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父母都覺得,給孩子的越多,管得越細致,就是愛,孩子應該感到滿意了吧。
可為什么最后你緊緊地揪著不放,而孩子早已憤怒想逃?
因為很多的家庭,以愛之名,為孩子編織著一張網,把孩子鎖在一家人編織的這張網里。
覺得這樣將孩子保護起來,就是對孩子的愛了。
可孩子呢,他們也許會感受到不一樣的感覺——
為什么我的同齡人可以自己做的事,甚至那些比我小的弟弟妹妹都能做的事,我卻不能獨立去做,還要被大人領著呢?
有一次,在電梯里,我又遇到那個讀小學三年級的男孩。
這次是他的媽媽接他回家。
電梯里有幾個老人就開玩笑,“今天是媽媽值日啊!奶奶在家做飯吧。”
沒想到孩子的臉漲得通紅,跟媽媽說“我說了不要你接!我自己能回來。”
媽媽沒有搭理他,默不作聲。
沒想到另外一個老太太說:“我家孫子一年級就自己回家了,現在的孩子可厲害了。”
這個男孩也許覺得老奶奶是嘲笑他,開始生氣了,一個人用腳踢著電梯廂。
到了樓層,才出電梯廂,門還沒關緊,就聽見他嘟囔著發脾氣地說“叫你們多管閑事!”
然后猛地踢自己家的門。
我們都知道奶奶平素對這個孫子是疼愛有加。
出門經常給孫子提著水壺,拿著衣服,有時還拿著牛奶追著孫子喂。
可有一點點不滿就會惹孫子發火。
雖然小孫子不希望大人接送自己,但晚了還不行。
有一次奶奶去學校晚了一點,他也在發脾氣“叫你不要接,浪費我時間等你。”
或者拿著零食不合口味,也會生氣。
而奶奶性格很溫和,都是默默地聽著。
現在就是有太多這樣的大人,生怕孩子有點麻煩,擔心孩子,恨不得時時刻刻看著孩子。
當孩子要上學的時候,憂心孩子去學校會不會遇到麻煩:
被同學欺負怎么辦?
被老師批評怎么辦?
老師不喜歡他怎么辦?
同學們不跟他玩,怎么辦?
……
所以恨不得給孩子送到熟人的班上。
我們很多人都喜歡找熟人托關系,覺得這樣靠譜。
可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并非是好事。
作家劉繼榮在文章中曾提到自己女兒的經歷。
你的好運氣是從三歲就開始了的,一進幼兒園,那么巧,舅媽就是你那個班的老師,我喜出望外,把你交到她的手里,要她一定好好照看你。
熱心的舅媽不僅自己對你百般呵護,還叮囑其他老師要多多關照你,所以你成了小朋友中間最受寵的公主。
上小學的時候,你的好運氣還在延續,班主任居然是你奶奶的學生。
我和奶奶領著你登門拜訪,受到了老師熱情的款待,并且答應要好好栽培你。
因為媽媽和親戚的安排,孩子沒有一點兒煩惱,也不會遇到任何的麻煩,因為有這么多大人圍著她。
但是最后因為人事調動,照顧自己的老師走了,孩子開始無法接受,天天哭著,吵著不上學了。
最后又要開始去學著適應這一切。
其實,成長中的那些麻煩,何必想著全部抹掉呢?
你如今抹掉的,說不定多年后又會翻倍地找上門來。
每次我看到那些被精心打扮的孩子,在父母小心翼翼安排的小幸運圈里生活學習著。
就覺得這不是愛,而是給孩子埋下隱患。
將來有一天,他們稍不順意,或者父母能力不及,
需要自己撐住的時候,他們能頂上去,獨立面對人生的苦惱和麻煩嗎?
那些小公主、小王子的夢,能做多久呢?
在學校里,跟家里最大的不同就是,孩子不會再成為焦點,不會有人那么圍著你轉,顧及到你的情緒變化。
因為老師要關心的事情太多了,他們無法時時刻刻照顧到你。
有時孩子會被老師罰站、罰抄,留堂。
父母的心一定要大一點,不要覺得這是多可怕的事。
不要覺得這些麻煩事會讓孩子討厭學習,就急著去跟老師說。
還有很多的父母跟孩子說,在學校里可以跟這個孩子玩,不要跟那個孩子玩。
他們覺得那些頑皮的孩子會把孩子帶“壞”。
甚至要老師調換座位。
其實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好。
因為,孩子不可能一直在你創造的“理想”的世界里生活。
他們將來還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
還不如從小就讓他們跟各種同齡人打打交道。
其實那些所謂的“壞”孩子或者頑皮孩子,只是大人們評價出來的罷了。
他們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也可以成為朋友的。
孩子該經歷的請讓他們去經歷,不要想方設法地幫他們解決。
如果環境是相對安全的,能讓他們獨立面對的,可以鼓勵他們獨立去做。
因為小學就在我們小區的對面,中間隔著一條小馬路。
我的兒子小小魚剛開始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們也是每天接送,堅持了差不多一個學期。
那時每天都告訴他需要注意的安全細節,跟他說下學期就自己回家了,爸爸媽媽不接了。
如今,中午都是他自己獨立回家吃飯,然后再自己一個人去學校。
放學后也是自己回家,我們沒有去接。
其實我們也常常提心吊膽,到了該回家按門鈴的時候門鈴沒響,那心里就開始打鼓了。
想著他干嘛去了,是不是有事?
為人父母的心,都差不多吧。
但我們沒有步步緊跟著他。
有時,談到這,他會驕傲地跟人說,我都是自己上下學的。
孩子如果自己獨立地完成一些事,那種小小的成就感會堆積起來,讓他們更自信。
如果孩子準備的還不夠,那可以鼓勵他們,卻絕不要去替代他們做。
很多時候,孩子們會表現出膽怯。
比如小小魚跟陌生的大人說話,還是有點膽怯。
前幾天帶他在超市買文具。
有一個筆筒他很喜歡,但是沒有標價格,我要他去問下營業員。
但是他瞧了一眼,望著我,希望我去。
我說你去問下,叫阿姨,問問就好,爸爸相信你能做到。
他猶豫了一下,走了過去。
“阿姨,請問這個筆筒是多少錢一個?”
我在貨架這邊聽到他用非常標準的普通話詢問阿姨。
可比平常說話要認真很多哦。
記得他三歲多的時候,有時想要買零食,我也鼓勵他自己去選,然后自己去詢價,最后我付款。
有時他不敢去,我會鼓勵他,不要怕,爸爸相信你能做到。
所以如今他也能獨立去超市給我們買鹽,去水果店買水果(當然,水果還不會挑啊!)
在陪伴小小魚一路成長的過程中,我慶幸自己有敢放手的勇氣,而不是總是想抓住他。
有時看到他說自己在學校里或者生活中遇到的小麻煩時,我會著急地關注著,聽著。
但能讓他自己解決的話,一定讓他自己去做。
就好像我一直在說的,我們父母要做“守望者”的角色。
只要沒有危險產生,我們可以遠遠地守望著孩子就行。
人生的路很長,最后還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啊。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