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敏感人群”?
發布時間:2021-10-09
2982閱讀
我的朋友琳達,做電影評論很多年。她有個特異功能:
看到覺得不好的電影會渾身不舒服,甚至發暈、感冒,之后這個片子的票房結局也往往塌陷。
每次媒體觀影會結束,片方都緊張兮兮地盯著她:“老師,身體咋樣啊?”
我回回都覺得驚奇不已:這是通靈了還是老天爺賞飯吃?
直到我在“HSP特質人群”文獻中看到一個極端案例:被試者說,難聽的音樂會讓ta有生理反應——比如嘔吐。
我立刻想起了琳達,讓她趕緊看看自己是不是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人群)。
PS:催吐是極端個例,不會所有HSP都高敏到擁有“特異功能”。因為敏感度是一個光譜,每個HSP的敏感度都可能不同。
比如說,你是不是這樣的人:
對聲音/氣味/味道等異常敏感,警笛聲或施工噪音可能“會讓你有釘子砸頭的感覺”。擁擠的人群、強烈的氣味都可能會讓你特別不舒服;
具有很高的“驚嚇反射”,容易被一點聲音/偷襲被嚇到,因此懷疑自己“神經衰弱”;
常被誤解。被大人評價為“害羞、內向”,被人指責“神經質、想太多”;
像一塊情緒海綿,傾向于“吸收、共情”他人的感覺,并常常因此精疲力竭;很怕疼,對咖啡因等中樞刺激成分敏感;
洞察力強,擅長發現別人可能忽略的微妙之處,比如表情、肢體語言等;
需要大量時間獨處。在漫長的一天結束后,你需要自己呆在安靜的房間,降低刺激,為自己重新充電;
十分回避沖突。當親密關系出現緊張或分歧時,你傾向于回避,甚至可能在沖突中感到身體不適;
你想得很深。習慣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處理,并對自己的經歷進行大量反思(比其他人更多),同時也容易消極過度思考;
不喜歡任何形式的暴力和殘忍場面,哪怕是在藝術作品中;
容易沉浸于電影等藝術品,并受到深深的打動;
肚子餓的時候會變得易激惹,出現較大情緒波動;
有豐富的內心世界。你可能有幾個想象中的朋友,喜歡幻想、做白日夢;
你在一天中建立了很多小的routine(日常秩序),因為熟悉的東西會帶來舒適感;
有時候,批評對你來說就像一把匕首。別人的評價用詞非常重要,消極情緒似乎影響你更深。
……
01
什么是“高敏感人群”?
“高敏感體質(HSP)”不是一種疾病或狀態,而是一種比較穩定和持久的人格特征,在學術界也被稱為“感覺加工敏感(sensory processing sensitivity,SPS)”。
研究顯示,HSP在人群中的比例大約是20%。
男女分布差不多——但在調查中男性更不愿意承認,因為社會文化讓HSP男性背負更多偏見。
它也不能簡單地用內向來概括,因為約30%的HSP在外向性上也得分也很高(Black等,2020)。
1997年, 心理學家Elaine Aron博士最早提出了HSP這一概念(以及她本人就是一名HSP)。
她和同事們用4個“DOES”總結了HSP者的一般共性:
1)深度加工信息(Depth of processing)
Jadzia Jagiellowicz的研究發現,HSP更多地使用大腦中與“更深層次”信息處理相關的部分(尤其是涉及細微差別的任務)。
Bianca Acevedo的腦成像研究表明,在HSP大腦中的“腦島”區域更為活躍。腦島被稱為“意識之地”,它整合了對內部狀態和情緒、身體位置和外部事件的即時了解。
2)易被過度刺激(Overstimulation)
HSP易受到過度刺激(包括社會刺激)的壓力。因此在吸取教訓后,他們會更傾向于比其他人更加避免緊張的狀況。
3)對積極/消極事物都有更大反應(Emotional responsivity/empathy)
當看到任何類型的表情強烈的照片時,HSP者的大腦激活都比非HSP者更強——
不光是消極情緒,HSP對于積極情緒的反應也更為強烈。比如好奇心、對成功的期待、對某件事的愉快渴望、快樂和滿足感。
4)感知細微之處(Sensitive to subtleties)
許多研究者認為,這是HSP特質的核心。
HSP們往往會注意到別人錯過的一些小事,因為他們的感官加工敏感性強。區別于感官本身靈敏(畢竟有些HSP的視力聽力都挺差的),這個特質更強調的部分是“加工”。
Aron的團隊還開發了一個HSP量表。
在所有27個問題中,如果你有14個以上都回答了“是”,那么你可能就是一名HSP。
完整版測試在這里://hsperson.com/test/highly-sensitive-test/?mod=article\_inline
高敏感特質已經被多項科學研究所證實。
對HSP者的腦掃描研究顯示,他們的神經活動與非HSP者不太一樣:
HSP更具同情心,更關注自己的環境,也更關注來自親密朋友和伴侶的社會線索。
當他們的大腦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時,HSP們也更需要從社交互動或刺激中退出。
這種特性有其缺點。過多的刺激會讓HSP很心累,因為易受他人情緒影響,他們也因此承受更多傷害或冒犯,比如被誤解為“焦慮、挑剔,甚至是人格缺陷”:
XX而已,至于嗎?
你是不是反應過度了?
怎么老像小孩子一樣,這么情緒化?
——他們生來就有的人格特質,成為了道德審判的對象。
人們以為的HSP和真正的HSP
HSP同樣是一種力量。
更敏銳地感受和加工情緒線索,讓HSP對他人的同理心更強,對事情的思考也更為深入。
研究發現,這種特質也與工作中的高績效行為相關,比如盡責、同理心、忠誠和勤奮。
研究還發現,HSP可以更優秀地處理自己的感覺和反應。
2015年3月,《個性與個體差異》雜志對166名有抑郁傾向的英國女孩進行了一項調查。她們在12周內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但結果顯示,只有其中的HSP者的抑郁癥狀減輕。
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越敏感的人越容易將所學知識內化并加以應用。
02
是什么導致了HSP的形成?
1)HSP是一種遺傳的人格特質。
影響人格的基因有數百種,這些基因也與環境相互作用。
雖然科學家們還未闡明所有與之相關的基因,但研究表明可能與5-羥色胺轉運體基因有關。
2)“情感忽視”的童年環境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有證據表明,人們早期經歷可能對與敏感性相關的基因產生表觀遺傳效應。
研究發現,兒童期的“情感忽視”對一個HSP的孩子影響更大。
在情感忽視家庭中,父母不對孩子的情感需求進行足夠的確認和回應,或是被動地或主動地阻止任何情感的流露。
對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一種“困惑、情緒被忽視,甚至受挫”的感覺。久而久之,他們學習到的教訓是:
你的感覺是看不見的,是負擔,它無關緊要
你的愿望和需要不重要
向他人求助不是一種選擇
有些HSP兒童,甚至因為做事周到、內心豐富而被指責和嘲笑是“弱者”、“慢者”。
當一個孩子天性深思熟慮、感情強烈,他對教訓的感覺也將更為深刻——
更糟糕的是,他可能在長大后在內心深處對自我感到羞恥,產生自我否定感。
3)HSP所具備的“差異易感性(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最近的研究發現了HSP人群的環境敏感性特征。有心理學家認為:
與消極經歷的互動,會增加HSP患精神病的風險
與積極經驗(包括干預措施)互動,可增加HSP積極成果
——也就是說,在惡劣的環境中,HSP可能比別人做得更糟;但在良好的環境中,他們可以比別人做得更好。
研究認為,HSP的能力和對能力的信心可能有很大的差異。這取決于他們是在一個有壓力、沒有支持的環境中成長,還是在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中成長。
但從研究者的經驗上看,“許多HSP的自尊心較低,這會影響他們的創造力表達和智力表達”。
03
作為一名HSP,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許多人在第一次知道自己是HSP后,會產生“巨大的陷阱感”。
因為他們可能多年來都在為了迎合大環境的標準,去做了很多別人期待、卻不符合自己特性的事,并把自己的敏感、退縮和疲倦歸咎于軟弱,不斷進行內耗和自我攻擊。
然后他們緊接著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好的,我知道自己是HSP了,如何改善?
首先,高敏感是無法“克服”的,它必然意味著更多的謹慎和擔憂,以及對創傷、社會“失敗”或任何負面經歷的深刻反思。
其次,雖然你不能改變這個特質本身,但你可以更好地適應它。
即便是一個不努力的HSP,時間也會幫你認清有關自我的真相。
Aron博士曾說:
大多HSP人群都會隨著年齡增長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應對機制。一個21歲的HSP可能會因為朋友的勸說,不情愿地進入嘈雜的夜店,只是為了合群。但等到41歲時,他就知道應該怎樣從容應對了。
但在最近的一份文獻中,澳大利亞的學者對12名高度HSP、同時幸福得分也非常高的人進行了定性研究。
從他們的訪談內容可以看到,HSP的幸福,也可以是一種通過努力而更快得到的結果。
1)更清晰地自我認知,更深的自我關懷
許多HSP在僅僅知道這個概念后,就已經大松一口氣。
因為他們的“自我”得到了更精確的解釋,這促使人們進行更好的自我接納。
他們在之后的生活中更放松了,并更少進行自我攻擊,并把更多精力集中在目標實現中。
敘事研究發現,一個人的自我敘述身份的連貫性與更大的幸福感有關(Baerger和McAdams,1999)。
在這項實驗中,所有12名參與者都是因為這項研究才第一次知道什么是HSP。
他們說:學習這項特質有益于他們的健康,并越來越能自我接受:
“它會提醒我多照顧自己。”
“讓我對自己更友善、更尊重,不會對自己太苛刻。”
“我學會了接受自己的這個特點,并感到更自在。”
“我現在知道,這一特征是存在的,而且我并不孤單。”
要持續做到這一點,你可以:
學習如何識別你的情緒(比如不加評判地進行情緒的記錄)
知道痛苦的感覺,如焦慮、悲傷和不知所措都是暫時的;
重新構建過去。你會認識到,很多“失敗”并不是真正的失敗,因為作為一個HSP,你在環境中被過度刺激,沒有人在過度刺激時表現出色;
管理自己過度思考的傾向。你可以使用一些自助CBT工具,當無用的想法出現時,認識、命名并重構它們,也可以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
向親近的人描述HSP這個特質。比如讓朋友、同事和家人知道,在嘈雜的環境中,你會變得過度興奮,“如果我中途出去自己呆了一會兒,不用擔心”;
進行自我關懷的練習。比如有參與者提到:用對待我愛的人的方式對待自己;通過自言自語來善待自己(這只是一段暫時緊張的時間;沒事的;這會過去);自我同情,不加評判,對自己保持中立;
告訴自己可以改變。斯坦福大學的津巴多教授做過一個實驗:讓害羞的人把他們的害羞歸因于過度刺激。結果發現,當他們這樣做時,他們就不會表現得害羞了。在過度刺激的社會情境中,HSP所產生的感覺可能被誤認為是害羞,即對社會判斷的恐懼。但當我們告訴自己這是因為HSP時,改變會發生。
2)確定什么樣的刺激會引發你的不適是很重要的。
確保獨處的時間。所有12名受訪者都表示,經常性的獨處經歷是他們幸福的重要促成因素。
有意識地選擇與誰共度時光。雖然HSP喜歡獨處,但他們也需要親密的支持性關系。幾位受訪者特別提到他們有一個小型的精選朋友圈,“我真的不太喜歡和人在一起,但我有一群親密的朋友,他們幫助我度過人生。”
保持自己熱愛的日常。一位參與者說“每天我都會鍛煉或者回家看書”;另一位參與者說:“我晚上做手工活。給自己一個小時,什么都不想。”這些你的固定日常,有助于你與自己呆在一起,并充分體會放松。
避免吵鬧的聚會、恐怖電影或令人不安的新聞來照顧自己。
進行溫和的運動,并給自己在睡前預留平緩刺激的時間。
鑒于很多HSP都有一點社交恐懼,另外寫一個小tip:
如果你必須在生活中與人見面,HSP可以盡量選擇一個低刺激的環境,比如:安靜,無人,不太新奇,不太累等等,可以選擇一對一,或是熟人+新人的組合。
如果做得做得不夠盡善盡美也沒事,人們總有機會留下更好的第二印象。
作為一個噪音敏感的老HSP,我的日常寫作裝備是耳塞+降噪耳機
3)HSP的幸福感,大多來自于“平靜、平和、放松”。找到屬于你的這些事。
“在我們的社會里,被稱為內向者并不是一件好事。幸福是一種叫做穩定外向的東西”(艾森克,1983)。
研究者發現,許多測量幸福感所用的積極情緒語言(Watson等,1988)側重于高能量、高強度的積極情緒(Lim,2016)。這可能暗示低強度的積極情緒(如滿足感、平和、平靜)對幸福感的貢獻小。
但這項研究顯示,高HSP參與者們個體幸福最重要的方面,來自于低強度的積極狀態(平靜、平和、放松),而非典型的高喚醒情緒。
一位參與者說,“對我來說,幸福感不是那么旺盛,而是一種滿足感,更溫柔,在我的空間里和自己在一起時感覺舒服。”
在這些受訪者的敘述中,幸福感的來源大多為:
需要一定獨處和停機時間;
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反應;
在工作、生活、社交和業務愛好上找到了平衡點;
找到了生活中的意義感;
知道何時需要幫助,并以有效的方式請求幫助。
……
我們今天的社會,似乎不鼓勵人們過于敏感。
擁有一種與現有核心文化相逆的“先天特征”,并不意味著你無法獲得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Juli Fraga說,得知世界上存在HSP人格這件事,改變了她的人生;接到電話的琳達哈哈大笑,并問我要了有關HSP幸福研究的原文獻。
高敏感者,同樣可以在這個世界上茁壯成長。
作為一個HSP,你完全可以接受自己,讓自己的特質發揮到最佳的地方。
相信自我的價值是一種深層次的信念,不總是非常興奮的幸福,也依然是一種幸福。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