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并不可怕,因為沒有它,我們不會了解生的意義
發布時間:2021-04-14
2057閱讀
有什么比性啟蒙更加難以啟齒的呢?
一定是死亡教育。
死亡本身是一件讓人恐懼的事情,但是沒有近距離接觸過死亡,我們是不可能真正了解生的意義。
人生的經歷告訴我,死亡不是簡單的消失不見和一切歸零,死亡的意義是重現生命的原色,我以最自然的方式跟我的小孩開始了死亡教育,我們一起用心體會它的意義。
在死亡教育上,我沒有資格去教育我的小孩,因為我自己未曾體驗過,而現在有機會了,我愿意跟我的小孩一起去探索。
01 小小生命也有他的使命
離外公入院將近 3 個月的時間,這 3 個月真的好漫長,從夏天到秋天。
從普通病房到第一次進 ICU,從 ICU 轉出回到普通病房,再經歷一系列痛苦的掙扎和抉擇,第二次回到 ICU,最后轉到普通病房到現在。
每走一步都面臨選擇,站在岔路口,替別人選擇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情,因為責任和愛,這份無處可逃的考驗,差點把我壓垮。還好,我有個姐姐。
特別害怕那種陽光明媚的日子,因為刺眼的陽光跟自己沉重的心情形成強烈的反差,讓你特別清楚地體會到現實的殘酷.
因為有太多的事情不是按照你的意愿而改變的,不管你有多么不情愿和不接受。
“公公加油!”“公公回家家!”
每次呼喊的聲音都特別洪亮,每次探望公公時廣廣都會給公公加油,還會用小手使勁拉拉外公的手,這個時候的小手是多么有力氣啊,堅定地抓起公公虛弱無力的手指,搖啊搖,再堅持一下。
帶廣廣去醫院探望公公,我們也沒有特意解釋什么,只是讓孩子來看望和默默感受正在發生的一切,每次加油的時候廣廣都特別認真,他似乎知道這些鼓勵的話對公公來說很重要。
在最焦頭爛額的時候,我是顧不上廣廣的,也曾經想過把廣廣放在奶奶家一段時間。
但直覺告訴我,小小的生命也有他自己的使命,這個時候的我們需要廣廣大過于廣廣需要我們,因為他就像一片凈土一片藍色的海洋,讓我們暫時忘記悲傷和痛苦。
小小的生命也有他自己的使命,如果沒有廣廣我沒有辦法想象這3個月我會變成什么樣,如果沒有廣廣我不知道我們能不能堅持到今天。
02 掙扎過才能體現生命的頑強
只要機會合適,我們會帶廣廣去醫院看望公公。晚上關燈睡覺的時候,我會禁不住問廣廣:
“公公去哪了?”“公公睡覺。”
“公公生病了怎么辦?”“看醫生。”
我們并沒有給廣廣特意解釋什么,這些認識都是他自己從平時的觀察、日常生活的體驗還有從一些繪本上認知的。
我問他這些問題,是因為我想知道廣廣對公公生病這件事情的認識,我想知道他對生命的感知程度。
死亡和生存是離不開彼此的,掙扎才能體現生命的頑強。
第一次送爸爸去 ICU,門開了之后看得到里面隔離門頂上赫然寫著“生命從這里延續”,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我才慢慢開始明白這句話的意義。
門關上了,隔斷了彼此。
前不久看到了一篇文章,分享的是一名在新加坡出生的早產兒,在 ICU 住了 100 天最后頑強地生存下來的真人真事。
當時看了那篇文章,我的第一反應是我拿去跟廣廣一起分享,因為死亡有時候和生存只是一線之差,所以我想讓廣廣了解這個真相和意義。
我什么也沒說,廣廣看了這個照片之后,他竟然說“公公”,我當時很詫異,我沒想到孩子會說出這句話。
我驚訝于孩子的感性和悟性,第一次深深地體會到有很多東西是父母沒法教的,父母能夠做的是讓孩子多接觸各種事物和體驗生命的各種色彩,剩下的事情都只能交給孩子自己去慢慢體驗和總結。
是的,這就是現在的公公,跟這個早產兒一樣頑強地掙扎著、抗爭著。
從能走能吃能自理,到只能半坐在床上,要人幫助進食,再到插上鼻胃管各種管子,再到需要吸普通氧氣變成需要濕化儀,再到現在離不開有創呼吸機,這個過程前后只是三個月的時間。
但是,公公沒有說過一句辛苦,放棄不在他的字典里。
我看到生命的力度,公公的抗爭讓我看到生命的頑強,不是書本里、電影里、詩歌里、夢境里,而是真實世界里的生命頑強,雖然很慘烈但是很真實。
原來生命的誕生和消亡的過程是如此的相似啊,只有掙扎過才能體現生命的頑強。
我一邊給廣廣看文章里的照片,一邊跟他說:
“這個也是一個寶寶,廣廣小時候也像他那么小,但是這個寶寶比你更小,他很累很虛弱,他生病了,就像公公一樣不舒服,在醫院里。”
“你看他好努力哦,公公像他一樣努力地生存,加油地活下去。”
“因為如果不努力的話,我們就會再也見不到公公,這個寶寶也會再也見不到媽媽了。”
“只有生存才有希望,死亡了只剩下想念了。”
我不知道廣廣能夠理解多少,我只是說,我把看到的、聽到的、體會到的都跟廣廣分享,我在他心里種下一顆種子,留給它自己發芽。
03孩子怎么才能懂事?
“媽媽看公公,拜拜。”
每次外出不帶廣廣,他都會說這么一句話,因為一天晚上我要去醫院值夜班,我不能陪他睡覺,跟他說我暫時離開的原因,他從那次之后就記住了,并且非常理解和合作,從來沒有鬧騰過,孩子的能力有時候會超出我們的想象。
有天晚上廣廣睡覺后,我媽媽跟我說,“今天廣廣在家里玩,拿起了一部收音機亂扔,我說了句:‘這是公公的收音機,廣廣不要亂扔’,當時看著收音機我就忍不住哭了,一直流眼淚’”,但是廣廣說:“婆婆不哭”,還給外婆拿紙巾。
我媽總說,“如果沒有廣廣我不知道能不能撐到現在”。
那天從醫院回來心情很沉重,晚上睡覺的時候,我忍不住淚水,開始哭泣,這是我第一次在廣廣面前哭,我說:“廣廣,媽媽好傷心,因為公公回不了家了,再也回不來了,媽媽很傷心所以媽媽哭了。”
“媽媽不哭”,他過來抱著我,在我懷里。
這可能就是“懂事”的孩子吧,我很感恩。
孩子怎么才能懂事呢?我想一定是孩子通過真實體驗和父母的言傳身教。
我買過一些關于死亡教育的繪本,暫時還沒有遇到特別好的。
對死亡的認識最有效的方式是從生活中獲取的真實體驗,還有就是作為父母我們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
對于死亡教育,我們還在摸索,這個主題會一直進行下去,但有些感悟我想跟大家分享。
▨ 1. 沒有必要提前讓孩子去理解死亡
這個話題引入的最佳時期是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了或者經歷了跟死亡相關的事情,以及產生了一些疑問,比如家里的小動物死了或者親人去世等等,這是最佳的時機,提前說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
如果時機到了,就坦誠地跟孩子交流這個話題吧。
▨ 2. 請不要把死亡單獨割裂開來跟孩子說
死亡必定是讓人恐懼的,不管你如何訴說也不能輕易地改變它給人帶來的負面情感。
而如果把生、老、病、死看作一個完整的生命過程,那么每個階段都有它的意義和使命,死亡也不例外。
我會經常跟廣廣回憶那些珍貴而短暫的日子,回憶公公跟廣廣一起相處的美好時光,而要讓他理解公公將要離世的事實,我做了很多工作。
只要感覺到了,我會抓住機會跟他說,“公公年紀比媽媽大,比廣廣大,你看頭發白白的,胡子也有點白了,公公老了,身體不好,公公生病了,不能回家睡覺,要在醫院里面睡覺,生病了在醫院看醫生,我們給公公加油。”
“但是我們可能以后再也看不到公公了,這是終結的意思,你記得媽媽跟你說過,樹葉從樹上掉下來,變黃了,枯萎了,因為它生命終結了,這是一個完整的生命過程。”
那天在樓下花園活動,廣廣拿起一個干枯的樹枝,我跟廣廣說,“這個樹枝干枯了,掉下來了,沒有生命了,你花槽里都是掉下來的樹枝和樹葉,我們把這個也丟到里面,讓它回到泥土里吧。”
那天又在花園玩耍,看到一位懷孕的阿姨,我跟廣廣說,“你看那個阿姨的肚子是不是鼓起來啦,里面有個小寶寶,廣廣小時候也是這樣在媽媽的肚子里的,這是生命的開始。”
讓孩子了解生命的全過程,而不是把死亡割裂開來談論,更合理完整。
▨ 3. 死亡有兩個屬性,一個是永恒性
死亡的永恒性,就是再也回不去了,再也見不到了,失去生命了就是永遠失去了,死亡就是生命的終結。
這個概念有點抽象,但孩子有權知道真相,我們小時候聽得最多的說法是“XX去旅游了”,“去賣咸鴨蛋了”,“太累了,睡著了”,這些狀態都不是代表永恒。
所以不要以為隱瞞孩子真相就是保護孩子,最真誠的死亡教育就是跟孩子道出真相,語言簡單平實,不加入主觀的評價,這跟性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
因為隨著小孩的認知發展,他們會逐漸明白的,這些東西最后要靠他們自己感悟,而我們只是種下一顆種子,給他們充裕的土壤。
孩子對死亡的恐怖并不是因為我們說的一兩句話導致的,而是死亡這件事情本身和它的性質,當無知毫無準備地遇上事實的時候,傷害可能會發生,所以我們要避免孩子遭受這種傷害,我們要坦誠。
▨ 4. 死亡的另外一個屬性,就是必然性
死亡的必然性,意思就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誰也逃不了,死亡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
這一點結合前面的生命的完整性一起說,會讓人比較容易接受,因為這是生命周期中不可跳過的一個環節,正因為這一點沒有人會孤單,因為人人都會經歷,所以不用害怕。
父母越坦誠,孩子對死亡也越能夠有正確的認識和坦然地接受,因為我們在傳遞信息的時候也在傳遞自己的觀念和價值,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微妙地影響著孩子。
后記
時間不等人,除了接受事實,繼續好好生活,別無選擇。
上面的文章完稿于外公去世前的一天,過去的一年里,我們一起經歷了一個又一個考驗,度過一個又一個難關,然而還是沒有辦法阻止最后一天的到來。
在跟病魔斗爭的一年中,爸爸讓我看到了什么叫做堅強和頑強,不是在書本里、繪本里、詩歌里、小說里、電視劇里,而是真真切切的在自己身邊,發生在最親近的人身上。
在絕望中我仍然感受到爸爸傳遞給我的正能量,不要放棄自己,努力活得更好。這些將成為我們的家族精神財富,傳承下去,這是死亡教育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會讓廣廣知道 —
死亡并不可怕,因為沒有它,我們不會了解生的意義。
我很幸運,在這個過程中,先生從出差途中回來守在我和家人身邊,保護我,在離別的時候先生承受了最慘烈的一幕,他讓我第一次真正看到了什么叫責任和勇敢,不是嘴上說說的,而是真的行動。
我依然還是會在某些時刻毫無準備落淚和嘆息,但誰的生活不是一邊流淚,一邊繼續前行呢?
作者寫在后面:
從爸爸去世到現在已經兩年多,在離去的這些日子里,每一天我都會想起爸爸,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想起他去世的這件事情。
痛哭的次數越來越少,可是最后那些慘烈的畫面還有經歷依然會自動在腦海里回放,跟爸爸相關的夢境里全部是痛苦和恐懼的情節,但這些感受已經變成身體的一部分,醒來就好。
這種狀態讓我想起來原來一位已經去世的朋友說過的話,那位朋友在二十幾歲的美好年華里不幸患上骨肉癌,截肢治療后的第五年復發,比我爸先走一個月。
他前幾年截肢的時候我們去探望他,他說雖然腿已經不在了可是你的大腦依然不斷地向腿部發出控制的信號,這讓你一直覺得腿還在,這是身體的自然反應,可是它會折磨你。
也許我的大腦還沒有徹底接受爸爸已經離去的事實,一直發出信號,總是在尋找他的身影。
爸爸的離去對我的沖擊特別大,他的離去讓我明白“沒有比生死再大的事情”,現在的每一天都是極好的,因為我每天都遵從自己的內心。
我的第二個兒子已經 1 歲半了,而我媽的夢境里,全都是跟爸爸的美好回憶,這也許是不完美卻依舊溫暖的結局吧,且行且珍惜。
本文優選旨在平臺分享,版權歸原著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小編。