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婦女兒童醫院的一名醫生,在自己值班當晚,發了這樣一段話:
一個夜班,接了兩個想不開的孩子。
一個14歲,被父母罵了兩句后,拿菜刀連砍自己6刀;
一個10歲,被姑姑拒絕玩手機后,從六樓跳下,極力搶救也沒能救回來。
光看字面的描述,就覺得當時的畫面極其慘烈。
據醫生描述,當天晚上10點多,先是一個14歲男孩被爸爸背著匆忙地跑進醫院,男孩左手腕橫向分布著6道刀傷,刀刀見骨,血流不止。
醫生以為孩子遇到了壞人襲擊,誰知爸爸竟說是孩子自己動手砍的。
所幸醫生搶救及時,也沒有傷及幾條要害的經脈,否則這條胳膊就廢了。
可第二個送來的10歲男孩就沒這么幸運了。
這個跳樓自殺的男孩被送進醫院時,心臟搏動微弱瞳孔已經散大,做了一個多小時的心肺復蘇,最終還是沒能搶救回來。
孩子的姑姑趴在醫院的走廊里失聲痛哭:“我就是說了他兩句,為啥要尋死報復我啊!”
這些孩子究竟怎么了?
自虐、自殘、自殺、攻擊自己......
孩子明明知道這樣做是在傷害自己,為什么還要刻意為之?
而家長自己也是在正常管教孩子,怎么會讓孩子有這么極端激烈的反應?
知乎上有一個關于“孩子生氣時為什么會自我傷害”的話題。
其中,留言點贊最高的答案是:當憤怒和悲傷無處釋放時,那就對自己動手好了,因為生氣時傷害自己最容易。
心理學分析:當一個人因為另一個人產生類似悲傷、自責等種種負面情緒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就是憤怒。
這樣的心理變化可以歸納為:
做錯事(恐慌)→ 父母不理解(悲傷)→但又無法改變現狀(憤怒)+無處發泄(壓抑)
當這種憤怒和痛苦交織的感覺,壓抑不住,但又找不到發泄口,不能對其他人發泄的時候,他們就會轉向攻擊自己,進行自我傷害。
孩子憤怒的情緒從哪里來呢?
武志紅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過:孩子有問題,大人先自省。
對照我們的養育方式,也許答案就容易看得到。
1、你是不是不給孩子發泄情緒和表達需求的權力?
當孩子有情緒的時候,很多父母給了錯的回應:
不許哭!再哭你就給我一邊站著去。
你給我閉嘴,做錯事還有理了?
你再這樣無理取鬧,我們就把你送回爺爺奶奶家!
這些話給出的信號其實是:
父母拒絕與孩子進行平等的溝通;否認他們作為個體的獨立意識;情緒上的威脅、恐嚇和步步緊逼。
2、你是不是有行為上的心理暗示:做錯事了就得接受身體上的懲罰?
當他們發現“只要自己挨打了,父母就會不生氣”的時候,就會跟著父母有樣學樣:不用你們動手,我自己打自己。
這其實就是一種父母對孩子的行為暗示,并會讓孩子慢慢養成習慣,從而造成無言的傷害。
3、你是不是孩子一撒潑就妥協?家長成為可以被威脅的對象?
孩子有憤怒情緒家長怎么辦?
孩子易動怒、有脾氣本身沒有錯,這是情緒的自然宣泄,但如果孩子用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心中的不滿,我們一定要及時干預。否則,隨著孩子情緒激烈程度不斷地增加,很可能會發展成“自虐”,甚至會發展成“虐他”。
第一,與孩子發生沖突時,不要對孩子步步緊逼,給他們留喘息的空間。
第二,在孩子出現自我攻擊的行為時,幫他們淡化這個行為。
第三,要教會孩子正確的情緒發泄通道。可以握緊拳頭,大聲呼喊:“我很生氣,我要炸了,我想發脾氣!”
語言上宣泄出來后,會將憤怒情緒消解一大部分。
情緒是一把雙刃劍,它能讓孩子會哭會笑,成為一個生動有趣的人;也能讓孩子深陷迷茫的漩渦,讓他們自我否定,養成極端的行為習慣。
而父母們,需要有足夠的耐心、細心、關心,才能及時發現孩子情緒的變化,幫助他們、引導他們控制情緒,成為一個有自控能力的人。
如此,我們才能養出一個高情商、愛自己的孩子。
本文優選轉自公眾號:兒童教育手冊 。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