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是一種怎樣的感受
發布時間:2021-10-22
1404閱讀
幾年前,響應國家號召,決定光榮地加入二胎大軍。
如今,我家弟弟兩歲了!我們的二胎時代已滿兩年!弟弟剛出生不久時,有個一胎媽媽問我,有兩個孩子是種什么感覺?
我明白她的意思,當我只有一個娃,我很難想象家里還會再多一個孩子。
我全心全意的愛著大寶,而這種愛在當時看來是無法取代、不可分割的,而多一個孩子意味著這樣的愛必須被分享。
有了二胎的感覺到底是什么樣的?迄今為止,我覺得概括起來就是兩個詞:分裂和偏愛!
分裂
在老大三歲半前,也就是我懷上弟弟之前,我都不記得我曾經用很重的語氣斥責過她。
而那個時候老大也是乖巧的人精型,非常討人喜歡。
在老大出生之前,我和孩子爸說,如果寶寶的眼睛像你,那就太糟糕了。
一語成讖,一雙眼睛是爸爸的升級版,被我嫌棄過,但是后來越看越順眼,愛得不行。
連這點都被我包容了,我想我會一直這樣有愛和諧地與大寶相處下去。
可是我當時不知道母愛沒法大過天,媽媽根本不是超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這個感覺在弟弟還在肚子里的時候我就開始慢慢體會到了。懷孕后,反應不小,每天被肚子里的弟弟扯走了很多的精力。
相比較于第一胎的孕期,真的是年齡大些更辛苦一些。
每天被孕期癥狀搞得很憔悴的時候,一直來都是乖乖型的老大突然開始不安分了,脾氣漸長。
可能一件大人看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到了她那兒就是驚心動魄,我起初以為是幼童的秩序感在作祟。
可是情況越來越嚴重。
好幾次我去幼兒園接大寶下課時候,她總是能找到各種無厘頭的理由對我大發一頓脾氣。
比如說,走出幼兒園,我比她先說話了;跨過一個路障,我先邁的左腿而不是右腿,然后就開始大叫大嚷,怎么勸說或解釋也沒有作用。
開始我擔心是不是在幼兒園和小朋友鬧了別扭,或是被老師批評了才導致的,但溝通后也沒發現異常。
終于有一天,挺著巨肚,在試圖安撫無理取鬧的大寶幾次無果后,我終于爆發了,狠狠地把她的水杯摔在地上,甩頭走了,而娃在后面哭哭啼啼地跟著。
摔杯事件幾乎是我和大寶關系的分水嶺。
此前大寶有些壞情緒我都能穩穩地接著,但是隨著身體的日漸疲憊,我心底希望她像個大孩子一樣體諒媽媽的不易。
我會用不耐煩的語言將她的不良情緒往回懟,然后用義正嚴辭的話告訴她“正確方式”。
因為疲憊,每晚睡前的例行儀式,比如我拉著她的小手入睡也免了。當然更不可能陪她去旅行,講故事的親子時間被我草草打發。
弟弟出生以后,做完月子回家,伶俐可人的大寶就像變了一個人。
變得沉默了些,經常做噩夢,愛發脾氣,愛動手打人,眼神兇兇的。而這時全家人更忙于應付新到來的弟弟。
生胎之前看了許多關于二胎家庭平衡的文章,也經常讓大寶感受一下在肚子中活動的弟弟,還會描繪一下有弟弟后的美好生活來盡力的讓她更有參與感;
連弟弟的小名都是讓姐姐取的,以為一切可能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實際上孩子對父母對他態度的細微變化她都能觀察入微,這種失落都最終體現于她的壞情緒表達上。
母愛也許如涓涓細流,但并不是取之不竭。
母愛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很好地輸出。
相比較一胎家庭而言,二胎老母覺得分身乏術,倍感撕裂。
二胎家庭的孩子們獲得的是不夠專注的愛。
偏愛
兩個孩子中老母親更愛誰?
官方回答是兩個都一樣愛,私底下的真實回答是當然是老大啊。
為啥呢?因為感情不是與生俱來的,和孩子的感情也是積累起來的。
以前常看到一些劇情是這樣的:生完孩子的媽媽充滿感動地抱起剛落地的寶寶。而事實上,生完孩子躺在手術床上,哪來的精氣神!
和孩子的感情不是一蹴而就的,親生的也不行。
生完弟弟,看著這個軟糯的小東西,心里感到的是歡喜和責任,但是算不上是愛,因為我們真的還不熟!
而對大寶呢,是深深的牽掛和想念。畢竟幾年的感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被替代的。
尤其在弟弟更小的時候,語言和情緒還不能順暢的表達,感情的遞增速度肯定不如口齒伶俐的姐姐。
其實想想二胎家庭的老二是挺吃虧的。穿著老大的舊衣舊鞋,玩著老大的舊玩具,還要扯著嗓子和老大拼命爭奪父母的關注。
但另一方面呢,原本集萬千寵愛于一聲的大寶陡然間增加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心里的失落和焦慮可想而知。
因為這樣,她對弟弟的態度經常是恨恨的(盡管很多時候也很相親相愛)。教弟弟說粗話,搗蛋,要求一切和弟弟一樣的待遇。
偏愛還是階段性現象。
當姐姐兇神惡煞地對弟弟大吼大叫,時不時地過來欺負弟弟一會,這個時候愛的天平絕對是往弟弟這邊大大的傾斜了。
看著鬧騰的老大,這一刻的感覺真的是愛不起來。
這種感覺在一胎的時候是沒有的,沒有比較就沒有嫌棄。
如今弟弟也從一個奶娃子脫化成了小幼童,感情在一日一日的相處中增加,有追趕姐姐的態勢。
而姐姐也漸漸適應了弟弟的存在,抵觸情緒勢弱。
而媽媽呢,如今還是在分裂和偏愛中被撕扯,但是總體而言慢慢在改善。
去“看見”
早就知道了“sibling rivalry(手足相爭)”這個詞,但是不知道的是它時時刻刻都可以爆發。
一天,姐姐又狠狠地兇了弟弟,完全是一副小后媽的架勢。我趕忙上前制止。
姐姐昂著頭忿忿地說,你們怎么對我我就怎么對弟弟!
這時我醍醐灌頂地認識到,姐姐時不時對弟弟的壞脾氣不僅僅是因為嫉妒,還因為種種原因大人不經意間往姐姐身上注入了不少不良情緒。
而這些壞情緒最終需要一個出口,于是都會流向比她更弱小的弟弟。
情感是一種會流動的能量,愛是這樣,恨也是這樣。
所有以愛為名的壓制和評判都是有毒的。
而這樣的壓制和評判基于一個原因:缺乏同理心。《被忽視的孩子》中說:沒有同理心的父母就像是在昏暗的房間里,用生銹的器具做手術。
意識到這點,我開始注意和大寶溝通的方式。
晚上入睡前還專門開辟一個和大寶獨處的時光。有時只是擁抱,有時是嘮嘮家常,有時說個故事。這是姐姐每天都很期待的節目。
再一次,姐弟倆又為爭某個玩具哭聲喊聲連成一片,我隔離開姐弟倆,不再訓斥。
而是抱著她用討論的口氣問:你是不是因為……你才這樣?你看這樣行嗎……女兒的眼神立馬變得溫和了。
去“看見”是有力量的。
有一次,姐姐抱著她心愛的 HelloKitty 問我:
“媽媽你知道為什么我喜歡 HelloKitty?”
“不知道啊。”
“因為你看她沒有嘴,不會像媽媽一樣啰嗦我,還一直陪著我。”
“……”
不知道她哪來的段子,不過聽來蠻有道理。
相對于那么多的說教,孩子需要的是陪伴和被傾聽。
如今,母女倆還是會時不時處于對壘的態勢,畢竟沒有一劑仙藥可以瞬間治百病。但盡管如此,這個世界還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一胎已不易,二胎很分裂,真不敢想象三胎四胎家庭是如何度日的。大大的服字!
不過無論如何,用愛去灌溉,用規則去界限,管理自己的情緒,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讓感情以良性的方式輸出,低下身段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去聽,去看問題,在難以平衡中盡可能地尋找一點平衡。
剩下的就只能交給時間,靜待花開了吧。END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