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的人工作痛苦萬分,有人卻能夠享受工作,越活越開心?
如何才能讓工作變得有趣?
今天分享給大家的這篇文章,里面有提到一個緩解工作痛苦的方法——“慶祝”。
“當你停下來細細品味喜悅的滋味,你就為自己筑起了抵御壓力的堡壘。即使一次小小的慶祝也能讓積極情緒在你的身體里膨脹,讓你更加輕松的應對日常壓力。”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也許是你并沒有真正去生活。——題記
假如有可能,你打算什么時候退休?
我曾經的答案是41歲,跟大多數人一樣,我也曾經希望早點退休,現在我已經超過50歲了,卻依然在工作。
為什么人們希望早點退休?因為工作并不是一件快樂的事,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工作。如果能夠實現財務自由,就可以早點退休,干自己想干的事情。
可現如今物價一天比一天高,房價一直在漲,一般人要實現財務自由,談何容易?于是大多數人不得不干著自己并不愿意干的工作,只能越活越不開心。
而另外一些人,他們早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不用靠工作來養活自己,可他們依然在工作。
李嘉誠就不用說了,因為我不認識他,我認識一位叫Suzi Smith的老太太,已經七十多歲了,每年還從遙遠的美國飛來中國講課,每次見她都感覺她越活越開心,越活越有活力。
為什么像Suzi Smith這樣的人,他們能夠享受工作,并且越活越開心呢?
讓我先從一個真實的故事說起。近二十年前,我曾經做過一段時間游學業務,當時請了一位叫阿Joe的臺灣資深導游和我們同行。
那時阿Joe已經有60多歲了,還在滿世界跑,很不容易,本以為他是為了生活,不得不工作。后來有一次去臺灣玩,他請我到他家做客,才發現,他竟然是個開奔馳住豪宅的富翁。
晚上我們一群人在酒吧小酌,我忍不住問道:"Joe,你為什么不在家里好好享受人生,還要出來和我們東奔西跑地那么辛苦呢?"
他樂呵呵地說:"你覺得我辛苦嗎?我不覺得啊?你們花錢請我滿世界去玩,我覺得很好玩啊,我根本沒把它當成工作"。
我看他整天樂樂呵呵,就是個老頑童,天大的事情在他面前都不是事兒,我想,他是真的把工作當成了玩樂的。
和他恰恰相反,當時的我雖然在周游世界,整天游山玩水,但卻常常感到疲憊,因為當時的旅游對于我來說,僅僅是一份工作。
雖然可以一邊周游世界一邊掙錢,幾年之后我還是放棄了這一業務,因為那時我并不能像阿Joe那樣把工作當成玩樂。
為什么有些人能把工作當成玩樂,而大部分人都在工作的煎熬中苦苦度日呢?
我先分享一下某天跑步的感受。
當初,我初到紐約的中央公園,突然被這里的景色迷住了,那天在公園里恰巧有一場馬拉松比賽,看見百花盛放的賽道,我突然有很想跑步的沖動。
加上住的地方離中央公園不遠,于是第二天早上便嘗試了人生第一次10公里跑。
中央公園的跑道實在太美了,到處都是盛放的櫻花、海棠、玉蘭,還有很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所以,在跑步的時我總是忍不住停下來,拍拍照,看看花,最后的成績是1小時16分。
因為這不是真正跑出來的成績,所以心有不甘,在休息了兩天之后,我再次嘗試,這一次沒有賞花看風景,專心跑步,本以為能夠跑出一小時以內的成績,可是一看結果,成績差別并不大,1小時11分48秒,僅僅快了幾分鐘而已。
這次的跑步讓我有很深的感悟,使我回想起了十幾年前上TA課程時老師對我說的那番話,一次體驗性的課程練習后,老師問我:
"你整個人只活出一種成人的狀態,心中只有目標,完全沒有了兒童的活潑,也沒有父母的愛心,你這樣活著,有意思嗎?"
他的問話就像當頭棒喝,讓我一時語塞,那時候的我,因為出身貧寒,生存不易,所以做事以目標為重,心中只有工作,凡事冷靜、理性。我一直為自己做事的高效而自豪,卻沒想到在高效的同時,人生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很多。
我失去了什么?在這里先跟大家普及一下美國心理學家伯恩的TA(交互分析)理論,伯恩把人的內在分為如下5個部分:
◐愛心父母:就是一個人天生對別人具有關愛、支持、肯定的部分;
◐批評父母:這個部分會促使我們批評、貶低、禁止、懲罰和控制他人;
◐成人:"成人我"的狀態則是比較理性、客觀和沒有什么情緒,以現實為基礎,并以成熟、客觀、邏輯及理性思考的態度對待他人。
◐順從兒童:自卑懦弱,容易順從別人,會顯得幼稚,感到柔弱無助,會迎合別人的期待。
◐自由兒童:像孩子般天真、活潑、快樂、自在的部分。
伯恩認為,一個人的內在一般會同時具有上述這五個部分,但由于每個人的成長背景不同,某些部分會在成長的過種中被強化,而另外一些部分會被壓抑。
以我為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因為生存的不易,我的"成人"部分早早就被強化了,與此同時,我的自由兒童部分就在生存的壓力下不知不覺被壓抑了下來,于是,我只活出了人生的一小部分,而失去了人生本該擁有的很多樂趣。
以前的我一直以為,玩樂會擔誤正事,從阿Joe身上,我看到了,正因為他善于玩樂,他才能夠帶給我們快樂。
也正因為他能夠隨時處于玩樂的狀態,他才能更好保持自己的工作狀態,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成為一位著名的導游,也正因為這樣,他的收入是一般導游的好幾倍。
這次跑步的體驗,讓我更深地體會到了當年TA老師對我的教導。
只要路程足夠長,賞花看風景并不會影響我的目標,恰恰相反,因為一路上欣賞美景,讓旅程充滿樂趣,這樣過程和結果都是快樂的。
而當我只是專注于目標的時候,就會忽略旅程的風景,這樣的結果就是越做越累,越累越不想做,就像一般人的工作那樣,總盼著早點退休,這樣的工作何來快樂可言?
快樂的人生來自你所做的事情大多數都是快樂的。工作占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如果工作不開心,你人生的三分之一基本上就廢了。
如何才能讓本來枯燥的工作變得開心呢?我想各位聰明的讀者已經從我跑步的經歷中得到了啟示。如果跑步只是為了跑步,那跑步可能會變得很枯燥。
同樣,如果工作只是為了工作,工作將何等的乏味啊。阿Joe之所以在退休的年齡還在工作,是因為他能在工作中找到樂趣。
從工作中找到樂趣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慶祝"。
人類在發明語言之前,就已經懂得用"慶祝"這一形式來表達對生命的感恩。部落群體中,人們會在火堆邊起舞,或用歌曲傳情。
后來人們發明了節日,用來慶祝經過一年耕耘后豐收的成果,感恩天地的同時分享幸福的喜悅。
后來,人們發明越來越多的節日,除了傳統節日外,還從外引進了不少,比如情人節、圣誕節,名頭越來越多,但可惜的是,這些節日都倫為商家賣貨的噱頭,真正會去慶祝的人卻越來越少。
現代人之所以不會慶祝,大致有如下兩方面原因:
一是因為人們總是習慣于把焦點放在那些負面的事情上,習慣于指責和質疑,總是去看事情不夠好的一面。當你總是認為自己以及整個世界都不夠好時,你又如何有心情去慶祝呢?
其二是我們的觀念依然停留在過去,當我們用過去的信念去評判人事物時,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已經固化了,面對一個固化的世界,又有什么值得我們去慶祝呢?
孩子之所以總能保持快樂的狀態,是因為在孩子的眼中,他碰到的每件事情都是新鮮的,只有那些"新鮮的"人和事,才能讓我們從內心深處產生愉悅。
只有你由內而外地感到愉悅時,你才會自然而然地手舞足蹈,我想,這就是古人為什么慶祝的原因吧。
至于現代人的某些慶祝方式,只是借熱鬧的場合掩蓋那顆寂寞的心罷了。即使是你能感受到的快樂,也只是通過外在的感觀剌激而獲得的短暫快樂,這種快樂過后,留下的是無盡的空虛。
只有由內而外升起的愉悅感才值得應祝。愉悅來自于收獲,愉悅來自于成長。也就是說,如果你的生命都是老舊的、一成不變的,你就不會有愉悅感。
同時,如果你一直盯著自己不好的一面,總是用挑剌的眼光去批判及質疑自己和身邊的人和事,甚至整個世界,你很難會有愉悅的感覺。這也許就是很多現代人越活越不開心的原因吧。
如果你想改變這種狀況,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1.刻意有意地把焦點放在收獲上。
事情總有它的多面性,就算是一件看起來很糟糕的事情,只要你愿意,總能從中獲得某些收獲,至少你可以從中學習。學習和成長,就是人生最好的收獲。當你能夠隨時隨地看到你的收獲,你自然會像孩子般開心。
2.刻意有意地為自己的生活設計一些慶祝活動。
在工作中嘗試一些好玩的方式,就像我第一次跑中央公園時那樣,在跑步的過程中賞賞花,只要你參加的不是短跑比賽,只要你的人生足夠長,這些玩樂活動并不會影響你人生的目標達成。
社會心理學家Fred Bryant等人指出,慶祝活動可以讓你從忙碌的生活中停下來,打開感知的大門,這將有利于你的身體健康。
當你停下來細細品味喜悅的滋味,你就為自己筑起了抵御壓力的堡壘。即使一次小小的慶祝也能讓積極情緒在你的身體里膨脹,讓你更加輕松的應對日常壓力。
要學會慶祝,必須釋放你內在的自由兒童。在一個家庭里,誰能夠吸引注意力?當然是家里的孩子,因為他是最有活力的。
所以,釋放你的自由兒童,就能釋放你的內在活力。當然,要釋放內在的自由兒童并非易事,需要去療愈自己內在的匱乏。學習心理學,就是一條自我救贖的療愈之路,這條路我走了二十多年,而且還會繼續走下去。
內在的匱乏會讓我們對未來焦慮,焦慮讓我們聚焦生存、失去生活,沒有生活的生存只是一種低質量的生存。
而慶祝既是對生活的獎賞,也是對自己生命能量的補償。當你開始習慣于慶祝時,你會發現,什么時候退休,已經不再是問題,因為,你的生命將處處充滿樂趣。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