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關注資源而不是問題
發布時間:2021-07-27
2057閱讀
1、
學會關注資源而不是問題
在我們的思維中有一種傾向叫“問題傾向”,即人們對問題,對不好事情的關注是大大超過對資源,對好事的關注的。
不信,你可以在網上看一下新聞,你會發現負面的新聞比正面的新聞要多很多,而且你的注意力會不自覺地更多地放在負面新聞上,相比正面新聞,你對負面新聞的印象也會更深刻。
“聚焦問題”是我們人類大腦的一個特征,也是一直以來心理治療的模式:比如一個初中生在學校成績不好,不遵守課堂紀律,還會經常和同學打架,一般我們就會分析孩子問題的根源是什么?跟父母離異有關嗎?跟媽媽對他的批評有關嗎?跟隔代教育有關嗎?跟他在更小的時候受到的童年創傷有關嗎?是青春期叛逆嗎?還是交了一些校外行為不良的朋友?
如此深挖下去,一年半載過去了,原因找了一籮筐,各種分析,但是孩子的情況并沒有就此改變。
關注是一種力量,你關注什么,什么就會越多,你關注問題,問題就會越來越多,你關注資源,資源也會越來越多。
最近20年,心理治療模式正在發生一個重大的改變,就是從以疾病(問題)為中心變為以健康(資源)為中心,強調和挖掘來訪者的優勢和潛能,“忽略”他的“問題”,也借由優勢和潛能真正有效地改善他的生活。
所以,現在積極心理學、認知療法、焦點、敘事等關注資源,關注潛力而不是關注問題的治療流派開始蓬勃發展。
在短焦心理治療中,咨詢師對來訪者提問時常常會有類似這樣的提問,比如:最近這段時間,你情緒容易波動,但有沒有覺得有一些平靜的時刻?
你和丈夫的關系經常很緊張,但有沒有關系好的時候呢?
你說你每天喝酒,那有沒有保持清醒一兩個小時的時候呢?
假如來訪者回答“有”,接著咨詢師還會繼續問下去:發生了什么?當時你在做一些什么?
這就是例外問句。
擅長短焦治療的心理學家和心理培訓導師許維素說:“例外,即優勢、資源、力量、成功的統稱,其存在于問題發生之外的時段,即問題沒有發生、問題較不嚴重、問題發生次數少的時刻,或者平順、成功、美好的時期。”她還引用心理學家Corcoran講到的例外的功能:“例外的思維是找尋優勢、方法與資源的放大鏡;例外的內容是形塑自我賦能與解決之道的重要素材。”
例外問句背后的哲學觀認為:
“問題不會總是一直存在,總會有例外發生。
有效就多做一點,無效就做些不同的是事情。
例外的探尋是有效解決之道的線索,從而幫助來訪者能面對生活的挑戰,重獲控制感。”
關注例外,就是關注優勢和資源,同時也是讓當事人在潛移默化中看到自己有能力解決問題。
假如前面提到的問題學生去見做短焦治療的心理咨詢師,咨詢師不會太花時間分析他的原生家庭,過去經歷的負性事件,而是問例外,他哪些時候或者上誰的課,他的表現會更好一些?
然后分析那時發生了什么,做了什么。比如上數學課表現更好,因為數學老師會一進門和他打招呼,給他更多的自由,允許他在上課時候走動,給他布置的作業更簡單一些……那讓數學老師分享經驗,其他老師也如法炮制,問題學生的問題就會得到很大的改善。
當一個來訪者告訴我,他打算換工作,下個月將有一個重要的面試,他感到很緊張很焦慮,而且想到最近這段時間自己面試了三次且都以被拒告終,他更是焦慮得睡不著覺。
我就問他,你目前這份工作面試成功是什么時候?當時發生了什么?
當我這么問時就引導對方把關注點放在自己過去成功的經歷上,而不是過去失敗的經歷,也引導他看到原來自己是有能力應對面試的挑戰的,自己并不是總是失敗的。
2、
向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學習這種從自己過去成功經歷中獲得支持、激勵和學習之道的辦法曾給我很大的幫助。
當年我因為高考失利加上報考失誤,以本科的分數來上海念高等專科學校,那時上海世博會將要舉辦,會展專業很熱門,懵懂的我就報了會議和展覽專業。
可是讀了半年,我發現自己不喜歡所選擇的專業,也對三年之后收獲的大專學歷不滿。那時我對廣告學很感興趣,喜歡看國內外各種廣告圖書和獲獎廣告影片,于是打算一邊完成專科的學習,一邊自考本科的廣告學。
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我完成了14門專業課的考試,又用了一年的時間寫論文,申請答辯,最后拿到了廣告學本科的學士學位。
之后憑著廣告學的專業知識和學歷,我在廣告公司工作。
三年后,我發現自己對心理學的熱情超過了廣告。要不要再次轉行?我很糾結,擔心自己無法成功轉行,擔心自己27歲才開始學習心理學是不是太晚,但是一想到自己曾經有換專業學習的成功經歷,我就有了信心。
后來,我報了一年的心理咨詢師培訓課程,向自己的過去學習,除了認真上課,記課堂筆記,還看了大量的心理學、心理治療的電影和電視劇,廣泛閱讀心理學相關的書籍,充滿熱情地投入到一個新專業的學習中。
我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就像一盞燈,在我身后向前照耀,指引我在迷茫和不安中不斷向前走。
最終,我考取了二級心理咨詢師證書。再之后順利轉行,在自己喜歡的領域里痛快地玩,直到今天。
一個人如何能獲得更多的成功?很多人會說失敗是成功之母,所以去分析自己失敗的原因就能收獲成功。這當然是一個辦法,但事實上,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去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才更有可能變得成功。別人的成功你可能很難復制,但是你自己的成功卻可以復制。
一個人過去的成功就是一個例外,是一個人生命中的亮光,關注這些亮光,不僅能夠給他賦予能量,還能幫助他,借著這些亮光點亮生命中更多的亮點。
3、
模仿他人的亮點,創造屬于自己的成功
自己的成功經驗可以學習和推廣,別人的成功經驗一樣可以學習和推廣。
在《瞬變》這本書中,作者希思兄弟講到改變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找到亮點。
他講述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案例。
1990年,有個叫斯特寧的美國人被派去越南協助改善當地兒童營養不良的問題,他不會越南語,也沒有可用的資金,只有6個月的時間用來解決這個問題。
針對任務,他讀了大量的資料,研究報告普遍認為營養不良是由衛生狀況差、生活貧困、清潔飲用水缺乏、農村居民不重視補充營養等一系列問題綜合作用導致的。
他覺得這些都是正確的廢話,數百萬孩子不可能等到這些問題被解決的時候。
他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他四處拜訪農村,把母親們分組,測量孩子們的身高、體重,然后發現,雖然有的孩子家里非常窮,卻比一般小孩更高大壯實。他就想,為什么這些孩子可以長得好呢?他們的媽媽是怎么做的呢?
他就開始研究那些“亮點”媽媽的做法。所謂亮點,指的是值得他人效法的成功做法。
先排除了一些不具代表性的亮點,比如這家孩子有個舅舅在政府機關上班,經常有機會給孩子加餐。
他發現那些亮點媽媽的做法很不同。
首先這些媽媽每天給孩子喂4次飯。一般家庭都是給孩子喂兩次飯。喂4次飯總量實際上與喂兩次飯的總量是一致的。但是,將這些飯分4次喂比分兩次喂,有利于孩子消化和吸收。
其次,喂養方式不同,這些孩子的媽媽經常親自喂孩子吃飯。而一般家庭是任由孩子自行吃飯。
另外,這些孩子吃到的食物種類更多。這些孩子的父母會去捉一些小蝦小蟹,摻在孩子的米飯里。還有一些父母會在米飯里加入甘薯葉,這種綠葉通常被視為下等食材,但這些下等食材卻幫了大忙,因為這些食材補充了孩子在飲食中嚴重缺乏的蛋白質和維生素。
發現了這些亮點媽媽的不同做法之后,斯特寧選擇了這樣一種推廣方法:將媽媽們分組,每10戶人家為一組,每個組集中做飯。參加項目的媽媽每天定時在臨時廚房里集合,籌備餐點,每個人都必須帶上蝦蟹和甘薯葉。媽媽們先用肥皂洗手,然后一起做飯。
這樣的方法,在當地很快就得以落實和推廣。原因非常簡單,這些方法都是來自本地智慧,是源自村民的實踐經驗,必然現實可行,當地人沒有理由拒絕,再加上大家一起做飯的社會壓力,改變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總結斯特寧的成功之道:找到亮點,推廣經驗。
我忽然想到女神王菲早年的爆紅和她模仿歐美的兩個女歌手有關的事。
那時,王菲雖然歌也唱得好,但并沒有出名,改了名字也沒紅,據說還心灰意冷去了國外。
后來她聽了愛爾蘭樂隊The Cranberries(小紅莓)主唱Dolores的歌,覺得自己的聲音和對方有相似性,開始模仿她的唱腔,練習咽音發聲。他們的一首歌“Dreams”就是王菲“夢中人”的英文原版,
王菲那時還模仿的一個人是英國樂隊Cocteau Twins(極地雙子星)的主唱,這是她翻唱最多的樂隊,她的很多歌曲,如《胡思亂想》《分裂》《懷念》都是翻唱自他們的歌曲。
王菲那時轉變了音樂風格,加入英倫、迷幻、搖滾等元素,成功模仿和借鑒了和自己嗓音有相似性的這兩位歌手,加上她自己的天賦和努力,終于,她在樂壇大獲成功。
學習和模仿對了,你就容易走向成功之路。
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獲得更多的成功,可以尋找自己生命中的那些例外,那些亮點(成功時刻和經歷),從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中學習,挖掘其中的寶藏,看看當時哪些因素和做法促使自己成功,復制和再現這些有效的成功因子,你就會再次獲得成功。
你還可以去找和你背景、條件相似之人,看看他們的人生故事,找到他們生命中的亮點,模仿學習他人的經驗,你也一樣能夠帶來成功。
現在,請你好好想一想你過去的成功經驗,看看對現在的自己會有什么幫助?
記住,成功是成功之母。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