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老夏“躺平”快一年了。
實際上,老夏所謂的躺平在別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只是少了些活力,還是該上班上班,工作也都順利,同事們并沒說三道四。
甚至在旁人看來,就算是“躺平的老夏”也要比普通員工優秀很多。
只是領導偶爾拍拍他肩膀,笑著說“策劃部你還得多費心啊”。
這算是求我嗎?——作為策劃部二把手,老夏心里暗爽。放在以前,領導這話會讓他崩潰,好幾天睡不踏實。
其實,老夏心里也不好過,這感覺從未有過。
怎么說呢?剛躺平那會兒,老夏如坐針氈,整天給自己開批斗會。
覺得自己不求上進、墮落、拖公司后退,擔心自己隨時會被公司裁掉,每天上班都像個怪物被凝視。
后來這感覺變弱了,因為他實在做不到像之前那樣主動加班,生龍活虎,每次業績排名都是第一。
唉,但不知為何就是失去了“斗志”,這讓他沮喪、失落、抑郁,好像生活失去了目標,沒了意義。
失落中也有輕松,但他馬上就有壓力,“放松”這個東西,對老夏而言是如此陌生。
令老夏更沮喪的是他的興趣也在減弱。
比如他喜歡寫點詩歌啊散文啊什么的,每次發表在企業報刊,同事們都投來羨慕的眼神,有次還被登在了當地晚報上,盡管只有豆腐塊那么大,卻興奮的好幾天睡不著覺。
現在他一個字都不想寫。工作任務完成就行,不再力求完美。
有點空就陪兒子寫寫作業、陪老婆買買菜,或者追追劇、喝喝酒,擱在從前,這都屬于“不務正業”,只有拼命工作,才是他的理想。
老夏很苦惱。
02
我只問了老夏兩句話:“那么,你到底在證明什么呢?”、“你又在證明給誰看!”
我見過太多老夏了,我知道他們有多消耗,我知道那些光環背后隱藏了多少忐忑。
為了避開內心的恐懼,老夏們幾乎拼盡了全力,他們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保命”,因為一旦不優秀、不出色,就會死。
你是否也是其中一個老夏呢?
為了證明自己的強大,或者說為了證明自己沒那么無能,而心力憔悴。
當然,“證明”的好處有很多,“被認可”就是其中最大的獎賞。
“我已經超過了多數人”、“我在單位已經是天花板了”、“我很享受被認可的感覺,太棒了!”
被認可、羨慕、贊美,就是動力,只是這個動力無窮盡。
因為你總想要更多認可,也總想要更多人羨慕,好像在證明給這個世界看:“瞧,我還沒那么差勁吧!”
被認可的背后是被否定,你不是在追求認可,只是在避開被否定和被挑剔。
可你還是一邊享受努力帶來的成果,一邊總感到被否定的風險,總是覺得哪里還不夠好,哪件小事做的還不到位,哪句話說得欠妥……挑剔,無處不在!
于是你會更注意,更苛刻,更“精益求精”,以此來避開潛在的、隨時會出現的否定——這種循環,反復輪回。
時間久了,自然也就成了你性格的一部分,你也分不清哪些是真心喜歡,哪些是“被迫熱愛”。
因為,它們都已經混淆成你證明自己的素材。
老夏正是如此:“難道工作不就應該爭第一嗎?難道不就應該加班嗎?這有什么問題嗎?”
并據老夏回憶,他唯一的寫文章愛好,無論在動筆前還是刊登后,他都不太會關注文字是否真情實感,而是更在意別人讀了以后會怎么想。
比如他會特別在意閱讀量,在意同事有沒有看到,在意朋友聊天時會不會贊美。
甚至就連平常曬個朋友圈,都會關注幾個人點贊幾個人評論。
倘若無人點贊,他立刻會陷入不安:我是不是不該發這張圖?是不是不該寫這句話?照片本該修剪更漂亮的……思索再三,還是刪掉了這條朋友圈。
是的,老夏的工作、愛好,甚至是生活瑣事,都在證明自己的強大和優秀。可見在潛意識深處,他該有多差勁啊。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自卑”、“低自尊”。可,外在看起來又是多么自信呀?簡直天壤之別。
一旦你陷入這樣的“證明情結”,潛意識都是在討好。
你的一舉一動、你的行為模式、你的關系互動,都在“討好”。翻譯過來就是“你們就算不認可我,千萬可別否定我啊!”
老夏們的“成功”背后,內耗一定高于常人很多倍!
如果你是老夏,一定多心疼自己;如果你身邊有老夏,一定多理解他們。
03
一個努力證明自己不那么差勁的人,工作一定很出色。
他們總是一邊享受優秀帶來的價值感,一邊在心中禱告“下次可別掉下來”。
他們看起來總是優秀,這勉強算是自我證明的回饋吧,這就是老夏們元氣滿滿的“動力”所在。
然而,天有不測風云,沒有誰可以一如既往、每時每刻的優秀,總會有失誤的時候、倦怠的時候,這才是考驗真實人格水平的時候。
這時候,失落、抑郁、無意義感、自我貶低、羞恥、愧疚……如層層烏云籠罩頭頂,望不到邊,老夏的人生失去了方向。
這些烏云不會一下子涌過來,而是每天都會“小劑量出現”,就在你認為自己今天哪件事做的不夠好的,任何時候!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現在過得生活,是證明給別人看的?還是自己真心想要的呢?
多數情況下,有以下參考標準:
重要的事情經常拖延
更在意自己搞砸了該怎么辦
被別人評判如臨大敵
被別人誤會耿耿于懷
對別人的反饋特別較真
不允許自己享樂
不允許自己什么都不做(無所事事)
總是控制不住反復復盤認為沒做好的事情
經常會自責、自我貶低
成績好理所當然,成績不好就完了
一旦原計劃被破壞就莫名憤怒
總覺得別人做不到心里
總覺得傷害了孩子
總怕不知道發生什么會失去這一切
以上14條,如果你的回答是“很像我”、“通常我也是”,那么你可能屬于有“證明情結”的人,或者說,你是“活在別人評價下的你”。
當然,這些我臨時想到的“條款”與頻率、程度都息息相關。
比如“經常會自責”這一條。如果一周自責一次與每天都自責是不同的;“只是覺得這件事做的欠妥”與“我簡直太愚蠢、太窩囊了”更是不同。
倘若,你看了這14條以后,覺得更糟了,更羞恥了,那么你很可能就是這種人。
04
如果你看了以后,很想搞明白接下來該怎么做?那么,我會給你如下建議:
第一,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重點不是讓你立刻改變,你也做不到一下子躺平,更做不到對自己沒有評判,而是——看到這一切正在發生!
很多人向我反映,為什么學了心理學、做了心理咨詢、進行了心靈成長,反而更痛苦了呢?我的回答是:“因為你有了覺知”。
之前你只是重復消耗,并認為理所當然,你并不覺得痛苦,或者僅僅是痛苦,而已。
如今你看見了自己的掙扎與消耗,會感到委屈、憤怒、不公,感到悲傷與無助。
你仿佛正在經歷“雙重痛苦”。但,后一重痛苦恰恰是來療愈前一重痛苦的,只是,在某個階段,你必須為“傷口敞開而買單”。
所以,你可以繼續證明、繼續討好、繼續內卷、繼續自責、繼續看別人臉色,但你知道自己在這么做!
可喜的是,你越來越有了覺知,以上行為情緒,就會減少。
第二,覺知的意義在于“寬恕與接納”。
當你每天反思“錯誤”的時候,如果是繼續挑剔、貶低、自責——這就是在重復創傷。
而你開始試圖原諒自己、善待自己、心疼自己——就是心靈成長。
當然,很長一段時期,它們是“交叉存在、此消彼長”的狀態。
記住,需要寬恕、接納與關愛的,恰恰是你覺得自己“不夠好的時候”,而不是任何其他時候。
若你每次覺知都會對自己多一份理解,那么我說:“你正在療愈你的內在小孩”。
05
第三,這個“突破證明”的你,需要被支持。
自我反思,很多時候效果一般。
因為你要隨時與“那個評判者”斗爭,而評判者太過強大,否則你也不會用討好模式生存這么些年,因此,你總被打敗。
比如,你會說,這些我都知道呀,可還是沒變化!因為那些過往的評判者、苛刻者、貶低者早已在你心中生根發芽,十分頑固。
其實你是在證明給你“心中的評判者”看,好讓他們不評判你,要想把這些聲音覆蓋,需要更強大的支持。
除了你自己,還有你的咨詢師,還有你的“好的”伴侶、孩子、朋友,各類團體書籍、課程……
他們就好像“打了個包”,變成了一個支持者。
這個人總是在你被評判占據時告訴你:“那不是你的錯,快點還給他”
總是在你情緒低落躺平時告訴你:“你可以這樣”
總是在你叛逆反抗時堅定站在你這邊,告訴你:“你就應該這樣,沒什么的!”
總在你愧疚時告訴你:“這只是成長的副作用,僅此而已”
總在你評判他們或很“作”的時候,穩定的接住你……
幾年以后,這些聲音會再次在你心中“生根發芽”,慢慢覆蓋之前評判者的聲音。
屆時,并不是讓你消除了痛苦,而是:
你也許還是在證明自己,但不那么內耗了;
你也許還是在意別人評判,但不那么恐慌了;
你有了更多生命選項,比如可以內卷、也可以躺平。
——你什么都沒變,而是所有這些都不再輕易擾動你,這就是改變。
如果你非要問我什么才是“改變與成長”,那么我說:
“在繁雜的、限定的、評判的、攀比的主流背景下,盡可能自由多一點、真實多一點”。
只是,要對自己有耐心,給自己足夠的空間,對成長而言:“慢,即是快”。
如同老夏,隨著心理咨詢與成長,一定會慢慢發展出真實的動力,那種動力源于內心深處,而非證明給別人看。
所以我們知道了,所謂“躺平”只是老夏不想再證明自己了,或者潛意識認為“證明已經足夠了”。
當然,“老夏”只是虛構,他是我們的一個縮影。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