人與人之間造成鴻溝。 諸如“我很抱歉你有這種感覺”或“本來可以更糟”之類的同情性陳述可能會讓人覺得是居高臨下。同樣,諸如“我為你感到難過”之類的陳述可能會讓人覺得是憐憫,這會讓患者感到得不到支持。
同理心的類型
人們認為應該增加同理心的三個部分,以成為更好的善解人意的傾聽者。它們是:認知同理心、情感同理心和移情行動。
認知同理心
這是同理心的思考部分,也是成為更好的同理心傾聽者的良好起點。這是一個人可以想象自己處于另一個人的痛苦境地并思考那種感覺的地方。但是,如果這部分沒有下面兩部分的同理心就用上了,這可能就只能變成同理心了。
情感同理心
這是同理心的感覺部分。有了情感上的同理心,一個人站在受苦的人身邊,并為他們感到難過。這不是來自外部或遠離人的地方的感覺,而是與他們在一起的感覺。
同理心行動
這往往是很多人難以修煉的地方。移情行動通常意味著靜靜地坐著,什么都不做。許多人可能默認向某人提供建議、解決方案或轉移注意力以減輕他們的痛苦;然而,同理心恰恰相反。通過向某人提供同理心是最有力的行動之一。
如何增加同理心成為一個善解人意的傾聽者
以下是培養同理心的其他一些技巧:
積極傾聽
當有人積極傾聽時,他們不僅僅是在聽所說的話。他們密切注意對方在說什么,了解說話者表達的感受,并留意非語言暗示。
耐心地傾聽,而不是專注于應該如何回應。當對方說完后,花點時間處理信息,然后再回應。
了解對方需要什么
當有人告訴你他們正在經歷什么時,不要急于下結論說他們需要什么。
使用傾聽技巧弄清楚他們需要什么,但如果不清楚,最好問問對方他們需要什么,而不是提供錯誤的支持。
將聽到的內容復述給某人是了解某人需要什么的好方法。例如,說,“我聽到的是,當 X 發生時,你不覺得自己受到重視,對嗎?” 可以達到對方需要的程度。
優先考慮情商
情商高的人往往更有自我意識,能夠更好地管理自己,了解社交線索,并且更有能力處理人際關系。
因此,練習提高情商的方法可以與成為一個有同理心的傾聽者齊頭并進。
不該做什么
避免直接提問、與所說的內容爭論以及爭論事實。這只會在聽眾和患者之間造成障礙。相反,要完全專注于所說的內容以及說話者的感受
除非演講者要求,否則不要給出自己的判斷和意見。放下這些,關注對方的觀點。聽者不需要同意對方所說的一切。相反,它是讓演講者知道他們受到照顧并且很重要。
不要害怕談話中的沉默。有時,一個人所需要的只是感到被傾聽,并知道對方在那里傾聽。說話者可能正在考慮接下來要說什么,或者可能需要一些沉默的時間來處理他們的情緒。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