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在我們這個時代,心理困擾為何如此普遍?
我的回答是:大家都太急著“成長”了。
如何賺更多錢?
如何有更好的身材?
如何把孩子培養得更優秀……
總擔心哪個環節稍有不慎,就會被別人甩到后頭。
以至不敢停下休息,忽略了「自我照顧」,從而陷入焦慮或抑郁等心理問題中。
但成長并不是一件需要刻意催促的事,它是每個生命的天性。
而「自我照顧」,更是我們成長路上,保持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環節。
因為,只有學會照顧好自己的身心,我們才能實現穩定、持續地成長。
今天,為你分享6個「自我照顧」的小知識,愿能為你的生活,帶來熒光。
承認自己需要照顧
是療愈的第一步
我們的頭腦像是一個馬夫,心靈則像馬匹。
如果馬夫眼中只有目標,一直把注意力放在與他人的比較上,很容易就會患得患失。
于是越急著前進,就越會狠狠地鞭打馬匹,忘了馬也是會疼的、有脾氣的。
而當受到無節制的鞭打,長期得不到照顧時,馬匹就會受傷、罷工,甚至反抗主人。
此時,我們會表現得無力、拖延、內耗、情緒枯竭。
而「自我照顧」的第一步,就是先正視自己的感受,承認自己需要被照顧。
疲憊、無力、焦慮……這些不舒服的感受,其實是身體給我們發出的信號:
你不能一直只顧著往前走,而不考慮我的感受!
我需要休息!我需要被照顧!
但很多人在休息或照顧自己時,會產生一種愧疚感,似乎忙碌一些、多吃苦一些,才能證明自己是積極向上的。
但我們為什么要刻意向別人證明自己呢?
想休息、想靜一靜、渴望被愛……這些都是很健康的需求,給它們貼上“不應該”的標簽,會阻斷我們對自己的照料。
當身心得不到滋養,便會走向枯竭。
相反,當承認自己需要照顧,適當停下來,反而更加有前進的動力。
感受心理能量的變化
談到自我照顧,我們很容易想到要休息。
但為什么有的休息會讓人更加疲憊,而有的休息能讓人恢復能量呢?
這是因為,「自我照顧」并不等同于盲目放縱。
真正的「自我照顧」,指的是照料我們的心理能量狀態,它包含2個方面:
提升自己的能量;
減少能量的消耗。
這就意味著,我們要去觀察生活中的哪些事情,會影響心理能量的變化:
做什么事情,會讓你發自內心地感到放松?
而又有什么事情,會讓你感到疲憊或煩躁?
不一定要很大的事,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細節。
比如:
穿了一件面料舒適的T恤,會感到放松;
周末去郊區徒步,雖然累,但感到充實。
連續玩大半天游戲后,會感到頭昏腦漲;
參加某朋友組織的飯局后,感覺到疲憊;
保持覺察,可以讓我們越來越熟悉自己的喜惡。
而當我們了解到影響心理能量變化的因素,也就會更加懂得如何照顧自己。
在細節中上提升幸福感
很多人會追求一些能立竿見影的神奇方法,希望一下就可以改善自己的心理狀態。
但更多時候,影響我們日常心理狀態基調的,恰好是看似不起眼的衣食住行。
而只有更加了解自己,才能讓「自我照顧」滲透到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這需要我們帶著一顆細膩的心,去感受生活的細節,去覺察到可以增添幸福感的小瞬間。
比如:
有的人晚上在家加班時,會布置一盞暖色調的燈,讓房間更溫馨;
有的人會特地買一些順手的工具,讓自己每次打掃衛生都更輕松;
有的人會每星期都給自己買幾枝花,讓家里看起來更有大自然氣息。
這樣做也是在向自己表達愛意,通過行動,給內心傳達一個信念——我,是重要的、寶貴的、是值得被照顧的。
書寫“復原力”清單
復原力,指的是每個人身上都存在的、能引領我們從低谷中“爬”出來的力量。
找到復原力,需要我們改變“聚焦問題”的慣性思維。
比如說:某人很情緒化。
人們容易關注他在哪些時刻會大發雷霆。
但如果我們希望情緒更加穩定,則需要關注另一個方向——當他大發雷霆后,發生了什么事,讓他能夠恢復平靜。
因為“情緒化”的背后包含2個邏輯:
1. 情緒在短期內多次崩潰
2. 情緒在多次崩潰后恢復了平靜
前者關注的是破壞的力量,后者關注的是復原的力量。
想要找到自己的復原力,我們可以回顧過往人生中比較糟糕的經歷,然后問自己:
當時的我,是如何從困境中走出來的?
或許是某類音樂;
或許是某本書籍;
或許是某次旅行;
或許是某個朋友的陪伴;
或許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這些曾經幫助你“恢復過來”的事件,就是激發你復原力的元素。
嘗試把這些事情整理成清單,可以讓你在下次崩潰的時候,更加有方法照料自己,也會讓你心里更踏實。
因為比起新方法,過往曾經成功幫助過你的方法 ,更為可靠。
減少低質量社交
低質量的社交,意味著彼此不夠真實,雙方在感受層面上交流少,甚至對方會打壓你的感受,讓你感到壓抑窒息。
比如一些大家都說場面話,相互阿諛奉承的飯局;
或者一些會對你的生活方式評頭論足的家庭聚會。
過多這樣的社交,容易讓人感到情緒疲憊,給心理能量帶來消耗。
而「自我照顧」,需要適當減少低質量社交,增加高質量社交。
所謂高質量社交,主要有以下3個特點:
1. 雙方都能展示出自己真實的樣子;
2. 交流中情緒有高流動性,較少相互評判;
3. 對負面情感有一定的容納度。
比如,在一段關系里,能分享各自的喜怒哀樂,并且對方還會允許、接納我們的負面狀態。
這就是高質量的社交。
因為,只有真實能被允許,情感能充分流動,我們才會覺得整個人“活過來了”。
當受挫時,安撫自己
做事情受挫時,我們的第一反應,會直接影響自己的心理能量狀態。
有的人會馬上自我攻擊:
我怎么這么糟糕,這點事都做不好!
而內心強大的人,會更傾向于理解、安撫自己:
我確實有不到位的地方,但沒關系;
我能夠正面失敗也挺了不起的,后面再想想下次怎么調整。
有的時候,自我攻擊是讓我們釋放道德感上的焦慮。
就像有人在大魚大肉的同時會說:哎呀,我真不該吃這么多,都這么胖了,得減肥才行!
但這么說的目的,并不是真的要減肥,而是通過自我攻擊的方式,來減輕一下內疚感。
而實際上,這樣帶著苛刻地譴責自己,并不會讓我們真正變好,反而會導致內心多個聲音在相互撕扯,產生內耗。
這時候要做好「自我照顧」,則在于理解自己的難處,并鼓勵自己——
在這件事情上,我也挺不容易的;
改變是需要時間的,我已經夠厲害了!
當在受挫時,我們能學會這樣安撫自己,內在小孩變會感受到安全、踏實,浮躁不安的心也可以慢慢平靜下來。
講「自我照顧」,并不是在鼓吹躺平,反對努力成長。
成長固然重要。
但正如心理學家卡倫·霍妮所言:
人就像一顆橡樹籽,我們只需要把它埋在土里,它就會長成橡樹。
不需要拔苗助長,只需要好好照顧它,想辦法清除掉障礙,那么橡樹便會自然而然地長大。
有的人看起來成長停滯了,但這并不是不想變好,而是在過程中遇到了障礙。
這時我們能做的,便是「自我照顧」,讓自己能更加投入地體驗和熱愛生活,從而更好地成長。 END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