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拖延?
有一句話可以很好地解釋:相比于今天,我更想明天做這件事。
對于“拖延癥患者”來說,這些場景可能并不陌生:
學習/工作的時候,總要磨磨蹭蹭一輪才進入主題,常常導致當天的任務完不成;
做著一件事時,容易被別的事情吸引,忘記了自己原本要做的事;
說好了要早睡,到點躺在床上卻忍不住刷手機刷到很晚不肯睡覺;
準備開始做一項工作的時候,卻顧慮太多,思慮再三而遲遲不肯開始;
總想著先娛樂,把任務堆積到deadline將至才加班加點熬夜完成。
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存在拖延的現象,只是表現程度或輕或重。
癥狀輕者能夠在拖延心理出現后及時進行調整;
癥狀嚴重者很可能已經將拖延內化成了生活習慣。
心理學家派希爾說:“習慣會變成無意識的大腦運作過程。如果長時間拖延,人們便會從根本上習慣性地保持這種狀態。”
習慣性的拖延,是因為懶、缺乏時間管理的能力。
但是,影響習慣性拖延的因素,可能并沒有那么簡單,它可能源于更深層、更復雜的心理因素。
拖延者背后的原因往往五花八門。
任務解決起來太困難,產生了畏難情緒而逃避問題;
完美主義,想把事情做到最好;
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外界誘惑吸引;
做事缺乏計劃性,容易被瑣事干擾;
不管拖延的原因什么,其結果都不盡人意——效率低、事情永遠完不成、總是要熬夜通宵趕任務。
拖延帶來的不僅僅是無法完成的任務,往往還有無窮無盡的懊悔和將人吞噬的負罪感。
圖片
拖延者可能會陷入這樣一個怪圈,后悔不及早完成工作——下定決心改掉拖延的壞習慣——遇到事情卻又因為種種原因一邊心焦一邊繼續拖延下去,如此循環往復……
如果遇到重要問題拖延不解決,可能會帶來更嚴重的問題,而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拖延帶來的低執行力,會讓人處于自我消磨的狀態,永遠活在未來,卻輕易地毀掉現在。
不想被拖延毀了你的人生,就必須找到拖延背后的原因,并改變它。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