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成年人連崩潰,都是無聲的。
“看起來很正常,會說笑、會打鬧、會社交,實際上糟心事已經積累到一定程度了。他們不能歇斯底里地哭泣,也不能旁若無人地叫喊。畢竟,明天還要上班,還要裝作什么事情都沒發生過。”
但是最近,我發現身邊的“有聲崩潰”現象,似乎變多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驗:
明明脾氣挺好,卻突然在地鐵上跟人吵架;
一點小事沒合心意,歇斯底里當場發狂……
那副性情大變,爆炸狂怒的樣子,不僅旁人莫名其妙,連自己都不認識了。
等情緒平復下來,想想就覺得特蠢,芝麻綠豆大的事,值得生這么大的氣,發這么大的火?
那一瞬間,我的身體和大腦,到底發生了什么?
今天,壹心理就跟大家聊一聊,成年人“有聲崩潰”的瞬間。
成年人的崩潰,
有多莫名其妙?
要說我朋友里面脾氣好的人,小北敢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我從未想到,這樣一個又甜又軟的男孩子,竟會跟人當街動手。
他說那天下班很晚了,連加了18天班好不容易把項目趕完,肚子又空空如也,只想回想吃碗媽媽做的手搟面。
結果在快到家門口時,一輛快遞車突然卡在路中間。
他被堵在十字路口一側幾秒鐘,看著變紅的交通燈,知道過不去了。
小北當時就下了車,指著快遞小哥大鼻子大罵起來。
吵到“興頭”上,還狠狠地踹了快遞車幾腳。
他說如今想起這事,只后悔沒留下小哥電話,再給人發個道歉紅包。
閨蜜說前男友有過一次發飆,讓她后怕了好幾年。
那天他們去餐廳吃飯,男方卻一直盯看著手機,她說了好幾次,生氣了。“好不容易出來一趟,別看了。”
男朋友不理她,繼續看。
一個服務員大概是打抱不平,上菜時隨口說了句:“先生,您女朋友喊您呢。”
男友終于有反應了。
他站起來就給了服務員一巴掌,還要他們領導過來。
閨蜜嚇得半死,盡管
后來男友解釋說,他媽一直不讓他跟他爸看手機,他為此特別煩他媽媽。
但出于安全起見,她還是把他變成了前男友。
我弟高三的時候,一天早上我去叫他起床。
那時已經10點多了,本以為他會乖乖起床復習。
結果他一個高蹦起來,不由分說大罵一頓,還把我正在讀的小說給撕成兩半,簡直哪根筋搭錯了。
半個小時后他跟我道歉,我3天沒理他。
后來有一次我媽說:“去把你弟叫起來。”
我就說:“你去,我不敢。”
果然,她老人家也被罵了回來……
回來氣哼哼地跟我說:“不就叫個起床嗎?哪來那么些莫名其妙的火氣?”
莫名其妙發火背后,
有什么共因?
的確。
回看這些場景,我們都覺得當事人發飆太莫名其妙。
為什么呢?
從心理學上看,情緒爆發是人體應激反應的一種。
簡單來說,就是為了保護自己而建立的機制。
但在上文的場景中,應激反應的程度卻和刺激源并不匹配。
說白了就是:
芝麻綠豆小的事,不該引發這么大的反應。
需要說明的是:
如果一個人,在沒有特定應激源的情況下,反復因為一些小事,比如一句口角,就會大發雷霆,情緒失控,暴力升級乃至傷害他人。
那么最好盡快就醫,因為這很可能已經患上了一種心理疾病:間歇性暴發性障礙。
這會嚴重影響到患者與家人的社交和生活。
但更多情況下,普通人的發飆還達不到臨床上的診斷標準,也就是說夠不上“障礙”。
它可能真的僅僅是一次爆發而已,在心情平復之后,我們仍然可以正常生活。
但有時爆發力度之大,仍會惹出不少麻煩。
那明明沒病的我們,為什么會經常一點就炸呢?
主要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兩大類:
a.生理原因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曾經邀請了107對夫妻參與實驗,給他們發了一些可以扎針的巫毒娃娃,或者一款向對方扔炸彈的電腦游戲。
實驗要求是當你生配偶的氣時,就向巫毒娃娃扎針,或者朝電腦里的對方扔炸彈。
實驗進行了21天,結果顯示:
當人的血糖水平比正常值低,他們就可能有更強的攻擊性。
后續也有非常多的心理學家證實了這個結果,就是當人在饑餓的時候,血糖水平下降,能量供應不足,大腦的自我控制和沖動控制的能力下降,于是更容易出現易怒等攻擊行為。
“餓怒癥”就是這么來的。
而除此之外,堪薩斯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特 G. 哈靈頓的研究還發現:
除了饑餓,還有3種容易引發生理性暴怒的原因:情緒激動、孤獨和疲倦。
在此之下,我們體內的激素分泌處于一個特殊狀態,大腦控制能力減弱,更容易“一點就炸”。
b.過去記憶的“再現”
某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其實是過去某種深刻記憶的重現,大多數時候是一些負面的創傷記憶,這也是最常見的刺激源。
外人可能不理解,自己可能也忘了,但是創傷記憶卻一直留在我們腦海里,一旦觸發,就點燃了。
就好比前文中閨蜜與前男友的那次沖突,激怒前男友的,分明就是過去的創傷。
同樣是去餐館吃飯,有一次我跟同事聚餐,其中一個發現碗里有頭發,便把服務員叫來說了一通,語氣很不客氣,讓服務員頗為難堪。
沒想到另一個同事突然起身:“矯情什么,我吃行了吧。”然后氣沖沖地把那碗面端走,陰沉著臉三口兩口吃了。
后來才知道,他從小就眼見當服務員的媽媽,被客人無數次刁難。
正巧前段時間媽媽去世,眼前微小的刺激,
就誘發了心中的翻江倒海。
一點就炸的人,
如何滅火?
這些小事引發的崩潰,可能在當下確實難以自控。
但過后總結規律,卻并不算難。
前面提到,最容易誘發“一點就炸”的生理環境,無非就是饑餓、情緒激動、疲憊、孤獨。
而它們,又塑造了4個最容易失控的場合:
a.排隊
有一種發飆叫“隊怒癥”,尤其是饑腸轆轆排隊等吃飯的時候。人們的血糖水平夠低,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夠短,一句話不對,就可能打起來。
b.交通堵塞的道路
“路怒癥”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在一條擁堵的路上開車總是容易心煩氣躁,身體疲憊加上情緒激動,有時候就是一句口角,就能讓一整條路陷入癱瘓……
c.深夜的寫字樓下
不要惹深夜加班的打工人!連續加班,身心俱疲,這時領導客戶來個電話,我不炸誰炸?
d.酒吧
酒吧,向來是孤獨靈魂的游蕩之地。
寂寞本來就容易讓人自控力下降,更何況還有酒精的加碼。
對照一下,是不是自己也容易在這些地方,一點就炸呢?
當然,這4處是普遍規律,但每個人的規律也各有不同不一樣。不妨總結自己容易失控的原因,
并給它們起上命字:
餓怒,隊怒,路怒,網怒,加班怒,起床氣……
有研究發現,“命名”是一個非常有效的預測手段,當你能給自己的情緒命名時,說明你找到了某種規律,并能預測它的發生。
而找到規律并命名之后,我們自然可以適當規避這些刺激源的出現。
比方說:
我發現自己肚子一空,脾氣馬上就不好。
那么就盡量隨身攜帶充饑的東西,只要血糖上去了,情緒也就穩定了。
如果你知道自己困的時候就容易罵人,那就事先解釋清楚,這樣至少睡醒了朋友還在。
記住:
規避遠比補救更有效。
而假如確實沒規避住,還是一不小心觸發了刺激物導致自己炸了。
這時,最需要的就是找到最快滅火的方法,讓自己盡快從失控中脫離。
下面這些滅火方法是普遍認為有用高效的,你可以作為參考:
聽輕音樂
運動(跑步、瑜伽等)
深呼吸
洗澡(沖水)
吃辣
吃糖
……
嘗試之后,不妨把對自己最有用的方法找出來,并制作自己的“急救卡片”。
也就是說,在每一次的發飆過后,把這個過程記錄下來,寫成小卡片。
卡片內容包括三個部分:
場景(什么原因下發飆)+經過(如何處理的)+何時冷靜(記錄冷靜下來的那個契機)
這些小卡片可以放在一個盒子里,成為你自己的急救箱,必要時拿出來看看。
最后,可以找個人,放心大膽地聊一聊。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小孩子是最容易一點就炸的人。
因為他們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常常因為小小的事就大哭不能自已。
而孩子的父母,如果能夠給與很好的傾聽和理解,孩子往往能更快平靜下來;
如果父母不僅不幫助消化情緒,還一味打壓責備,往往適得其反,貽害無窮。
當成年人遇到一些事情,退行成孩子,并像孩子一樣“無理取鬧”的時候。
我們仍舊需要被共情和理解。
這時,不妨試著找一個信任的人,說出來你的掙扎,告訴他你為什么會突然生氣。
有些傷痛,說出來就是療愈。
寫在最后
一點就炸的情緒,不僅讓自己深受困擾,也常常會傷害我們在乎的人。
無論你被這種情緒應激困擾了多久,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你更多了解自己,并更積極地去對付這些小情緒。
因為希望你可以明白:
如何做出情緒反應,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選擇。
請相信:
我們都有能力,在情緒的狂風巨浪里,風雨不動地遠航。
世界和我愛著你。
參考文獻:
[1] Jordan Gaines Lewis, (2016).Why Do We Get "Hangry"? Psychology Today.
[2] //www.thepragmaticparent.com/calm-tantrums/
[3] Anna Meyer(2017).Let's Talk About Your Adult Temper Tantrums. Shine Premium
[4] Bloom, S. L. (2013). Creating sanctuary: Toward the evolution of sane societies. New York, Routledge.
[5] 餓怒癥,百度百科詞條
[6] McCarty, R., & Pacak, K. (2000). Alarm phase and 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Encyclopedia of stress, 1, 126-130.
- The End -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