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里,失望是常有的事。
但是,我們會看到有一部分婚姻,只要一遭遇失望,就毫無招架之力,只能任由失望累積,最終走向婚姻的解體。
這樣的關系模式從寄予期待開始,一邊等待一邊失望,最終以絕望結束。
一旦你選擇了這樣的關系模式,在婚姻里就會感到越來越孤獨。
我把這一類人稱作“婚姻里孤獨的守望者”。
他們對婚姻寄予的期望最多,然而等啊、等啊,沒有等來幸福,卻等來了越來越多的傷害和委屈。
同時,即便換一段新的關系,也還是這樣的模式和過程。
為什么關系會陷入這樣無力又憋屈的怪圈呢?
01
守望者的三大誤區,
讓人在關系里越走越孤獨
誤區一:你愛我,就應該懂我
在婚姻里,很多人會以為只要伴侶足夠愛自己,就應該懂得自己。
如果給了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對方還不懂,那一定就是不夠愛。
這個誤區會讓人在關系里把自己隱藏起來,或者努力的作或威脅,等著對方來猜。
然而,愛和懂得是兩回事,愛是一種單向感覺,懂得卻需要一個雙向過程。
如果沒有我們自己的幫助和確認,沒有一個人可以真的懂得自己。
誤區二:我做了,你就會懂
除了覺得對方應該懂得,第二個誤區就是通過努力做事情來試圖獲得理解。
這背后的邏輯是:只要我在做正確的事情,只要我做的是對你有利的事情,你就應該會接收到我傳遞的感覺,就可以懂得。
然而,做事情是可以幫助我們看到一個人的反應,卻不能幫助我們理解行為背后的各種可能的動機。
所以,即便我們覺得自己做一??件事情的理由再簡單不過,當我們僅僅是這么做,沒有??相應的語言表達,還是會有很大可能招致對方的誤解。
誤區三:我說了,你就該懂
與第二個誤區“只做事不表達”相比,第三個誤區顯得更加常見,就是“我說了,你就該懂”。
我經常聽到有的人說:我跟他說了,已經說了很多遍了,為什么他還是不懂,不在意呢?
你是說了,但對方真的聽到了你說的那個位置嗎?
我們的語言是非常博大精深的,說話的內容、方式以及語氣的變化,都可能傳達出一個不同的自己。我們又怎么確信自己所說的意思,對方就真的理解呢?
當我們陷入這三個誤區時,我們就會覺得理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總是埋怨對方為什么不理解自己。
然而,在每一次不被理解之后,除了失望、委屈、憤怒,又十分無力,過去在哪一個誤區,又只得繼續在哪一個誤區里去努力。
誤區一的人會繼續等待,誤區二的人會繼續努力做事,誤區三的人又會用過去的話重新跟對方強調一遍。
所以,婚姻里孤獨的守望者,都非常渴望被理解,卻又因為陷入了這些誤區,只能在一些失效的經驗里,期待獲得不可能實現的被理解。
02
理解自己越艱難,
就越渴望伴侶的理解
對于婚姻里孤獨的守望者來說,常常很期待:不說什么、不做什么,或者稍微說點什么,就有一個人能對自己產生很深刻的理解。
這樣的期待,與真正理解一個人的過程并不相符。
為什么會掉入守望者的誤區,希望有一個人可以特別理解自己呢?
因為我們并沒有理解自己的經驗,也沒有去理解任何一個人的經驗,所以我們會以為理解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應該花上那么多的精力。
實際上,對于有過自我成長經歷的人來說,都會非常清楚地知道,要理解自己或是理解別人絕非是一個容易的過程。
如果沒有足夠的耐心,沒有一次次的確認、碰撞、探索和澄清,兩個人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理解。
所以,很多在關系里覺得應該被理解,或者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就該被理解的人,實際上是站在了一個理解的理想化位置,并不適用于現實。
每一個人、一個感覺、一個想法,都可能存在其復雜性,只有我們如??其所是地接納這種復雜性,對于理解給予更多的耐心,真正的理解才有機會在現實的關系里發生。
03
走出守望者的模式,
從嘗試自我理解開始
有一位妻子是家庭主婦,先生主要忙于事業,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模式。
一天吃過晚飯,先生去書房了,妻子要忙著洗碗、拖地,大兒子在叫她問作業,小女兒因為找不到玩具哇哇大哭。
她的心里翻江倒海,覺得自己太委屈了。
過了一會兒,她先生出來了,說要幫忙拖地。她沒有回應,只是板著一張臉,心里仍然很氣憤。
這樣的應對方式對她來說非常熟悉,生活中她總是一次次的生悶氣。她的心里總有一種感覺:你沒有看到我這么忙嗎?為什么你就不理解,不愿意主動來幫幫我呢?
然而,顯然不只是這樣。如果她需要幫助,為什么不提出自己的需要呢?并且她的先生已經幫她了,為什么她還是很生氣呢?
我們慢下來去體會她的感受,發現了她還有更多、更復雜的感覺,比如:
他已經工作一天了,應該讓他休息啊,我不該讓他再幫我。
有這么多事情都需要我,我根本無法兼顧,這太難了!
如果我連這些事情都做不好,他會怎么看我,我真無用!
一方面她很渴望在無助的時刻先生能幫助他;另一方面她又覺得不應該有這樣的需要。
所以她不得不一邊隱藏自己的需要,一邊又希望獲得幫助,同時對于自己的需要不被看見又很生氣。
因為這些矛盾的內心沖突,讓她選擇了用隱藏需要的方式,來指望獲得更多的理解。這顯然無比艱難。
這種復雜性,可能存在每一個人的身上,如果我們希望真的被懂得,我們要先問問自己:我準備好了,讓對方來理解這樣一個真實的自己嗎?
很多時候,我們跟自己是這樣的近,而要去真的理解自己卻這么難,更何況是一個跟自己有著不同經歷的伴侶呢?
如果我們能夠更多一點理解自己,我們就能夠帶領、幫助對方來更好的理解自己。
所以,你理解自己的程度,決定對方理解你的深度。對于在婚姻里被理解,除了單純的渴望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自我理解,成為對方理解自己的引路人。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