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好友叫我趕緊去看《脫口秀大會》,她說自己被狠狠地治愈了。
原本因為工作、生活而焦慮不已的她,聽完選手江梓浩的一番話,瞬間釋懷了不少:
二十幾歲,年少得志、掙大錢。
他們的出現,搞得現在很多人覺得我混得很失敗。
其實我只是平凡而已。
大家要知道,
一個二十幾歲在異鄉打拼的年輕人,
平凡和普通是常態,成名和暴富是變態。
他們都是變態的,有問題的是他們好嗎?!
講這段時,江梓浩的語氣表情極其“暴躁”。
但作為觀眾的我,卻被精準地共情到了。
可以說,不止是20幾歲的年輕人,幾乎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曾背負或正背負著各種高期待:
要學習好、要工作好、要買房、要感情美滿、要結婚生子、要有錢、孩子學習要優秀……
好像要確保這一切都順利完成,才能挺起胸膛生活。
一旦哪個環節沒做好,就會被人說三道四——
你怎么做不到呀?
而江梓浩的一番話,恰似壓抑已久的爆發——
做不到怎么啦?
平凡才是最正常的好嗎!
而作為心理從業者,我更是越來越發現:
身邊隨處可見的焦慮、內耗,正是因為錯把“高要求”視為常態——
我們,欠缺了一份對平凡的看見與尊重。
越歌頌完美
人活得越難堪
相信很多人從小開始,都有一個特別討厭的人:
別人家的孩子。
這孩子自上學起就當班長,成績好,老得獎,還孝敬爹媽,講文明懂禮貌,甚至掌握琴棋書畫。
而家長也總講他們的故事,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同樣優秀、完美。
然而,真正的結果是:
如果只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好,對自家孩子沒有絲毫認可,一昧強調“向別人學習”,那么便會誘發孩子持續的自我攻擊。
這個平凡的孩子長大后,也依然生活在“和別人比較”、“向別人學習”的氛圍中:
總嫌棄自己不夠好,無法認可自己,長期活在痛苦中。
而這,也成為了現代年輕人心理困擾的根源之一。
江梓浩的爆梗戳中大眾,更是側面反應了,太多人都深刻體會過,這種被粗暴對比,以及不被認可的痛苦。
我的好友小露,今年29歲,通過不斷努力,她開辦的工作室逐漸步入正軌,收入也增加了不少。
而且她還培養了健身的習慣,整個人的體態、精神氣質都好了很多。
今年中秋回去見到親友,大家都夸她了不起,為她的變化感到高興,也更替小露的媽媽開心。
然而,小露的媽媽卻開心不起來。
親友每夸一句,小露媽媽就反駁一句——
人是好看了,可還不是單身嗎?隔壁阿虹比小3歲,去年都生二胎了!
錢是賺了點,但人家老李的兒子,和她同歲,都當企業高管了,她這小工作室,收入啥時候才能趕上人家呀!
在媽媽的邏輯里,就是:你還有這么多事比不上人家,叫我怎么開心得起來?
原本開開心心回到家的小露,在句句否定下,漸漸低下了頭,也變得寡言了。
在家待了不到一周,感覺整個人都快抑郁了。
她和我說起這事,我很理解,也感到很難受。
很多時候,我們會把這種對比視作一種激勵手段。
然而,過度拿完美標準去做對標,只會讓人感到強烈的“被嫌棄感”,內心變得更虛弱,也活得更痛苦。
因為,活得不完美,過得普普通通,才是絕大部分人的人生呀。
有病,才是人活著的常態
一位咨詢師朋友曾發過這樣一段朋友圈:
有時候,看到大家曬的各種幸福瞬間,我們會誤以為,別人過得很好,只有自己如此不堪。
但我想告訴你,大部分人的真實生活,就是有各種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煩惱,身上也有一些總改不掉的毛病,但這都是極其正常的!
這也讓我聯想到,江梓浩另一句很打動我的話:
20多歲的我就是會嫉妒別人,這很正常好嗎!
這是一句具有療愈作用的話。
不信?我們可以換一個內容套上去——
人就是會犯錯的,這很正常好嗎?!
人就是會情緒化的,這很正常好嗎?!
人就是有時候讓會別人失望的,這很正常好嗎?!
人生就是會有不知所措的時候,這很正常好嗎?!
我們還可以試著模仿江梓浩“咆哮式”的語氣,把這些話吼出來,加強宣泄療愈的效果。
這樣的表達,在心理學中稱為“一般化”。
即:幫助人們重新強調——生活中很多“問題”,其實就是很正常的。
而我們之所以持續焦慮、精神內耗,就是忽略了這一點。
人的焦慮,有2層來源:
一層來源于事情本身;
另一層則來源于對事情本身的不接納。
很多時候,當我們把第二層的焦慮處理好,就不會陷入內耗。
曾有一個通過“一般化”技術來快速治愈的經典案例,就是這樣起效果的。
一名男士,因為工作和失眠的問題來找咨詢師。
男:我好焦慮,下周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我太緊張了!
咨詢師:任何人在重要的事情面前,會緊張都是正常的。
男:可是我睡不著啊!總是胡思亂想。
咨詢師:人在焦慮時,會睡不著、會胡思亂想是很正常的。
男:這個會議要安排我接手一個大項目,這是我第一次負責這么重要的事,我不知道怎么辦!
咨詢師:在面對自己第一次做的事情時,不知所措是很正常的。
男:我剛入行沒多久,我很害怕自己比不過公司的老員工。
咨詢師:你作為新手經驗不夠,經驗豐富的人比你強是正常的。不過咱們可以探討下,現在可以怎樣做,會對你目前的狀況有些幫助。
幾輪對話下來,來訪者的情緒平靜了不少。
我們可以發現,這名來訪者的擔心,其實和我們日常煩惱的事情很像——
都屬于把正常會出現的狀況,誤認為「絕對不允許發生」。
而咨詢師的每一句“這是正常的”都是基于事實,也在替來訪者受苦的內在,說出一句公道話。
于是,他第二層的焦慮便得到了緩解。
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自己無法控制的事情上,那么他既會深陷焦慮的痛苦中,又什么都做不了,最后眼睜睜看著事情搞砸。
而當識別了大部分事情都是正常現象后,他便能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剩下自己能掌控的事情上,比如可以請教哪位前輩、還可以準備哪些資料等。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同樣的邏輯。
當一個人接受了就是會有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內心便會更加坦然,第二層焦慮也能得到大幅緩解,不再嚴重內耗。
這時再去面對問題本身,就會輕松很多。
抱抱那個平凡的自己
“一般化”的背后,其實是在向我們傳遞一個真相:
平凡,是很正常的。
大多時候,我們會認為,只有偉大的成就才是不容易的。
但實際上,過上平凡的生活,同樣也是一件不容易且了不起的事情。
蠟筆小新中有這樣一集,小新讓媽媽念《平凡太郎的平凡冒險》的故事。
這是一個極其流水賬的故事,講一個叫做平凡太郎的人度過了平凡的一生,最后的結尾是“真是可喜可賀”。
媽媽吐槽,這么平凡,有什么可喜可賀的。
沒想到小新反駁她:
平凡是最幸福的。
因為人生充滿了意外,能夠普普通通過完一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并且值得慶祝的事情。
當我們過度關注那些完美的人和故事時,會在無形中拔高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也拔高慶祝生活的閾限。
好像只有完成無比巨大的成就,開豪車、住豪宅、賺更多的錢,才值得歡呼與喝彩。
這也間接導致,很多人取得沒那么耀眼的成績時,便不好意思表達快樂和慶祝,反而有一種對自身的羞恥感。
那該如何轉變呢?
在后現代取向的咨詢中,咨詢師有時會問一個有趣的問題:
你是如何阻止事情變得更糟的?
因為我們認為:“事情沒有變得更糟”,并不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曾在一次沙龍活動中,一位學員向我說出她的困擾——
她說自己從中學以來,就一直感到很焦慮:
感覺自己很糟糕,想要通過取得更好的成績、找到更好的工作、賺更多錢來證明自己,以緩解焦慮。
然而,這焦慮非常巨大,經常讓她感覺自己快要被吞沒了。
并且一直以來,她的學習、工作都表現平平,這更是讓她越來越討厭自己。
說實話,我當時確實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因為聽起來,那股力量確實很可怕。
琢磨了一下,我選擇問了她另外一個問題:
這股焦慮如此強大,也數次快要將你吞沒了。
那你是如何做到,至今還沒有被吞沒的呢?
她愣了一下,我接著補充:
對于當時還是中學生的你來說,在巨大的焦慮面前,被擊垮休學,甚至受不了放棄學業都是很正常的。
但我發現,你不但沒被擊垮,還順利完成學業,找到工作,能夠養活自己。
或許這中間有一步出差錯了,她都無法順利走到今天。
坦言說,在“該如何面對焦慮”這件事上,她或許是在座所有人中,最擅長的專家。
因為我們都沒有試過在那么小的年齡里,承受如此大的焦慮,而且還持續了如此長的時間。
想持續面對焦慮并且不被擊垮,她自己身上必須也要有相當大的力量,才能與之抗衡。
而她之所以感覺很糟糕,一部分是因為現實中的煩惱,
另外相當大的一部分,是源于她沒能覺察到自己身上的力,她誤以為自己是無力的,所以一直都處于害怕中。
聽到我的問題,她的注意力從“如何解決焦慮”這個問題上挪走了,轉而去回想——自己是如何一路走過來的?
于是她開始分享,自己當時是如何想辦法調節自己壓力的,包括養成交朋友的習慣,如何去傾訴、如何去求助......這些點點滴滴的努力,讓她一步步堅持到至今。
說著說著,她開始感覺到,原本以為平凡無比的自己,居然在不知不覺之中做了這么多事情!
平凡,只是一個非常非常籠統的標簽。
它會限制我們對自己的認知,會讓我們誤以為,自己做到的那些事,都是理所應當的。
當捅破平凡這層隔膜,我們才有機會看到一個更加活生生的、豐富有色彩的人,才會明白那些看似普通的事情,其實都有了不起的地方。
從而也才更能夠心甘情愿地,為自己的生命去慶祝。
寫在最后
我也特別想分享一下這些年工作帶來的一種強烈的感受。
曾經,我也一度認為,人是有卓越和平凡之分的。
但在工作中,接觸了一個又一個當事人,細細去聽每個人生活的挑戰,有些人從小被家暴、被嫌棄、被排擠......
有時候,我在聽完一些來訪者的故事后,會打心底里冒出一句話:
這個人居然能在那么糟糕的環境中生存下來,還能活到今天!這真是難以想象!有一些,甚至可以成為奇跡!
而身邊的人并不知道他們的過去,就會用世俗的成功標準去看待他們,覺得不成功,很平凡。
但我想說,“平凡”并不是一個對人的準確描述。
當我們認為一個人很平凡時,或許這正是一種警醒——說明我們還沒有真正認識眼前這個人。
敘事流派治療師李明老師曾說:
當你真正了解一個人,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是一部文學巨作。
帶著敬畏心,去看待每一個生命,包括自己。
最后,
希望我們都有底氣,吼出一句:
做不到怎么啦?平凡才是最正常的好嗎!
也希望我們都能對自己多一份共情:
作為一個普通人,你我的確用力地生活著。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