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看了一段5分鐘的紀錄片,在新疆喀什地區,有個叫穆孜魯克的小村莊,這里除了蘆葦蕩,就是廣袤的鹽堿地,就連房子也都是土鹽蓋的,極為簡樸。
這里只有17戶人家,祖祖輩輩的男人種地牧牛羊,女人編織蘆葦席,穆孜魯克的人都很長壽,也都很愛笑,對外面的世界他們都不知道,也不好奇(請注意:不好奇,很重要),更不懂什么焦慮與寂寞,
這讓我想起了陶淵明先生的《桃花源記》:“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這個捕魚人無意中去到了一片世外桃源,那里比穆孜魯克好像更富饒,生活卻及其相似: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更讓捕魚人驚訝的是:“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這里的人們竟不知道有漢朝的存在!
要知道從漢朝到魏晉最少要600多年啊,六百年間他們“往來種作、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直到這個捕魚人打破了桃花源的寧靜,就像攝像頭擾動穆孜魯克如出一轍。
更讓我憤怒的是,即便桃源的人叮囑捕魚人出去后“不足與外人道也”,但捕魚人還是“處處記之”,并且出去之后立刻報官,導致外面的官府百姓蜂擁而至。
然而,最終他們卻迷失了道路,并沒找到那個美麗的地方。
我心甚慰,多虧沒找到,否則“景色”就會變成“景區”,桃花也定會失去顏色,這很像如今有人一旦被網絡捕捉到,各類媒體閃光燈會就會讓這個人不再是他自己。
直到多年之后:“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從此,捕魚人看見的那個世外桃源再也不復蹤影。
02
即便如此,兩千年來人們從未停止對桃源的尋覓,至今很多景區也都有桃花源。
比如我去過的湖南、廣西、四川等地也都有,但絕非陶淵明筆下的桃源,而是供人拍照留念的假山、池塘、人工湖、石頭或種植的桃樹林,更有甚至,還會在冬天用塑料桃花鋪滿水泥路——我很難過。
其實,陶先生勾勒的桃花源也許并不存在,桃源只是個象征,象征遠離戰亂動蕩的和平之地,象征躲避塵世喧囂的清凈之所。
我又想,也許桃花源真正的象征是心中的烏托邦,是尼采的理想國,是我常說的內在小孩。
世俗太辛苦,生活多心酸,工作總內卷,親密難尋,愛情成了奢侈品,那么請問,你我內心何安?當滿地都是六便士的時候,我們頭頂那片星空還在嗎?
最后的桃源也許只能存于內心了,故此,守護心中那片桃源就是你溫柔的使命,也是理想最后的倔強。
這片桃源究竟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內在小孩的渴望與夢想”。
如同桃源的人們為了躲避秦朝戰亂,內在小孩的渴望最初也來自成長中的“戰亂”:
那些糟糕的養育環境,那些被控制被忽視的創傷,那些心靈飽受的苦難,都屬于戰亂,都在促使你防御、保護、出走,叛逆,尋找心中的世外桃源。
也許途中你遇見過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卻發現都不是你想要的桃源。
你結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孩,卻總在某個深夜掉下眼淚,總在某個十字路口莫名彷徨,總在每個秋天中憂傷,也總在一聲嘆息后繼續生活。
仿佛,你再也不會信,世上還有什么桃花源。
而我讓你堅守的,恰恰就是告訴你,有的,有的,就在此時此刻,就在你心中。
那些憂傷、無奈、失望,正是在提示你去關照、去看見心靈的中心地帶,看見內在小孩的孤獨與渴望,這就是屬于你的落英繽紛。
無論外在多么堅強,多么繁瑣復雜,內在的渴望總是如此簡單,簡單的就像棒棒糖,而內在小孩的渴望,就只是想要那塊棒棒糖。
這塊棒棒糖我稱之為:“對愛的幻想”。
這種愛不是非要特定的,不是單一的愛情、友情或親情,而是一種復雜的、獨特的、原始的愛。
每個人對“愛”的幻想都不同:
有人渴望依戀,就像小孩子依偎在媽媽懷里甜甜睡去;
有人渴望溫暖,就像下雨天你把腦袋輕輕靠在父親寬闊的肩膀;
有人渴望撫摸,就像慈祥的外婆梳理著你的長發;
有人渴望肉體交織,就像戀人纏綿的做愛;
有人渴望被懂得,就像遙遠的靈魂瞬間遇見從此長路不再孤單;
有人渴望手牽著手從青絲到白頭;
有人渴望被牽掛被思念被不遠的凝視……
是的,這都是對愛的幻想。
我要你呵護的不是非要得到,而是不要丟失,不要丟失對愛的幻想。
也許現實無數次擊碎幻想,讓你在失望中瀕臨絕望,你的眼前人卻總不值得托付,總給不到你要的棒棒糖,但這一點都不妨礙你繼續守望。
很多人因此迷了方向,在追逐名利中丟了夢想;有人破罐子破摔做了烏合之眾,失去了獨立的思想;也有人不停依附在另一個人那里握緊不放;
還有人不停嘲笑自己的幻想,總覺得幼稚天真可笑,一千朵玫瑰都比不過一頓燒烤......
就這樣,幻想在瑣碎中消磨殆光,再也回不來。
此刻,我要你把它撿回來,繼續安放進滾燙的胸膛,打開你的心靈,留一塊清凈之地好好存放,并時時覺知,刻刻撫慰。
沒有人可以把它拿走,它只屬于你,如果一個人連對愛的幻想都丟了,他將變成那個迷路的捕魚人。
03
很多時候你總忍不住,會把它投給外界一段關系、一個人,想要對方滿足渴望。
這很正常,因為你也無法控制,內在小孩就像雨水充足的野草,幻化成各種欲望,肆意瘋長。
但要清楚,你只是投給了那個人,把他當做了一段春光,無論是你的伴侶還是戀人,甚至是孩子,都不打緊,你只要覺知,這只是你的渴望,只是你想要去滿足的力量。
也許,當然也是往往,最終你還是會失望,但必不能去斥責它,必不能去羞辱它,無需因無法滿足而感到丟臉,繼而無情拋棄它。
那些自我苛責與攻擊才是原罪,是你憎恨自己的證據。
我要你抱著他,安撫他,鼓勵他,與他對話,看看他的模樣與狀態,聽聽他的委屈與憤怒。
你的溫柔對待、呵護堅守的正是你心中的桃花源,人生也會因此而變得更有意義。
日后,也不妨礙你再次投射,再次無法抑制欲望,再次不能掌控情緒,都不打緊,日子就是這么過來的,多數的平淡并不能阻擋真正的向往。
也許你短暫的得到了滿足,也不要過于慌張,更不能失去獨立的思想,每段親密關系都值得感恩,無論是陪你走一程,還是陪你走一生,還是給你上一課,都是為了讓你看清自己。
如同內在小孩看到的媽媽的臉,無論那張臉是柔情蜜意還是冷漠荒涼,都會讓你看見自己,這就是親密關系的價值:借由一個人來讀懂自己。
另外,桃源并不總那么寧靜,也有狂風驟雨,也有木孜魯克的鹽堿地,也有無盡的黑暗陰霾甚至“丑陋與骯臟”,后面的詞匯本不存在,是你,是我們,是這個世界的評判!
好像每個桃源都有一套外在世界的參考標準,那些不被接納的統統被命名為骯臟邪惡與丑陋——這大錯特錯!
記住,只有中性的狂風驟雨、鹽堿地與黑暗,而你不能做烏合之眾,給你內心任何感受貼上不堪的標簽。
當這些渴望變得怯懦膽小,你只需要讓他修養生息,切不可逼他勇敢,逼他優秀和內卷,精神世界同現實世界有一點很像,那就是內在小孩的渴望與恐懼并存、躺平與內卷交替出現,要尊重這份規律。
以上我告訴你的不是1234的方法,只是一個核心思想:讓你珍愛心中的“幻想與渴望”。
不拋棄不放棄不逼迫,并且每當有敵人入侵,帶給你指責與嘲諷,亦或是排擠與貶低的時候,你絕不要袖手旁觀,要堅定不移站出來,呵護它、幫助它,守候你心中獨一無二的桃源。
而這,就是心理學一直在倡導的——“愛自己”。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