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孩子故意尿床,該怎么打?”
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提問,三歲多的孩子故意往床上尿,尿完之后還開心地告訴媽媽。
媽媽打他屁屁的時候,他還笑得不行。
當然媽媽揍他也是高起低落的,不是真的打,就是為了震懾孩子。
孩子還經常喝飲料的時候往床上倒,倒完也是自己笑的不行。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看到這個小困惑,覺得有點可愛,也有點無助。
孩子尿床不只是生理行為,背后更是有很多心理動機。
在三歲的小朋友眼中,自己是“全能”的。自己的行為就像一個開關一樣,能引起父母的憤怒情緒。
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哪怕是負面關注,他都非常愿意觸動那個開關。更何況媽媽不是真打,高起低落的巴掌更像是一種逗著玩。
媽媽發怒,孩子主導的時候,孩子就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在這場小小的權力斗爭中,他取得了勝利。
更重要的是,“尿”這個東西在3歲小孩的意識中,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自己身體的延伸。
就像狗狗喜歡在樹下撒尿一樣,孩子也愿意在不同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印記。
3歲的孩子尿床這個行為,看起來是他們故意調皮搗蛋。實際上是他們渴望被關心,渴望宣誓主權,是他們自我意識萌發的標志。
這些心理需求,恐怕不管巴掌怎么落下,都是不能解決的。
在網上搜索“尿床”的詞條,有不同年齡的孩子、成年人,都有尿床的困惑。
我們排除生理上的病灶,更多的都能從心理層面解決尿床的問題。
“尿床,毀了我的一生”
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故事,一個女孩五歲的時候尿了一次床。
媽媽覺得她是故意的,就大聲訓斥她,說再尿床就讓她睡在濕濕的床墊上。
她嚇得不行,當天晚上害怕自己尿床,一直不敢睡覺,直到后半夜才朦朦朧朧睡著。沒想到,她又尿床了。
在很多人居住的大院里,媽媽嚷嚷著把她的床墊拿出去晾,當著整個大院的人罵她。
后來,她試著晚上不喝水、不吃飯,結果她尿床更加頻繁了。
從5歲開始,父母的嫌棄,別人的嘲笑,伴隨著空氣中的異味,就是她生活的主旋律。
她真的不想尿床,可是她也真的控制不住。長大后她也不敢談戀愛,生怕喜歡的男孩知道她的過去,生怕接近她的人都能聞到她身上的異味。
五歲的一次尿床,也許是一次非常偶然的事件,卻毀掉了這個孩子的一生。
的確,孩子3歲左右就有了自主排便的能力,不應該會控制不住大小便。
但是,人的成長表面上看是“順行”的,其實很多時候的“退行”的。
在很多不經意的時刻,我們會退回到嬰兒時期的樣子,做出嬰兒時期的事情。
行為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行為背后的心理。
我總是聽我媽媽說起她小時候的經歷,那時她們姐妹三人和父母睡在一張炕上。二姐總是尿床,她和大姐都不敢吱聲。
姐妹三人經常在冰冷陰濕的床上度過一個個寒冬與盛夏,就是因為害怕說出來之后被爸爸毒打一頓。
也正是因為如此,她們姐妹三人從小都不怎么敢跟父親說話,對父親這個角色充滿了恐懼。
尿床,是安全感的傾斜
過了三歲以后,孩子的尿床往往都是無意識的。
無意識的背后,其實是潛意識在作祟。
當一個孩子遇到困境、傷害、恐懼、焦慮的時候,本能就是要逃跑,跑到最安全的地方。
這個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當然是母親的子宮。可是我們又不能真的回到那里,那就只能退回到嬰兒時期,退行到襁褓中的樣子。
我們會發現,孩子在經歷了生活的一些變故之后,就非常容易尿床。
在微博上看到過一位媽媽發的內容,她說二寶罕見尿床了。原因就是最近剛剛入園,有了入園焦慮。
這就是退行的標志,也是他們渴望安全感的吶喊。
我的大女兒在4歲多的時候,也有過一段退行的時光。那時候我剛剛生了二寶沒有多久,家里突然有了一個小嬰兒,大寶表面上沒有什么抗拒。
但是在行為上,她卻開始頻繁尿褲子。有時候明明剛剛提醒她上廁所,她沒一會就直接尿到了褲子里。
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偶爾會推一推我,告訴我她尿床了。
我知道,尿床是她焦慮的體現,她無法面對家里的變故,沒有成熟到察覺自己的內心,甚至不懂得用語言表達出不安。
她只能任由潛意識退行,然后享受由于尿床給自己帶來的“特殊關注”——父母終于不再只看小妹妹,而是手忙腳亂地照顧她。
我知道,這是孩子在渴望被關注的表現,是她焦慮不安的表現。
我沒有責備她,每次她尿褲子之后,都淡定地給她換衣服,輕輕地囑咐一句“下次盡量去廁所”。
與此同時,我也會盡量多給她關注,多制造和她的“二人世界”。尿床的情況只斷斷續續地發生了一個月,她就再也沒有尿過床。
孩子尿床,是心理發出的信號。這個信號如果被接收到并且滿足了,那么信號就不會持續發出。
相反,如果家長一直看不到孩子的內心,不接受他們的心理信號,他們的信號就會一直發射。
尿床這件事,不該被懲罰
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規則與秩序。
在我們給他們的規則和秩序空間之內,他們需要的是理解和關愛。
我們當然要訓練孩子的如廁,要告訴他們最好不要尿床、尿褲子。
可如果我們知道,孩子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們自己也無法控制自己,那就不應該去苛責他們。
《中國兒童單癥狀性夜遺尿疾病管理專家共識》中指出,大約有 16% 的 5 歲兒童、10% 的 7 歲兒童和 5% 的 11-12 歲兒童患有夜遺尿。
尿床的孩子并不在少數,家長應對的方式也非常關鍵。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分清楚“真的做錯了”還是“只是年齡的問題”,分清楚是“行為錯了”還是“心理有需求”。
孩子故意尿在床上,是行為上真的有錯誤;孩子在睡夢中尿床,是年齡的問題,是心理有需求。
我們沒有必要因為孩子某些不經意的行為懲罰他們,更沒有必要通過給他們制造羞恥感的方式,逼迫他們改正。
黃磊曾經發過一條微博,說的是二女兒晚上尿床了,他不僅沒有責備,還說知道她怎么尿的床。
一定是晚上做夢夢見找廁所,終于找到了,然后就覺得涼涼的了。
他這個做法,獲得了全網的點贊。
大概,我們都希望,自己也是那個被包容的孩子吧。
我們都希望,當我們無意犯下錯誤時,能獲得父母的諒解。
我們都希望,當我們內心有渴望時,能擁有父母的慰藉。
我們都希望,當我們讓父母生氣時,父母能看到我們的內心。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