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的關鍵在于接納自我,摒棄理想化自我,停止兩個自我的戰爭——心理咨詢師王宇
最近在某個抗抑郁社群里面,看到一些患者發出消極無助的吶喊:
“有病以后,我的主業是治病,業余上班”
“我就是偽裝正常人,但是總是心悸、難受”
“每天上班如履薄冰,但是沒辦法,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失去了所有的感覺,不信任一切,做什么事都會自責自己”
……
如果你有過相同的經歷,你肯定能對上面的這些絕望的感受深有體會。
如今,隨著生存難競爭越演越烈,整個社會的抑郁癥、焦慮癥的患病率越來越高,而國人對心理疾病的認識水平卻很低下,導致心理遭到某些創傷以后,缺乏根本性的自我覺知和開導的能力。
加上社會文化的含蓄和偏見,讓患者產生嚴重的病恥感和心理壓力,被絕望感和無助感重重包圍。
心理咨詢師王宇在《走出抑郁癥:一個抑郁癥患者的成功自救》一書提到過自己的經歷:
從小到大,由于父母感情動蕩,家里經常充斥著令人恐懼的吵架聲音。父親經常不歸家,還經常暴力母親。而他小小年紀就學會了站在父親的對立面來保護母親。
也許從小見過太多這樣父母相互傷害的場景,他逐漸產生了自卑心理,總覺得自己比同齡的孩子低人一等。逐漸到了15歲那年,他產生了厭學逃學和躲避人際關系的現象,最后確診為抑郁癥。
由于對未來感到無望,對“無能”的自己感到憤怒和自恨,他一次性吞下了200片安眠片。最后在母親和外婆深沉的愛、堅守和支持下,他走上了尋醫和自救道路,從一名曾經的患者成功蛻變到一名心理咨詢師。
王宇老師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抑郁的牢籠的呢?在書里,他講到了解決抑郁癥最核心的一個點:“內心中的掙扎來自于兩個自我的戰爭——真實自我與理想化自我。只有停止這場戰爭才能找到內心的平靜。”
1、什么是理想化自我
如果你此時此刻正處于抑郁的狀態里,你可以深入到內心感受一下,你的自卑來源哪里?你為何總是不自覺逃避人際關系?你到底在害怕什么?你是否經常幻想自己是一個成功且深受敬仰的人?……
慢慢地,你的內心可能會出現這樣的聲音:
“現在的自己狼狽、無能、沒用,自己渴望成為的是成功耀眼的人,因為無法接受這樣的自己,與想要的自己差距太大了,所以越想越抑郁。”
導致你內心產生強烈沖突和矛盾的核心就在于,你認為自己應該是一個完美的人。至少是一個強大的、屬于主流社會認可和承認的成功的人。
什么是理想化自我?乃是為了逃避現實而在內心中建立的一種理想化的形象。對個人而言,它是絕對完美的,必是生活的最高標準。但它產生的基石是幻想,而非現實,是一種把幻想當成現實的自我陶醉狀態。
也就是說,你所幻想的理想化的自我,不是基于現實、你的實際能力所產生的,而是你“錯誤”認為,原本的自己就應該是這樣的人。都是因為抑郁癥害了自己,導致自己無法實現完美的自我和“理想”。
了解了“理想化自我”,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兩個“自我”:真實自我和現實自我:
真實自我。指的是個人所具有的天賦潛能的一部分,是活生生的,是一個人真正的生命的中心。它使人按照個人的天性及天賦潛能,自由、健康地發展,沿著自我實現的方向成長。
現實自我。是真實自我受環境的熏陶煉鑄,所表現出的狀況之綜合,它是實際的,是現實的。簡而言之,它是真實自我的外在表現。但有時它也會被理想化自我所扭曲:為了達到幻想中的完美,逼著現實中的自己以符合幻想中的形象。
從以上三個“自我”的解讀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他的自我一定是真實的。他會遵循著自己內心的意愿去追求和發展自我,他追求成功與財富,是出于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對自我實現的向往,而不是出于恐懼與自恨。
因此,他在社會上表現出來的“現實自我”,是自然的,給人感受到是一種正常、流動、自由的狀態。哪怕遭遇挫折和失敗,也能比較從容應對,不因此否認自己。
而當一個人是受到內心的恐懼、自卑與自恨去追求成功與卓越,他的心思就不再“純粹”。
他不是單純享受實現自我的快感,享受做自己喜歡的事帶來的成就感,他只是在追求一種無所不能的表面東西——他不管自己做的是什么,他只關心做這件事,能不能給他帶來高人一等,完美無瑕的形象。
因此,他所表現出來的“現實自我”,必定帶著被扭曲、神經癥的影子。
理想化的自我是難以實現的。所以,從這一個角度來解讀,抑郁僅僅是一種對無法達到理想中自己與理想中生活的一種絕望。
2、為什么抑郁患者要拼命追求“理想化自我”?
因為恐懼。
因為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
因為無法接受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的事實。
一個人之所以會陷入拼命追求“理想化自我”的境地,主要跟他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有關。
第一種情況。這類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都不太良好。
在原生家庭層面,他可能生活在一個冷漠、暴力、斥責或長期受到忽視、打壓和疏離等等的糟糕環境,或者父母本身也有神經癥的性格問題,比如如過于追求完美、吹毛求疵、嚴重自戀、情緒不穩定等。就會讓孩子體驗到不安全感,形成基本焦慮。
因此,王宇老師在書里說:為了克服焦慮,他就會試圖把所有的事情做到盡善盡美,以博得周圍人的肯定,借以減輕心中的不安全感。這種扭曲的心理防衛機制一旦形成就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信念及內在驅力。
這類孩子長大后會缺乏自我肯定,一旦事情做不好,總是把攻擊的矛頭指向自身,認為自己有問題。可以稱為“病態自卑者”。
以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是創傷性經歷導致的“完美主義。也是一個病態自卑者在成年后拼命追求“理想化自我”的起源。
還有一種情況,追求理想化自我是為了維系優越感。如果說既往創傷性的經歷容易導致一個人缺少內在的自我肯定,繼而通過達到幻想中的“完美”來應對現實。
那么,當一個孩子從小到大受到無微不至、無限溺愛的養育時,對他而言也是另類的“創傷”。
因為他一直生活在備受關注和贊揚的目光和聲音里,他就會形成唯我獨尊的性格,總覺得自己是神,是眾人仰慕明星。
于是成年后,脫離了養育者營造出來的虛幻的環境,他往往很難接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的現實。
那么在成年的生活里,他會不斷做出一些行為來維系自己的優越感和高人一等的錯覺。他無法面對真實有缺陷的自己,也很難聽得進別人的建議和批評,他總覺得別人應該以他為中心,應該仰望他。
這一類人我們可稱之為“病態自負者”。
3、如何才能治愈抑郁?
王宇老師認為,如果一個人無法放棄對“理想化自我”的追求,那么他的神經癥就永遠沒法真的治愈。
也就是說,抑郁癥患者只有放下無時無刻的更高自我的追求,才能邁出改變的第一步。千萬不要幻想著變好了,變優秀了,變成自己想要的那個人以后再開始生活。
而是從當下,從此時此刻開始,帶著有缺點的、不完美的自己投入到生活當中。
許多抑郁者久治不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無法放棄對“理想化自我”的追求。
他總覺得,真正的自己應該是優秀的,應該是受歡迎和成功的,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病懨懨,內向失敗、缺少朋友。都是因為癥狀毀了自己的生活,毀了讓自己功名成就的機會。
其實,認真分析一下便可得知,他所謂的成功與優秀,根本不是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而是通過幻想來支撐的。
只是他無法接受自己的平庸,才極力通過追求“理想化自我”,說服自己未來的某一天一定會實現理性的自己。
這樣做導致的后果就是他厭惡嫌棄現在的自己,產生逃避現實的行為,而癥狀卻在一天天加重。
也許你會有疑惑,為什么普通人追求理想,就是愛生活有上進心的表現,而抑郁者追求理想的自我,就是病態呢?如果放棄了這一層的追求,自己與咸魚有什么區別?
其實,追求理想本身沒有錯。錯在錯在于,抑郁患者是被恐懼所驅使,被自卑和自恨驅使,
而不像普通人是出自愛與實現自我的需求去追求理想。
這時候追求理想,不再純粹是因為熱愛和實現自我,而是想通過達到理想自我,“殺”死現實里那個自卑沒用的自己。
可一個人如此之恨真實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又如何能夠實現和滿足他呢?源頭錯了,后續的一切行為都是錯的。真實自我被壓抑太久,心理一定會生病。
因此,當一個人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時,他所做的一切行為就會帶著一種強迫性質,他無法體會到這個過程的美好,實現自我的快樂。他只是被內心的恐懼驅使和控制,慌亂趕路而已。當他發現現實與他想達到的理想差距太大時,他難以接受,于是癥狀就出現了。
其實,抑郁患者的真實自我并沒有那么糟糕,只是他將自己的缺點放大了,只是他在成長經歷中沒有得到足夠的愛的支持和保護,缺少必要的自我認可,才會引發恐懼和焦慮。
就好像一個人覺得無人可依靠、生活是可怕的,那么他只能嘗試不斷變得強大和成功來企圖自己保護自己。他不過是想利用成功來包裝那個內心脆弱的自己。
從這層面來看,抑郁者需要同情自己,呵護自己,而不是瘋狂逼迫自己必須成功,必須強大……不斷傷害自己,把自己逼上絕路。
由于內心中的戰爭,患者既不敢面對現實,也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所以,他一直活在虛假的世界之中,并因此竭盡全力地逃避現實,畢竟,現實只會打破他的幻想。但不敢面對現實,不敢活得真實,就永遠無法擺脫這無形的枷鎖,就永遠無法找回真我。
所以,想要獲得成功沒有錯,你想利用成功來扼殺真實的自己,就是有問題的。你只能用真實的自我示人,去和別人交往,去追求理想,你的生命才能流動。
所以,放棄吧。放棄追求更好的自己,全然接受眼前這個普通的自己,去好好愛真實的自我。不要再幻想自己哪一天會變得很優秀,超越所有的人。那樣的想法只會讓你畫地為牢,失去自由。
等你能夠真正接納真實的自我了,你所產生的追求,才是有意義的,也才可能逐漸在生活里真正建立起你想要的東西。
最重要的是,你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寧靜,你真正成為了一個心靈自由、而不是終日生活在緊張和恐懼當中的人。
最后,所有在情緒里受苦的人,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到你。加油~!
作者:子藍,一名有溫度兼有深度的心理療愈師,心靈寫作教練,深度研究個體心智成長。如果你渴望通過心理學獲得內在成長與身心靈療愈,歡迎關注@聽見藍說,我將陪伴你穿越黑暗,走到隧道盡頭,直至擁抱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