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什么事都沒做,就覺得特別累?
像一臺漏電的手機,即使靜靜放著,電量也在消失。
看過這么一部電影。
男主早晨醒來,躺在床上,開始盤算今天做什么:
洗碗、洗衣服、扔垃圾、打掃浴室,給老媽打電話......
還沒開始,就陷入猶豫:先做哪一項?
“洗衣服?可是打掃浴室后,身上的衣服也會臟”,這種安排不算完美。
“先扔垃圾?可碗沒洗,等下又有廚余”,跑兩趟多累。
對安排的極端要求,讓他一遍遍糾結猶豫順序,又一次次推翻。
結果一天過去,天都黑了,垃圾沒扔,衣服沒洗,一切都停留在早上的樣子。
而他,還躺在床上,外人看起來可能很放松,但只有他自己知道:
經過一天的心理斗爭,精力都因為內耗花光了。
很多人看到這,都像看見了自己:“我陷入內耗的樣子,簡直和他一模一樣。”
一個人開始精神內耗,大概會有這3種跡象:
開始做事前,就猶豫不決、拖延;
正式開始后,普遍效率低;
整個過程中,想特別多,內心戲很足;
像一個有漏孔的氣球,再使勁吹,也吹不起來。
對此,武志紅老師的解釋是:
雖然身體處于放松狀態,但你的大腦卻沒有停止內耗,依然會按照某種模式運行。
如果你內耗的模式已經根深蒂固,長時間意識不到,生活只會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越來越不快樂。
所以,電影里的男主,還是因為自己的懶和拖延自責,陷入了無盡的焦慮中:“又浪費了一天。”
現實中,我們糾結內耗的情緒,可能比影片還嚴重:
聚會時,“為什么Ta是那個表情?剛才是我說錯話了嗎?”
個人規劃,“考研還是工作?打拼事業還是顧全家庭?”
出門約會,”今天穿什么衣服,朋友圈發哪張照片,說哪句話”;
.......
心里始終就像住著兩個小人,不斷打架,反復琢磨,越來越痛苦。
心理學對這種狀態的解釋是:你觸發了自己的內在敵人。
蘇格拉底說過,每個人都有內在敵人,它讓人遠離真正的生活。
拿電影里的男主說,心中的內在敵人就是典型的「漂浮小人」。
他的內心始終有一塊不確定的區域,如果事情沒有安排好,就很難付諸行動。
就算自我斗爭了一整天,眼看著自己陷入黑暗,但開始之前,一切都要安全且妥當。
別的事也是如此:
工作前要收拾好桌面;
旅游前要做好攻略;
告白前也要確定對方也喜歡自己;
漂浮小人隱蔽地設下陷阱,向你發起一場場內在戰爭,帶來很多難以覺察卻又沒必要的痛苦。
你一想養成好習慣,管理好時間,為未來存更多的錢,它就出來浪費你的時間,苛責你的幸福,擊碎你的自信。
武老師說過:真正能變好的人,都是內在和諧的人,每一部分都不會搗亂。
可以說,只有認清自己的內在敵人,才能真正提高行動力,成為自律不內耗的人。
除了漂浮小人,其它內在敵人也會用不同的方式阻止你變好:
孤獨小人:給人疏離感,很少朋友,假性獨立;
戒備小人:覺得人不可信,隨時警惕別人的欺騙和背叛;
自輕小人:讓你有低價值感、低配得感;
......
如果想要減少糾結和焦慮,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好,為自己做決定時不再瞻前顧后、左顧右盼。
那你一定要好好了解自己的內在敵人:
它是哪個小人?是如何孵化出來的?如何影響你的生活?怎樣才不被拖累?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